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时间:2021-08-31

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在某一情况或事件需要弄清楚时,需要认真地调查研究清楚,并且最后的结果会记录在调查报告中。你想知道调查报告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段时间吉林市文明办对吉林市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有关情况如下。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吉林市文明委高度重视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认真研究制定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努力优化文明环境,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近3年来 ,全市78个乡(镇)、1400多个行政村中,曾创建全国文明(乡)镇4个、全国文明村5个、省级文明镇39个,省级文明村58个,市级文明村138个。

  一是文明素质不断进步。随着村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善,行为习惯在不断向好,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不断增多,休闲方式逐渐多样化。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唱歌跳舞、健身娱乐成为了一道风景,农村的“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村级文化场所扎实开展。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政策法规宣传及市直各部门组织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开展,使农民的政策、法制、科技意识不断增强,运用政策、法律、科技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二是创建活动日趋多样。各地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形成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农村文化活动,比如红叶文化活动、金色文化活动,各民间文艺团体创作编排的舞蹈、戏曲、音乐快板、歌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深入人心。星级文明户评比、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子等系列创建活动载体,使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进村入户,深得人心。运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我们的.节日”,组织开展花会、灯会、庙会、歌会、社火等民俗文化活动,让节日更富人文情怀,让农村更具情感寄托。

  三是阵地建设更臻完善。各地加强了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建设,90%的村建起了农家书屋。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一些村镇设立了“好人榜”,各中小学校建起了“文化墙”或文化长廊,以优美的方式,充分表达了农民向往的美好生活。同时,一些村子建起了“百姓讲堂”,以身边人的感人事迹,传播崇德向善的道德力量。整合电视、广播、手机、宣传栏、小广场等各种有效的载体,开展宣传活动,形成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是文明卫生意识渐浓。农村经济条件的好转带来外部环境的极大改善,近十多年农民建房多数是砖混结构,公路沿线结构房屋比例约占90%左右,即使在最偏远的村,农民的居住条件也有了很大变化,农民改水、改厕等成效较明显,农村“脏、乱、差”的形象得到扭转,涌现了不少美丽乡村。村民着装、饮食、习惯逐步向城市化转变,特别是青壮年农民,文明卫生意识与城市居民越发接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影响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覆盖。很多青壮年进城务工,长期不在村子里,留守的老弱病幼人员居多,老年人的主要任务是照顾晚辈读书学习,休息时间往往满足于看看电视、打打麻将,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村社活动室因活动主体缺乏而有闲置现象。

  二是受物质利益的影响,一些村民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关注度不高。受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潮影响,有些村民往往唯金钱论长短,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虚的、空的,即不顶吃又不能喝,没什么用,搞不搞都行,不如有时间挣点钱来的实际。同时,宗教势力在有些地方向农村蔓延,争夺精神文明建设阵地的现象不容忽视。

  三是文化队伍比较匮乏,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持续动力不足。现阶段抓精神文明建设的队伍编制不够,从事精神文明建设的专职人员特别少,而且交流学习机会不多,综合素质不高。同时,部分乡镇宣传委员不固定,处于经常换、经常走的状态,使文化阵地宣传、教育、辅导、娱乐得不到充分发挥。

  四是受一些历史传统中的不良因素影响,一些村民的陋习仍然存在。部分人的文明素质差,不愿意遵守道德规范,婚丧嫁娶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封建习俗沉渣泛起,盖房出殡要选择风水宝地,娶媳嫁女要选择黄辰吉日,占领着一部分农村、农民的思想和精神文化领域。

  五是经费保障力度不够,制约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目前,文化阵地建设有较大的提高,但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专用资金有限。比如,有的村虽有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场所,但设备不全、图书更新不及时,满足不了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部分边远乡村没有文化活动室,没有图书阅览室,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难以开展。

  三、下步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一是突出宣传教育内容普及。要用好县乡媒体和农村大喇叭,评身边好人、讲好人好事,揭坏人坏事,具体生动宣传核心价值观。运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和文艺活动,发挥“文化墙”、公益广告牌等宣传载体作用,营造浓厚的精神文明建设氛围。适应“新媒体”、“微时代”的要求,积极运用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方式传播核心价值观,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内容覆盖面。加强农民群众法律知识、文化科学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宣教,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二是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善于发现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精心打造“好人品牌”,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通过道德榜、百姓讲堂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的道德热情,培育和传播乡贤文化,凝聚起向上向善的强大正能量。每年重点培育一批“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文明庭院、星级文明户等,着力实现“十三五”期间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全市村镇总数量50%以上的目标,示范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

  三是建乡规民约,促移风易俗。发动农民讨论制定乡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并依靠“一约四会”参与民间事务的调解、监督与服务,推动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遏制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整治农村封建迷信、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黄、赌、毒等丑恶现象,

  四是培育骨干队伍,提高工作能力。要采取设立编制、横向交流、组织培训、内部挖掘等方式,建强县乡(镇)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骨干队伍。发挥村民代表、村民小组联络员和“五老”人员作用,构建群众认可度高的精神文明建设队伍。按照“找、请、推”相结合的办法,组建起乡贤队伍,大力弘扬乡贤文化,发挥乡贤队伍在道德示范引领、抵制不良风气、化解矛盾问题中的积极作用。积极推动城乡共建,鼓励引导群众文艺团体、文明单位与村子结对子共建,实现优势资源向农村流动。

  五是落实保障措施,推动工作持续深入。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全年重点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充分调动广大干部投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骨干作用、贤人能人带动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将村镇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文化建设情况作为村镇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作为文明村镇评选重要依据。市财政落实专项资金对工作成效显著、群众满意度高,形成特色品牌的村镇给予资金奖补。

【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1.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2.农村环境情况调查报告

3.农村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4.关于农村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5.暑假关于农村环境保护情况调查报告

6.暑假关于农村环境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

7.关于农村留守人员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8.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