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征求意见

时间:2021-08-31

浙江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征求意见

  浙江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征求意见,下面就随CN人才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下相关内容吧。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正在忙着一件事,四处发动教师、学生、家长和教育专家以及社会热心人士,给《浙江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浙江版”征求意见稿)提意见,届时他将把金华百姓的声音传达到省教育厅。据了解,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颁布的2015版《中小学生守则》,拟制了“浙江版”征求意见稿小学、初中、高中版,目前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吕潮阳说,此前,教育部制定的行为规范是大规则,相对笼统,没有区域差异,也没做年段的区分,到底哪条适用哪个年龄段的学生并不明确。这份守则要落实到地方上实施,就要有更具体的细则,即相应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对照教育部2004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条)、《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40条),不难看出,“浙江版”征求意见稿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分为二,分作初中版(20条)和高中版(18条),据介绍,这是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参照之前各版本的中小学守则,以及英美等国外的小学生守则,重新拟定的“浙江版”征求意见稿。将教育部《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细化,切实把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落细、落小、落实。

  增增减减,尽是心思

  “学会低碳生活,注意节约水电。洗完手及时关上水龙头;离开教室,随手关灯关电扇。垃圾分类投放。”“记住父母的生日,并在父母生日时,能主动表达感恩之情。”“不挑食,按需取食,实行光盘行动。”“上健康网站,控制上网时间,不沉迷于网络游戏。”“遇到危险懂得求助,会正确拨打求助电话。”这几项内容是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在小学、初中、高中版中新增的内容。

  同时,“小学版”删减了“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有事要请假,放学后按时回家。参加活动守时,不能参加事先请假。”“课前预习,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等内容。

  中学版删减了“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等内容。

  “更有针对性,体现了时代特征、浙江特色,讲究实用性。增加的,减少的,每一条每一项,都体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心思。”吕潮阳说,在互联网时代,孩子不上网是不可能的,但要引导中小学生健康上网,不沉迷、不过度。现在生活水平提高,许多学校食堂反映学生浪费粮食的现象普遍,所以这次“光盘行动”被写进了行为规范。对孩子来说,单纯说“孝”,可能太空洞,所以对怎样对待父母,提出了具体要求:从记住父母生日开始。

  教育即生活

  认识新朋友要记住对方的名字,道别时记得称呼对方;遇到危险懂得求助,会正确拨打求助电话;高中生要带着问题主动思考,多质疑多提问,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态度要诚恳……这些都出现在“浙江版”征求意见稿中,不少师生反映,读起来,这些内容有人情味,更具可操作性。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在金华市南苑小学班主任项春俏看来,这是“浙江版”征求意见稿中最鲜明的特点之一。“这也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认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过康健的生活便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受科学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受艺术的教育……’《规范》给学生的行为举止提供了一个范本、一把标尺。”

  项春俏认为,“浙江版”征求意见稿非常注重学生在公共场合以及与他人交往时的细节的指导,比如:“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自觉排队;行走时,能考虑他人通行的方便和安全,妨碍到他人时能表示歉意”“见到师长或客人时主动行礼、问好;认识新朋友,要记住对方的名字”“与人交流能看着对方的眼睛,有礼貌,有分寸,会倾听,不随意打断”……“这些小小的细节,如果老师和家长不提醒,不教导,不训练,小学生是意识不到的,更加不可能主动做到,而这些细节恰恰体现了一个人的教养,一个社会的文明,是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

  新教育的倡导者及领军人物朱永新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阅读对一个人精神塑造的重要性。专家认为,新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特别重视阅读习惯和运动习惯的养成。新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15条:“喜欢读书,每天至少阅读半小时”,这一条新规无疑将阅读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第17条:“学会一至两项的体育运动项目,养成每天运动的习惯”,这绝对是一个让人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如果从儿童时期就能养成每天运动的好习惯,我们的生命长度,生命质量必将大大提高。

  从“高大上”到“接地气”

  有专家解读,由于参考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小学生守则,“浙江版”征求意见稿也努力与世界接轨,比如,鼓励中小学生学会自救,尤其近年诈骗事件频发,要让孩子学习保护自己;鼓励初中生勤动手,学会探究;鼓励高中生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等。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王丽华说,在该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中,包括《班级经营》这门课,班规是离不开中小学生守则的,自己在前些年授课时,就研读过其他国家的一些《中小学生守则》。“那时候发现,我们国家和一些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或者说是启蒙运动比较早的国家相比,我们的.行为规范是相对从成人的角度制定的,内容有些‘高大上’。”

  王丽华说,在旧版的中国学生守则中,有不少是遵守法律法规、热爱科学、自尊自爱等比较抽象的词,而美国、英国的守则,虽然条目不多,但不少中国家长和教育人士非常认可,认为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更接地气。“‘浙江版’的征求意见稿让我看到了一个可喜的变化,更与国际接轨,更接地气了。”

  据了解,前几年,“中日英美四国小学生守则”的对比曾在网上热传。英国的“守则”主要强调的是自我保护: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生命第一,财产第二;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等。而美国的《小学生守则》,围绕的主要是小学生在学校里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提问时举手等等。一些家长把“守则”内容讲给孩子听,因为易懂、具体,和孩子的生活贴近,孩子很容易记住。

  “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从他努力可以做到的角度来考虑,我想,这样的行为规范是真正能帮助他们做得更好的。行为规范一则起到约束作用,二则是引领作用,告诉他往哪个方向去努力可以做得更好。告诉孩子具体怎么做,远比只告诉他们原则甚至大道理要实在和有意义得多。”

更多热门推荐:

1.《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

3.2017新版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4.北京市2017新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5.新小学生守则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6.浙江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全文

7.浙江省初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

8.浙江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9.上海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10.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版

【浙江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相关文章:

1.浙江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16)

3.北京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4.中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守则

5.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版

6.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

7.教师日常行为规范

8.办公室日常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