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1-08-31

春节习俗社会实践报告

  这个寒假,学校再次让我们做关于假期的社会实践报告,这也是假期作业的惯例,之前,这个作业我没有特别的重视,所以之前并没有参加之前的评比。这个假期,这个作业我将会好好完成。

  放了寒假了,20xx年有两个九月,所以这学期的时间较长,放假较晚。一到了假期,同学们一定在家里都规划好了自己的假期。随着寒假的开始,也寓意着快要过年了。春节,大家并不陌生,这是我国每年都要庆贺的大事。再说春节习俗,有人说,不就是吃饺子、放鞭炮吗?其实不然,我国各地人民的春节习俗都是不一样的。想要了解?我会一一介绍给大家。

  我国异地的春节习俗:

  河南: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过年”的风俗不仅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性使其又有明显的独特之处。

  祭灶

  在河南,春节的祭灶仪式尤为重要。这主要来源于一个民间故事:有一对老夫妻,他们只有一个儿子,两人非常疼爱他,可没办法,家中贫困,只能让儿子上煤矿去挖煤。有一次,老汉去探望儿子,在路上遇见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交谈中得知,光脚片是阎王派来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乞求不要收回他的儿子,光脚片应允,让他别告诉别人。此事过了三年之后,在腊月二十二晚,老汉将此事讲给自己的老伴,谁知被灶神听去禀告了玉帝,玉帝随之收回老汉的儿子,惩戒了光脚片。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窗花和倒贴

  “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守得越晚越好。

  湖南:

  丰盛的年夜

  饭大家都知道有俗语称,江西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这样玩弄文字的目的在于形容湖南人嗜辣的饮食习惯。湘菜爱放辣椒,辣椒可说是湘文化的精神图腾,制法也是多种多样,辣字当头,也兼顾色、香、味,让食客吃罢汗流浃背,唇齿留辣,回味良久啊!这湘菜中有名的菜式却都是普通之物,如老姜炒子鸡,湘潭剁椒鱼头、毛式红烧肉等,均是经济实惠之物,价格与滋味都平易近人,因而广受大众食客追捧。

  拜六神

  打过开门炮,各家男女穿新衣。主妇烧佛茶,以江西瓷碗盛各种祭品,供于香案。中堂悬挂祖宗图像,先拜祖宗,再拜六神(灶神、檐头神、白虎爷、井神、土地神、财神)。民间认为这六位神祗,是每家的保护神,新年祭拜,主要祈求全年人口平安,家业兴旺。

  拜祖

  旧时正月初一中午,在XX县,各家要祭拜祖宗。其仪式由家庭主妇主持。先列供品,摆好酒盅、筷子,在酒蛊里斟上黄酒。在神位和供桌中间要摆一条长椅,然后点起红烛,并在祖先、三官大帝、土地神、灶神等所有神龛香炉上焚香。待红烛燃过四分之三左右或香引将焚完,此时开始烧"金纸"(一种贴着金箔,折成元宝状的纸钱,俗信经过念经才有效),放鞭炮。最后撤馔,撤馔前要先移动供桌前的椅子。

  拜祖时,供桌上的礼品不准动;凡祭拜过的供品,除糕点果品外,均要重新煮过或经蒸气热过才能吃。否则,都认为是对神灵、祖宗的不敬。

  拜茶

  正月初一早上,在洞头岛上至今还保留了一种叫拜茶的习俗。拜茶即以红枣、桂圆、年糕等煮成甜茶谓"红枣茶",取其吉利之意:红枣——日子越过越红火,桂圆——合家团圆、平安顺利,年糕——步步登高。"拜茶"分两部分:一是拜祖宗,盛小碗,供于灶神像前;二是拜灶神,都要焚香燃烛、烧金纸、放鞭炮。拜茶之后,全家每人各盛一碗喝。因新年第一餐是喝汤的,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或出门在外,或在家干活儿,若遇雨受阻,人们便会以"正月初一喝汤的"这话自嘲。喝过茶后,还要再烧线面吃,俗谓"长寿面",既是图吉利,祝愿全家老小长命百岁,又因喝茶不够饱,作为添食,可收一举两得之效。

  广州:

  年三十

  行花街 除夕之夜,吃年饭、守岁和逛花市是老广州辞旧迎新的三件大事。年三十晚上的年饭是越晚吃越好。

  年初一

  拜神 凌晨祭祖拜神,杀鸡。起床焚香,放炮仗。这天互相拜访,不问贵贱,奔跑往来好几日,名曰“贺新岁”。初一的中午饭必须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煮成一锅“罗汉斋”,希望这一年该吃的素菜都在这一天吃完,往后就可以大鱼大肉了。

  年初二

  开年 一大早,家中妇女要主持“开锅”,下花生油,煎萝卜糕、煎鱼。现代人更是喜欢将开年饭摆到酒楼吃,吃得越早越好。这天,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节。广东流行女儿携家带口回娘家。广州的一些郊区农村还保留着“放生”的习俗,买活鲤鱼,用红纸盖上鱼眼,拜神之后到河塘放生。

  年初三

  穷鬼日 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因赤口,希望避免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一些广州人会选择足不出户。这天如有人串门,会被当作穷鬼赶出门。

  年初四

  神落天 接财神回家。如果旧年不如意的可能用“一碗清水、三支香”。

  北方过年,有一个影响极为广泛的俗语:“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大致道出了北方农村过年的安排。

  黑龙江农村与这略有区别: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道有(对联),三十走油,初一磕头。其中,贴道有是贴对联的意思,黑龙江农村,按老规矩,水井上贴的对联一般是“道有”,两字为竖着写,道字最后一笑“捺”同时作为有字的“横”,意思是水连续不断,什么时候都有。三十走油,是用油炸面制的干果之类,现在做的已经不多了。

  黑龙江农村过年,一般始于腊月二十三,过了正月十五,年算过完了。

  1、腊月二十三,要放一挂鞭炮,吃饺子。灶王爷和财神要升天,即将旧的灶王爷像和财神像烧了,有的人家会摆些供品,堵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们“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2、腊月二十四,扫房,打扫卫生。

  3、腊月二十六、七,要杀猪杀鸡。不急着吃的肉,外面便是天然冰箱,直接送库房冻起来。

  4、腊月二十八,发面,蒸包子馒头和豆包,一部分作为贡品,供奉祭祀祖先用的。另一部分则为了吃,过年了,女人们也不会天天做饭,也要歇歇,也要过年。吃饭时,就取来热热就可以。现在这样做的也不多了,面食买着很方便。

  5、腊月二十九,写对联,贴春联。不仅人住的房屋贴,连鸡窝猪圈羊圈牛圈都贴,印象中,牛圈经常贴的一幅对联便是“牛似南山猛虎,马赛北海蛟龙”,鸡窝贴“金鸡满架”,猪圈贴“肥猪满圈”或“大猪年年有,小猪月月增”。除了春联,还贴窗花剪纸、挂帖和年画。

  6、腊月三十,早晨要放鞭炮,下午要吃饺子,接神,迎接祖先回来,有家谱的人家,会将家谱贴上,没有家谱的人家,会用红纸写一张“三代宗戚”,贴在墙上,摆上供品供奉。同时,也迎接灶王爷和财神回来。有一些人会印许多财神像到各家送,这是送财,各家是不能不要,而且还要赏些钱的。

  年夜饭一般要有猪蹄和鸡爪,意味挠钱靶子,来年多多捞钱。年夜饭不能吃虾和东北人经常吃的酸菜,虾与瞎谐音,酸是变质了的意思,不吉利。年夜饭最好有鸡有鱼,象征着新的一年大吉大利连年有余。晚上守岁。一晚上的垃圾不能往外扔,似乎除夕夜扔垃圾是要倒钱,不吉利。午夜钟声响起,要给祖先家谱和家中长辈磕头拜年,长辈要给小辈压岁钱。

【春节习俗社会实践报告】相关文章:

1.春节习俗调查

2.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3.春节习俗调查报告范文

4.调查报告:春节习俗文化的调查

5.关于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

6.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

7.春节习俗调查报告介绍

8.2018年春节习俗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