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调查情况看,近年来,区政府及民政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加强领导,制定规划,加大投入,在社区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各级领导重视,推进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自20xx年开始城市社区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区委、区政府把社区建设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全区的社区建设工作。制定了《崆峒区城市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工作任务、实施步骤和组织领导等方面内容。多次召集社区建设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社区工作并及时协调解决社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各街道办事处也都成立了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与各社区居委会签订了《社区创建工作责任书》,明确了责任,细化了任务,使社区建设工作做到了组织、领导、目标、责任“四落实”,为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健全管理制度,社区工作运行机制不断完善。
区民政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指导各社区制定完善了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责、社区管理岗位及工作人员守则、社区干部考核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和工作制度,逐步形成了权责利比较明确的社区管理体制,理顺了内外关系,使社区各项工作做到了有序运作,有章可循。同时,一些社区居委会还结合辖区实际,修订了《社区居民公约》等制度,明确了社区居民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参与的社会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了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人文环境。
(三)优化队伍结构,干部素质明显提高。
区政府及各街道办事处注重从拓宽干部的选拔任用渠道入手,选派熟悉社区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年轻干部充实到社区领导班子,同时采取面向社会招聘、公开选拔等形式,从下岗待业人员、退伍军人中招聘了素质较好、能力较强的人员充实到社区,改善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年龄和知识结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目前,城区3个街道办事处12个社区居委会共聘用工作人员80人,平均年龄31.6岁,比原居委会干部平均年龄下降11.3岁。共聘用居民小组长148人。同时,区上建立了社区干部培训制度,定期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社区管理和业务知识培训,还不定期组织民政、街道和社区负责人赴外地学习社区建设先进经验,进一步开阔干部视野,提高干部素质。
(四)强化自治意识,社区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
各街道社区都能严格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和要求,组织和引导各社区普遍推行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居民自治活动。社区居委会的班子成员都由居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充分体现了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性质。同时,逐步健全完善和推行《协商议事会制度》、《居务公开制度》等民主决策和议事制度,使广大居民群众的社会参与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不断增强。
(五)树立培养典型,社区职能逐步增强,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将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作为重要内容,从完善基础设施入手,加强软硬件建设。区上通过项目争取、自筹等方式,投资500多万元,先后解决了9个社区的办公地址和办公用房,购置了办公设备,使硬件设施基本达到了示范社区的标准要求。各街道办事处按照新型小区建设目标,抓了示范楼院、示范小区、示范街道的培育,以点带面、典型示范。积极实施“社区文明细胞工程”,制定《文明市民三字歌》,印发《给社区成员的一封公开信》,利用黑板报等多种舆论工具,深入宣传家庭美德教育。建立党员干部卫生责任区和义务监督岗,清洁和保持城市卫生。开展便民服务,帮助孤寡老人和低保对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中街办事处在全市率先开发了数字社区管理系统,搭建了社区信息化平台。宝塔、东大街、解放中路、西门口四个社区在全市率先推行了“一站式”服务,极大方便了群众。卫生部门在各街道社区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区民政局和各街道办事处积极实施“星光计划”项目,修建了区老年服务中心和解放中路、东大街、西门口3个老年服务站,进一步活跃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目前,城市各社区的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逐步健全,能够基本满足社区居民的多种服务需求,初步形成了服务比较规范、功能比较齐全的环境保洁、娱乐、便民、就业、社会福利等服务体系。同时,社区承担了计划生育、城市低保、社会综合治理等多项行政事务性工作,较好地发挥了社区在城市管理和服务工作中的职能作用。通过开展各种示范创建活动,全区涌现出了一批国家、省、市级社区建设示范典型。调查中,对社区服务情况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满意率达到97.5%。
二、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区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发展的角度看,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一是思想认识跟不上发展需要。
平凉城区社区阵地建设未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加之宣传不到位,“单位人”变为“社区人”的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一些驻辖区单位对社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支持配合不够,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二是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社区建设主要依靠财政供给,缺乏其它相应的投入来源,因而硬件建设欠帐较大,工作基础薄弱。全区12个社区中,还有三天门、解放北路两个社区租借办公场所,大部分社区没有居民活动场地和活动设施。拨付社区的办公经费少,每月只有200元。有一些部门只强调工作进社区,而不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给社区相应的经费。因此,尽管社区的事务日益增多,工作量逐步加大,但办公经费没有保障。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社区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是社区聘用人员待遇普遍偏低,社区级别设置较低。
全区各街道社区共聘用工作人员80人,他们有的在社区工作长达30年,工作敬业扎实,现在每人每月只有350-500元,都缺乏必要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措施。目前,城区12个社区管辖人口和承担的工作量都不亚于一个中等乡镇,但都按股级对待。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四是街道社区的布局还不尽合理。
我区现有的社区布局是在20xx年前原有街道居委会基础上建立的。随着城市人口的逐年增加,已难以承担日益繁重的社区工作需要。目前,全区有3个社区居民超过1.5万人,西门口社区2.04万人,三天门社区1.64万人,新民路社区1.6万多人,这远远超过“每万人城市人口规模设置一个社区”的要求。
三、对今后全区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要进一步统一认识,切实加强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
社区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新途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中央、省、市关于社区建设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推进社区建设作为城市工作的重要内容。要集中研究解决当前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对社区工作的指导和考核考评机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社区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要逐步理顺工作关系,建立新的社区工作运行机制。
要认真贯彻实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甘肃省实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严格依法办事,真正发挥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职能作用,使社区真正做到“落实自主权、履行协管权、行使监督权”。要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思路和“政社分开”的原则,认真研究、正确处理好城市基层政权机关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逐步把行政事务与社区事务区别开来,真正属于社区事务性工作,应放手由社区居委会去做。有些不属于社区任务的行政性事务,但社区做起来有优势的,可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办法解决费用问题。
(三)要多渠道增加投入,进一步优化社区工作环境。
区上要积极向市政府和市建设规划部门汇报衔接,将社区的办公用房和服务设施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使社区建设与城市改扩建和居民住宅小区建设同步进行。要在积极争取省上投资的同时,每年安排一定的社区建设经费,重点解决社区办公场所、人员报酬和办公经费等方面的困难,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预算投入。要创造条件,逐步提高社区招聘人员的工资待遇,解决医疗、养老保险等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并适当提高社区的政治待遇,保持社区工作班子和工作队伍的相对稳定。要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四)要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努力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社区服务是社区的最基本功能。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精神,不断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就业、社会保障、救助、卫生和计划生育、文体、教育、安全、流动人口管理等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要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重点发展面向广大居民的各项便民、利民、护民、爱民服务,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下岗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逐步建立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努力实现社区居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以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社区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