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留条后路的作文(2)

时间:2021-08-31

  2给自己留条后路

  “凡事不要做得太绝,给自己留条后路”。这句类似于忠告的话,在我看来更应该是为人处事的一个尺度,一个不好拿捏的点,一种要么左右逢缘,要么楚歌四面的症结所在。三思而后行的道理,讲在此处我想是最合适不过了。

  “凡事不要做得太绝”讲的就是一个理事“尺度”的问题。我们说任何一种事物的发生与发展,都应该有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一个尺度。就是一个“刚刚好”的问题。偏离了这个尺度就会产生一面倒的态势。就会形成一种另类的极端,从而演化成你在事物处理上的“过于绝对”。对与错、成与败这两组相对的判定性文字,我们这一生都在受用。一件事,你做的对了,他做得错了,你成功了,他失败了,这本是无可厚非的道理。人的一生也都是在对错成败中,迂回进退中完善自己。可还是有些人没能体味到这些道理。总喜欢得理不让,苦苦相逼,把对方推到悬崖边。一定要看着别人跳下去,才会觉得“舒畅”。这就是一种极典型“做事太绝”的方法。你不给对方留退路的时候,你考虑过自己的后路么?你有没有想过你也在悬崖边上,倘若被你逼的无路可退的跳崖者,顺势拉你一把做个玉石俱焚。又如何解释呢?我想,用“物极必反”与“狗急跳墙”,来给那些“做事太绝”的人一个忠告还是确切的,只不过前者文了一点,后者俗了一些。

  “给自己留条后路”是人这一生之中最关键的一个策略。也是一种审时度势后的思想升华。后路每个人都有,不过不见得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留出来。既使是留出来,也不见得就能全身而退。

  后路可以是一种保全自我的策略。这种策略可以让你巧妙的避开尴尬、绕过危险,躲开剑拔弩张的锋芒,从而达到一种实力再生的机会。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言语难免有过激的时候,讲的激动一些不是错,可讲的过激就有些不妥了,讲的过激就是偏离了“尺度”,就会产生“做的太绝”的效果。我们讲话的时候要符合逻辑性,要留给自己思维回旋的余地。那么这个所谓回旋的余地就是一个语言上的后路问题。我这样讲,不是要传达一个所有的语言都要“话到嘴边留几分”观点。但留是一定要留的,留几分讲几分这得因人而宜,因事而论。

  我们在做某一个重大决定的时候,都要经过缜密的考虑,甚至是反复的推敲。既要想到前进中可能预见的一些挫折,又要想到计划搁浅时的补救方法。甚至还要寻一条万全的后路。不过这条“后路”太多的时候是因时因势而变的。你可以讲它不属于脚下,但它却生长在谋略者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