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曾说:“人类是具有语言能力的生灵,他与植物和动物迥然不同。”
灵性,聪明才智,智慧也!回首过去的语文教学,片面追求表面成绩,过分死扣章节字词,这种灌输式的教法使学生成了没有感觉的容器,学生失却了灵性,教学失去了活力。
因此,在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我呼唤“灵性语文”,希冀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努力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丰富情感,获得智慧,拥有灵性。
我们学生的生命在灵性语文中涌动。
一、在“听”中激发灵性
课改中的语文课堂,在学生竞相展示自己的热闹背后,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不少学生只想着发表自己的看法,很难静下心来听别人说,缺乏倾听的意识与能力,缺少“扬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心向。面对这样浮躁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认认真真读、静静心心看、安安心心听”,要坐得住,听得进,边听边思考,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会学、乐学”的学习主体。
1、有情有趣,引导倾听。现代心理学已经证实,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长短及注意点分布情况也不同。小学生年龄特点,专心地倾听,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难事。作为教师,我们要想方设法利用学生注意力的特点,采取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倾听。
2、适时评价,乐于倾听。第多斯惠曾说过:“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的过程,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正确、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因而在“听”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当学生回答问题,我们也应专心倾听,并及时评价。如:“你听得真认真,才能够听出他的不足。”“瞧!你把目光献给他了!”“你会辨别地听,了不起!”……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令我们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可见,在课堂上,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及时激励赞美,就能增强学生认真倾听的意识。
高效的语文课堂不但要鼓励学生“会讲”,更要注意引导学生“会听”。使学生在倾听中提高,在倾听中增智,在倾听中创新。
二、在“读”中启迪灵性
1、诵读为本,注重情感。“读”是语文教学的一扇窗,“读”是语文教学的根。诵读是人的视听感官、言语机能和心理机制和谐参与并积极作用的情感活动,是将静态文字转化为颇具韵味的音响的.动态创作过程。品味语言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揣摩语言的内涵及风格,注重情感体验。每一句话,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我们要用眼睛,用智慧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世界,去感受语言的丰富内涵。我们只有全身心地沉浸在里面,用心、用情,这样才能读懂文字背后的声音。于漪老师说过,“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2、张扬个性,多元解读。自我性是阅读的一个明显特征。灵性语文充分尊重学
生的人格意义,努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想自己所想,说自己所说,做自己所做。我们的学生只有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兴致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课堂教学才会表现出它应有的活力。
阅读,只有融入灵动的语言,才会读出文本丰厚的内涵。真正的读书,是让学生能够读出自我,读出见解,读出个性,读出精彩!
三、在“说”中放飞灵性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文本,挖掘文中蕴含着的“语言”,并将其转化为有声语言,显现语文的灵性?
【涌动生命的追求「精选」】相关文章:
6.生命的追求
7.生命的追求作文
8.作文:生命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