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精选中秋话题作文八篇(3)

时间:2021-08-31

4中秋节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那样的夜晚也该在中秋前后吧。肯定不会是玉人和月折梅的冬夜,因为蛰声喧喧。月光分明很好,好得令人无法入睡。它转朱阁,低绮户,用一片清辉点缀人的无眠,厚厚的窗帘也无法阻止它的长驱直入。

  月下漫步,脱口而出的往往都是前人的句子。左奔右突,兜一大圈子还是会落到某位先贤手中。仿佛他们在无声的抗议:这片月光是我的。再冥思苦想,还是落了陈窠。别去江边,屈原李白们在行吟。别去桥上,二十四桥明月夜和枫桥夜泊还不够吗?别去树下,月上柳梢头明月松间照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早成了名篇……月不该寂寞,熙熙攘攘涌动着的都是它的追随者。只是可惜了我们这些后来人,老是牵人衣袖踩人足跟,被这圆影子折磨得神魂颠倒欲罢不能。诗句是他们的,我的确什么都没有。

  月色太美了,美得总想与人分享。于是,思远人怀故乡之心油然而生。这瑶台镜白玉盘,无端把一些游离的思绪集中放大了。它象个会念咒语的美丽妖精,而我们只是懵懂的书生,注定要受它的盅惑不能自拔。于是我们笑自己小时不识月,问它几时有,举杯殷勤相邀,怕它寂寞,还编造了嫦娥玉兔桂花树给它,让它逾发超凡脱俗起来。就是这轮明月,从远古一直照到现在,不晓得给了多少文人墨客无边的灵感,在他们笔下腾挪变化姿态万千。终了还固执地长叹一声,月是故乡明。

  月光若有温度,应该是幽寒的,象千年雪峰顶上终年不化的寒冰,需敲开用小火慢慢温了,让它表层松软融化。

5中秋节

  中秋节到了!月亮圆圆的!家家的灯光都很亮,周围的环境非常的暗,但到处都有人。欢笑声早已打破了寂寞的环境!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在这古老传统的影响下我国一直有这样的习俗每到中秋家家户户都吃团圆饭,让许多亲朋好友在于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这让许多在外地的人们又回到了温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温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年在外这使得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人们的”悲欢离合”这又让多少人痛心!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这都是千古绝唱!许多游子不都是用月来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感情、对亲人的关怀与思念吗!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现在不也是有大多数部分的人围坐在桌前”吃饼赏月”吗!

  月饼也是团圆的象征。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可见当时的月饼已经是具有一定意义的”饼”和”月”了。

  中秋节的来历也有人说是当时老百姓们为推翻元朝的暴虐统治把”杀靴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纸条放进月饼里互相传递!到了八月十五元朝被老百姓们推翻了。也许我们现在吃月饼是为了庆祝胜利的喜悦吧!也有人说中秋节是丰收的季节,是农民们体验享受丰收的喜悦与高兴吧!

  中秋节是快乐的,是团圆的象征,是充满喜悦的象征,让我们共同欢过这个有”意义”的”中秋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