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中抬起头来,透过朝东而开的窗户,只见窗外一片淡淡的白色,一轮皎洁的圆月已经升起在浩瀚的夜空中了。心中难免会涌起一股思乡情愁。仰望星空,慢慢回想起那一夜……
那是一个中秋节的夜晚,十一岁的我独自坐在家乡老房子的门庭里赏月,心中一片凄凉。奶奶到歌楼看戏去了,我讨厌那热闹的场面,所以没跟去。爸爸妈妈说好回来,却又食言了。又大又圆的月亮渐渐浮现出父母的脸庞,突然眼前一片朦胧,一颗清凉的珠子落在我的手上。
“嘿!”夜色中突然蹦出几个身影,拍了一下我肩膀“你干啥呢?竟模仿起了林黛玉姐姐的多愁善感。哟!我都快不认识你啦!”我赶忙擦干眼泪抬头一看,原来是平常一起玩的伙伴,刚刚嘲笑我是“最强壮”的大胖。小菲,大胖,小智,小耀都来了,咦?“阳子呢?怎么没见他来?”我问。小耀努了努嘴,说:“他看戏去了。”“那你们为什么不去?”小耀神色晦暗下来,并没有回答我。我奇怪地看着他,又侧过头看着大胖,并用眼神询问他:小耀怎么了?大胖却冷笑一声,说:“逢管他,我们才不要去凑热闹呢,那里吵死了,没什么好玩的,也不想看阳子和他父母‘秀恩爱’。”大胖说这话的语气酸溜溜的。我无奈的轻笑了一声,原来他们和我一样,都是没父母陪的可怜孩子。没有人再开口,气氛低到了零点,一阵冷风吹过,小菲冷得抱紧了怀里的月饼盒,那一刹那,站在冷风中的我们显得如此凄凉。我只好开口打破这场面:“小菲,你抱着月饼盒干啥?”这句话把小智从低落的情绪中拉了回来。他突然两眼放光,一步冲上来,一把握住我的手,激动地说:“你不说我都忘了,我们来找你参加我们的赏月大会。你想,古人以前在中秋佳节举办赏月大会,弄一下活动庆祝。今晚。我们何不效仿古人,也来举办一场赏月大会。地方我们找好了,必需品我们也带齐了,就差你了!”小智说得太快,我都没跟得上反应,听得懵懵懂懂的,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看他们:有抱着月饼盒的,有抱着一些水的,还有抱着一些布什么的。“哎呀!快走了,想那么多干啥!”大胖直接拉着我跑了。 “到了没呀?”我上气不接下气地朝他们喊。“到了。”小智终于停下脚步,笑眯眯地对我说。
我累得瘫坐在草地上,喘着粗气。环顾四周,这是一片极其空旷的草地,远处隐约传来几声蝉鸣声月光还不吝啬地把它的“银子”洒在草地上。大胖他们席地而坐,围成了一个圈,小智站在中心,当起了主持人:“Ladies and gentlemen!Welcome to our‘赏月大会’!鼓掌!”我们十分配合地鼓起了“热烈”的掌声,那时的我们虽然听不懂小智讲的语文,但是我们一致认为小智说的话都是对的,因为他是我们之中唯一在城里上学的孩子,这次的活动也是他提出的。小智清了清嗓子,问:“现在我来问一个问题,谁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坐在下面的我们茫然的我看看你,你看看我,纷纷摇头。小智又说:“那就由我来告诉大家: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慢慢发展形成的。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效仿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的太阳又圆又亮的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了民间,形成了一个传统节日。大家明白了吗?”我们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勤学好问的小菲问:“为什么中秋节要订在八月十五啊?”小智正要开口回答,我却激动的跳起来说:“我知道,我知道,小智告诉过我,是因为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大,更圆,更亮。”我边说着,手也不闲着,一边在空中夸张地挥舞着。小智赞扬的拍了拍我的头。小耀却不服气了:“那有什么的,我还知道中秋节的传说嘞,比如嫦娥奔月。”大胖也不甘示弱的跳了起来,庞大的身躯跟随着晃动:“我也知道有吴刚伐桂和玉兔捣药。”小智也给大胖一个赞扬的眼神。大胖既得意又挑衅地看着小耀。小耀被气的直跺脚,放下狠话:“你等着!”他转身从月饼盒里拿出一个月饼,对大胖说:“你那没什么的,我还会作诗呢!听好了:床前明月光,有饼没包装,举饼望明月,低头闻饼香!”看着小耀左手拿月饼,一直在摇头晃脑的“吟诗”,还不时把月饼举向天空,对着月亮的滑稽场面,我们“观众”都捧腹大笑起来。大胖鼓起肉嘟嘟的脸庞,气呼呼地说:“你会,我也会!”于是他也从旁边找出一条蚊帐,披在身上模仿古代大家闺秀,对着大家福了个身,捏着嗓子道:“大家好,我是月亮下凡的嫦娥,接下来由奴家给大家献上歌舞: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你去看一看,月饼代表我的心。”大胖,一边唱还一边跳舞,蚊帐随着他舞动的身躯飘了起来,我们笑得更开心了,小耀不服气的大叫:“不对,不对!嫦娥姐姐哪有像你那么胖!”小菲笑倒在地上打着滚,还直嚷嚷:“ 不行了,受不了了!哈哈。”月光照在我们童稚中充满笑容的脸庞上,时间永远定格在这一瞬间。
如今每一个中秋都会如期而来,但再也没有那个在故乡里与伙伴一起过的中秋节精彩了这一切,已经是物是人非,但我永远忘不了故乡的那个赏月大会,也永远忘不了那一夜伙伴们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