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寓言故事:罄竹难书

时间:2021-08-31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罄竹难书》

  隋炀帝杨广的残暴统治,导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农民起义。

  李渊在太原起兵以后,自任为大将军,积极地向隋军进攻。这个时候,突厥的力量很强,李渊既担心突厥坏自己好事,又想借用他们的悍马,于是,听从他人建议,与突厥的始毕可汗谈和。最终,双方约定:“若得攻入长安,民众土地归于唐,金玉缯帛归于突厥。”

  李渊为争取人心,还大开粮仓,救济灾民,且乘机招募义兵。然而,这些义兵都是乌合之众,没有经过检阅练习,所以率领他们打起仗来很是辛苦。

  此时,瓦岗农民义军首领之一的李密,在现在的河南省东部,拥有极大的力量,而且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声讨隋炀帝,其中的名句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句话的意思是,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简策,也书写不完隋炀帝的罪状;用东海的滔滔大水,也洗不清隋炀帝的罪恶。以后我们形容罪状之多,写都写不完,称之为“罄竹难书”,这就是此句成语的由来。

  这篇文章一出,立刻在全国引起了轰动,人们争相传阅,李密的声势更加浩大,各地反隋的领袖如窦建德和徐圆朗等纷纷上表,劝请李密即天子位。不过,李密认为洛阳城还未攻克,不必急在一时。

  李渊这边呢,倒是很想拉拢声势浩大的李密,便遣使通书。但李密自以为力量雄厚,要求李渊率领步骑数千到河南来,当面缔结盟约,由李密担任盟主。李渊不敢得罪李密,却又不想去河南,笑着说:“李密这个人如此骄傲自大,我正准备进兵关中,如果一口回绝他,等于平白又多了一个敌人,不如拍拍他的马屁,使他更为骄傲,然后再慢慢观看鹬蚌相争,我来坐收渔翁之利。”

  于是,李渊命令温大雅回了一封书信给李密,信上说:“天生万民,必有司牧,当今能为司牧,作为天子者,除了你还有什么人?老夫已经五十岁的人了,没有那个野心,我愿意跟随你。”李密见到信,看得眉开眼笑。从此,对李渊深信不疑。

  ——《旧唐书·李密传》

  【罄竹难书是什么意思】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

  【活学活用】纳粹分子希特勒的罪恶,~。

  【妙语点拨】对骄傲自大的李密,李渊投其所好,对其大说恭维之词,一方面说得李密是心花怒放,并解开防备之心;另一方面,又巧妙地掩盖住了自己的勃勃野心。真是一石二鸟!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想赢得好人缘,也要善于称赞、恭维他人。特别提醒一点,说恭维话时,最忌敷衍了事、不着边际,一定要充满真诚,发自肺腑。这样听者才会越听越舒服。

  《擢发难数》

  战国中期,魏国有个很有才学的人,名叫范睢(jū)。尽管他学就匡世治国之才,却得不到重用。一次,魏国派“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也叫范睢加入随员队伍,以壮声势。

  谁知到了齐国后,齐襄王久慕范睢的`大名,就派人赐他十斤黄金,还有牛酒,但被范睢委婉地拒绝了;而齐襄王对须贾等人则迟迟不予接见。为此,须贾妒而生疑,以为范雎与齐国有私通。回国后,就在国相魏齐面前,说了范睢的坏话。魏齐信以为真,便以里通外国罪,将范睢打得奄奄一息,范雎惨遭一顿毒打后装死,结果被扔进厕所里。范雎央求看守使计得以逃脱,更名为张禄,逃往秦国。

  不久,范雎的才能便得到秦昭王的重用,秦昭王四十一年被封应侯,任相国。

  后来,魏王听闻秦国将东伐韩国、魏国,惶恐不安,便派须贾出使秦国,向秦昭王求和。范睢获悉消息后,便约须贾私下见面,须贾见到范雎大惊失色,他以为范雎早已死去,没想到他在秦国活得有模有样的,便送东西给范睢,希望在范睢的引荐下,见秦相张禄一面。

  范雎为使须贾弄清真相,爽快地答应了。须贾来到秦相府后,才发现范睢就是张禄。于是,惊恐万状,敞开衣服,爬行到范雎面前,一个劲儿地磕头谢罪说:“擢(zhuó)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意思是说,将我的头发都拔下来计算我的罪过,都还不够数的。

  范睢当面历数须贾三大罪状,然后报告给秦昭王,秦昭王下令将须贾赶走了。

  ——《史记·范睢列传》

  【擢发难数的意思】拔下的头发难以数清,比喻罪行很多。擢,拔。

  【活学活用】他犯的罪~,受到千刀万剐都难以抹平人们心中之痛。

  【妙语点拨】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魏国高层统治者偏听须贾的一面之辞,便认定魏国贤士范雎与齐国有私通关系,痛下毒手,可谓是昏庸至极!还好范雎足智多谋,逃过一劫。终于因为才华出众,被慧眼识珠的秦昭王委任相国一职。有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日后,须贾有事求见秦相,居然发现范雎就是自己要求见之人,无异于当场给了自己一个耳光!最终范雎网开一面,给须贾留了一条小命,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近义】罄竹难书

  《鞭长莫及》

  春秋时期,楚庄王派申舟访问齐国,途中必经宋国。按理来说,经过宋国应事先通知宋国,可是,楚庄王自恃楚国为超级大国,并没把宋国放在眼里,因此也就没有通知宋国。

  宋国国君知道这一情况后,非常气愤。于是,差遣手下把申舟扣留下来。

  大臣华元对国君说:“楚国事先未有通知,便是把我国当作已亡,领土已归属于他。我们必须维护独立主权的尊严,不能受这种侮辱!就算楚国要发兵进攻,大不了就亡国。但我们宁可战败,也不能承受这种屈辱!”

  宋国国君听完臣子的一番话后,毫不犹豫地处死了申舟,并随时迎战楚国的进攻。

  楚庄王得知消息后,果然派兵进攻宋国,并将宋国的都城团团围住。双方相持了好几个月,楚国也未能将宋国都城攻克。

  第二年春天,宋国派大夫乐婴向晋国求助。

  晋景公准备出兵助宋国一臂之力时,晋国大夫伯宗劝阻道:“‘虽鞭长,不及马腹(鞭子再长,也不能打到马的肚子上)’,我们又怎能管得了楚国呢?”

  ——《左传·宣公十五年》

  【鞭长莫及什么意思】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原意是说即使有力量,也使不得,因为马肚子不是鞭打的地方。后比喻力量达不到。鞭,马鞭子;莫,不;及,够得上。

  【活学活用】我们做事要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有些事是~,就不要过分强求了。

  【妙语点拨】晋景公义薄云天,准备出兵援助落难的宋国时,大夫伯宗出面劝阻,对国君晓之以理,表示两国距离遥远而无力相助,希望晋景公量力而行。他遇此良臣,可谓三生有幸。事实上,无论做什么事情,智者往往量力而行,愚者则常常奢求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其实,做自己能力所能涉及的范围内的事情才是最适合的。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近义】爱莫能助、力所不及

  【反义】触手可及

【成语寓言故事:罄竹难书】相关文章:

1.罄竹难书的成语故事

2.罄竹难书成语故事短

3.罄竹难书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4.寓言故事的成语

5.成语寓言故事

6.寓言故事的成语精选

7.寓言故事的成语「精选」

8.成语寓言故事及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