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作文(4)

时间:2021-08-31

月亮的作文11

  夜晚,残月升起,皎洁的月光洒在了大地上……

  不知从何时起,月成了人们的心,人们渐渐开始想要读懂它。

  到底是怀才不遇,让人悲叹的月?还是思念故乡之情的月?

  是谁空有一腹经纶,却得不到重用,得不到在朝堂上一展身手的机会,他却读懂了月,让人轻声叹息,却又无人与之相懂。

  是谁,在吟诵:“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来将自己的不快一泄千丈?是谁在低声吟唱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来抒发自己对月的理解呢?

  是谁又在低声吟诵:“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是谁又在那孤独地对月说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来表达自己那无人能懂,寂寞的心情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是哪一位先生对月说的?无人能懂他的心。

  人生在世,知己难寻,也只有那明月清风,来陪人在世上走一遭。

  可月呀,你又为何时而圆满,时而残缺呢?你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是人间本无一帆风顺之旅途,要经历挫折,胜不骄,败不馁吗?还是想告诉我们,莫要使圆月残缺才懂得珍惜,要活在当下?

  在人世中,又谁能无伤感?是谁厌烦了在凡尘中无故落入了三十年的往事?又是谁爱国却难展抱负,认为纯朴的民风最让人陶醉,在那轻声吟诵道:“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生活中也如此,那些寂寞,又被文人来对月倾诉。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这位老先生,又何尝不是心中寂寞,无人可诉?于是,月便成了他那忠实的听众。

  从小,我们便学习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话,虽然没有那么含有韵律,却将自己那思乡之情给完美地演绎了出来,对月倾诉。

  月光,寒冷,各个文人对它却有着不同的见解。

  有人认为它是象征寂寞、孤独。却也有人认为这是亲人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

  月亮,它倾听了从古至今,许许多多文人的心声,却从未向人们提起过它之所想。

  月亮,它似乎已成为了我们生活中那份不可缺少的物件。它,圣洁却又孤独,悲愤却又无奈……

  月啊,你读懂了多少人的心,可又有多少人读懂了你的心?

  ……

月亮的作文12

  如果人生是一场跋涉,那么名利的诱惑,世俗的引诱便是途中的泥潭,经不起诱惑的人便会深陷其中。只有学会说“不”的人,才能在人生的跋涉中守住心灵的净土。

  回首历史,古人先贤早已以他们的高洁品行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沧海桑田,曳尾于涂的神龟依旧逍遥;花开花败,东篱的菊花依然盛开;猎猎西风,埋没不了荒漠中的点点足迹;潮起潮落,湮没不料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他们大声地对名利的引诱说“不”,他们拒绝功名财富,坚守自己灵魂的洁净和人格的高贵。他们离去了,却给黑暗中昧昧昏睡的世人留下不可企及的妩媚,如一棵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古人们的这种清洁精神也滋养出现代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有着纯净清洁灵魂的海子,渴望“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渴望人与人之间亲密纯粹的情感。然而冷漠的世情、物欲横流的社会令他失望至极,于是他选择了离去,选择了对他生存的人世说“不”!也许这有些激进,但当他选择离去的一刹那,他的身上迸发出了一种超然的大力量。这是一种拒绝世俗阴暗,拒绝一切污秽的清洁力量。他离去了,去另一个世界寻找自己精神的一片海,也留给世人以深深的震撼!

  这些靠心灵纯洁而伟大的人,他们拒绝了名利、世俗的诱惑,选择了自己真正珍视的东西,从而划出了光彩夺目的人生轨迹。而不会说“不”,或者不愿说“不”的人,则很容易跌入诱惑的深渊而难以自拔。

  翻阅中国近代史,我们就会发现袁世凯这样一个不光彩的身影:有着过人才华的他面对革命的胜利果实时,抵不住权利的诱惑,无耻地窃取了胜利的果实,骇然称帝。在面对名利的诱惑时,他不会说“不”,从而失去了心灵的底线,背叛了革命的初衷,也使自己背上了一世的骂名。

  心灵的花圃不被鲜花占据,就会被杂草吞没。当周遭被污浊包围时,当心灵受到诱惑时,我们需要以“不”字立身,挡住颓败、糜烂、黑暗,挡住这一切洪水猛兽,宁愿选择一刀两断的痛,也不姑息藕断丝连的侵蚀!这样的决心,恰如苏子在穿叶声中的那一句“谁怕”,一个崭新的世界正在向我们招手!

  让我们学会说“不”吧。用响亮的“不”字保持人格的独立和尊严,拥有真正的自我;用响亮的“不”字驱散云翳,守住那轮永远照耀心灵的明月……

月亮的作文13

  月是什么?月是一颗行星,从古至今,人们从未停止对它的探索;月是一份寄托,诗词歌赋,诗人用万千思绪与之应和;月是一种感受,不分贵贱,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与之相关的记忆。

  探索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神话中有古人对月满满的探索渴望,清冷、寂寥是月的主题。现代的科普介绍中,月球,是围绕地球公转的一颗自然固态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月球永远都是一面朝向我们,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科幻小说,在科幻小说中,月球的背面又常常有一个巨大的外星基地。直到1969年人类将自己的脚印印上了月球的尘埃,月,终于成了人们探索浩瀚星海的又一个起点。

  思绪

  一轮明月在海天之间升起,与亲友远隔天涯的诗人,想把月华相赠,但却又心怀无奈,只能感叹“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同一轮明月是李白童年时的白玉盘,是举头相望、低头思乡的载体,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思考。

  苏轼举起酒杯向着青天发问,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

  诗人眼中月唯美、经典,我在诗人的语言中寻找着“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答案。

  记忆

  “月亮月亮明明,走路带着烧饼……”妈妈的电脑手机里存着一段音频文件,两岁时妈妈怎么教我背这着儿歌,我没有印象,但音频中我把“饼”说成“顶”的执着,让我听一次乐一次,眼前想象着月光下妈妈指着月亮教我背儿歌的画面。

  岁月不会纠结于我的“饼”或“顶”,我渐渐长大,八岁时妈妈让我每天都去打羽毛球,到球馆时夜幕初临,打完球,明月当空,我向家跑去,大声告诉妈妈:“月亮追着我呢!”回到家,我站在窗前和月亮捉迷藏。

  初中了,没有时间和妈妈在月下散步了,但厚厚的窗帘后,月亮在默默地陪着我。

  月,有古往今来的千种探索、万般思绪,更有我与众不同的成长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