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改革前景不明延聘成了烫手山芋议论文(3)

时间:2021-08-31

  王云表示,这次教授、博导大规模集中退休,对于高校教育事业来说会有很大的冲击,会影响现有师资队伍的结构,后续师资的补充等都会成为重要的问题。

  “教师队伍的紧缺,对于学校来说仍然是个难题,但由于未来政策的不确定性,学校也不好强留。”王云说。

  延聘是指已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延期退休并继续从事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延聘的教师并没有办理退休手续,他们的各种待遇和考核均与在职人员相同,在延聘期间占用所在单位的编制和岗位职数。

  本报记者在梳理相关内容时发现,大部分高校的延聘管理办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延聘期间若遇到事业单位养老改革他们将采取何种政策。

  只有201X年《西北工业大学教职工延聘管理办法》中提到:“如遇国家有关退休等社会化政策出台,延聘人员与其他在职人员同等对待。”

  本报记者从南京一些高校的人事处也了解到,对于此次教授、博导申请退休,学校的原则是尊重教师自身的意愿。

  南京多所高校对待教授申请退休这件事,非常谨慎和认真。

  改革路径选择

  高校教师要求“提前退休”并不是首次出现。

  在200X年广东省划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之后,广东省高校曾经出现过相同的一幕。2008年12月中旬,广东省有关部门一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计划方案“广泛征求意见”,此举就已经在高等教育、医疗等行业领域,引发了一股“提前退休”风波。

  如今,放弃延聘对于南京的教授、博导们来说,正成为一个现实的选择。

  根据本报记者对在职教师与退休教师的待遇个案比较,虽然高校教师待遇存在地域、系别以及工作量的种种差别,但就一般重点大学而言,退休教师的收入一般只有在职的一半左右,一些比较热门学院的退休教师的工资会比在职时下降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