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第二届海丝文化国际青年学者联盟论坛会议论文(3)

时间:2021-08-31

  “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既要结合历史经验,又要立足现实,面向国内和世界,通盘规划,针对具体问题,逐步解决,稳步推进,未来将其建设成一条促进沿线国家共同发展、互惠互利的国际大动脉。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曹瑞冬的《中国开放新“丝”路论亚太梦想与中国梦想》尝试从“一带一路”视角出发,深入探索亚太梦想的内涵,详细研究中国梦与亚太梦的联系与价值,进而找寻出中国开放的新思路。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李聪的《“海上丝绸之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提出从战略意义上看,“海上丝绸之路”是在扬弃传统“天下”观念的基础上,规避传统“帝国”体系和近代以来的“国族”建构,意欲在全球化时代以更宏大、高远的格局构建一种“人类命运共同体”。“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展开,昭示着一个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诉求的崭新的“文明型”国家正在形成。泰山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孙明杰的《“一带一路”战略赋予政府职能转变新内涵》论述了政府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应处理好的主要关系以及政府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政府职能转变的新内涵,以期对政府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更好发挥作用提供借鉴。福建社会科学院陆芸的《海上丝绸之路与移民兼论中国历代政府对中外移民的管理》讨论了海上丝绸之路与移民关系,指出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的海上通道和文化交流的桥梁,也是一条移民之路。

  总体来说,中国历代政府不鼓励、不支持中国人移民海外,但对于外来移民持较开放的态度。福建省闽南文化发展基金会副会长陈耕的《关于海丝学学科建设的思考》提出“一带一路”的宏伟愿景与行动,催生了海丝文化研究的热潮,一门具有独特而又宏达的研究对象,多学科综合的海丝学,正在孕育之中。除了各自学科展开的海丝研究,学界应该更多地关注海丝学学科理论的建设,思考海丝学的概念、范畴、研究方法和学科标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邢媛媛的《欧亚经济联盟和“丝绸之路经济带”: 欧亚一体化方案比较分析》认为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的结合意味着投射在欧亚地缘政治空间中的俄中双方方案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