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议论文主体段落写法解述(2)

时间:2021-08-31

(2) 折笔突破。留意、了解“别人的观点”,可以在立论时用“不是…不是…而是…”这类句式从侧面阐释自己的观点,使观点立得更稳。这种写法特别适合思辨性题目。

例如:孤单不是孤僻、孤冷、孤傲,不是旁若无人的自恃清高,也不是心灵封闭的孤芳自赏。我们追求的孤单,应当是超凡脱俗的豁达、心如止水的意境。孤单者须有云水气度松柏精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孤单是修身明志的心灵空调。(不是…不是…也不是…应当是…)

  了解“别人的观点”,解读关键词,要考虑自己的立论角度,诠释时尽可能将于自己立论相悖的部分除外。

例如:我主张多走一步,不是不辨方向的走,不是不管实力大小的走,也不是没有目的的走,而是在方向正、实力强、目的明的条件下多走一步。(不是…不是…也不是…而是…)

2、“为什么”主体段落写作指导。

  对“为什么”段落,学生常见失误表现为:观点材料圆合得不够;用例技巧不够老道;说理方式单一。

(1) 注意观点与材料的圆合。例如:

  蓄势是一种收敛与自省,为的是创造出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绝响,勃发出属于生命的灿烂光华。(提出分论点,扣合“蓄势”“勃发”两个关键词)东晋僧人法显,为求法取经竟在六十多岁时踏上西行之路,共游历将近三十个国家,首尾经历十四年。其间,法显十余年如一日,刻苦学习梵书、梵语,每天抄写经典,(“十余年如一日,刻苦学习梵书、梵语,每天抄写经典”着力叙写法显如何“蓄势”)苦心孤诣的蓄势终于勃发出人类历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绝响,在海上走了三年才回到中国的他,不仅翻译了多部佛教经典,还撰写了佛学著作《佛国记》。(翻译了多部佛教经典,还撰写了佛学著作《佛国记》”着力叙写法显如何让“勃发”)试想,没有十多年的蓄势之功,年逾古稀的他会有如此惊人的勃发吗?(最后用反问句扣“蓄势”“勃发”进行总结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