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有酸甜苦辣咸的滋味,它代表着一个人所经历的方方面面,那么,幸福从何而来呢?下面给大家分享幸福从何而来议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每个人在出生时,都得到一把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人人都为得到幸福而努力。然而,幸福之门究竟在何方?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方式寻找幸福,也得到不同的幸福。
有的人把物质上的满足看作成功。杰克·伦敦这样想,在几部小说的成功之后,陶醉于挥金如土的奢靡;隋炀帝这样想,他“大方”的一掷千金为琼花;葛朗台这样想,每日以欣赏靠吝啬与狡诈积攒下来的金币为乐。然而,幸福毕竟是人内心自发产生的愉悦情感,把金钱作为幸福的基础,当然是极其不稳定的,这样得到的所谓幸福,也只能靠物质享受刺激神经得到,短暂满足后,巨大的空虚会把他们击垮。于是,杰克·伦敦在大房子中自杀,虽然他曾教导我们热爱生命;隋炀帝被反抗的人民推翻,成为后世君主的反面教材;葛朗台赢得了金钱,却失去了亲人,带着空虚的内心向金币告别。人们把天使看作幸福的象征,天使之所以会飞翔,因为他们把自己看得很轻,倘若翅膀下挂着沉甸甸的金钱,是飞不高远的。所以,通过物质的满足来寻找幸福,找到的只是幸福的替代品。
正因如此,有人开始尝试避开世俗的名利诱惑,想在宁静中自我修炼,提升人格的境界,以此来获取幸福。正如不求甚解的陶渊铭、超凡脱俗的周敦颐,他们隐居离世,避开纸醉金迷对自己幸福观的冲击,在山水诗文中寻求快乐,在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中得到幸福。但是,这种在宁静淡泊中得到的幸福,实际上是对现实的逃避,亦或者,是狭隘的幸福。隐士在自己的内心得到幸福时,可曾给别人带来幸福?没有。这种自我的小幸福太平淡了。
最终,那些胸怀天下,情系祖国的仁人志士,在为国家、为百姓的奋斗中找到了最高层次的幸福。杜甫闻听收复失地后,“漫卷诗书喜欲狂”;李大钊在刑场之上可以激昂演讲;乔冠华在联大会议中纵情大笑。他们的喜悦与激动是以把国家放在首位的信念为前提,他们看到了国家的希望,革命的曙光,他们便得到了幸福,他们做到了难得的忘我,他们得到了宝贵的超凡快乐。
幸福从何而来?从金钱中得来的幸福,太缥缈,太浅薄;从隐居修身中得来的幸福,太平淡,太狭隘。唯有从心系天下,为民奋斗中得来的幸福,才是真幸福。在追求忘我的境界中,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幸福之门。"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和喜欢与爱的人在一起,领略美丽的风光,在自己的小天地中沉思,享受着天伦之乐,互谈人生的理想……这些应该都是幸福的。
幸福是一种奇妙的感觉,有了它心情会为之怡悦,做事情也能如鱼得水,事倍功半。当然没有了幸福,就如万物没有了阳关,失去了生机;犹如池塘没有了鱼儿,一潭死水,死一般寂静;没有了幸福,人便会颓废遇到挫折,便就是一厥不振。
然而,美妙的幸福从何而来?
幸福从互相关爱与帮助中来。李白和杜甫的互相关心与鼓励,成就了诗仙与诗圣的幸福友情;众天使之间的互相帮助使他们吃饱喝足,共享幸福时光;特蕾莎修女给穷人们的关爱,收获幸福生活;皮埃尔神父为无家可归之人送温暖,获的幸福人生;林浩为地震中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捕捉享福的剪影……幸福正是如此,它在人与人的互相帮助中悄然而生,象一朵朵绽放的花朵,开的正艳。
其实,幸福很简单,可以说幸福从自己的心中而来。一个人在田园中劳作,汗流浃背,可他觉的很幸福,他便是幸福的;另一个人躺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可他觉的自己不幸福,他就是不幸福的。幸福取决于自己的心态,你觉的你是幸福的你便是,幸福从心而来,幸福在自己心中。
既然,幸福从心而来,那么我们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体验幸福。江水感恩大海它“奔流到海不复返”,浩浩荡荡,那是它唱着感恩的歌;落叶感恩大地,落叶归根,它虽已是残骸,但他始终跳跃着幸福的舞蹈;诸葛亮为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他仍然诠释着感恩的内涵……心怀感恩,他们体验着感恩的幸福,感恩在心,每天都充满快乐。
同时我们也应该有一颗知足常乐之心去收获幸福,孔夫子见“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范仲淹面对荣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他们享受着幸福,收获着它,并以次为乐。
在似水年华的岁月里,有太多的幸福等我们去收获,幸福很简单,它发自人们内心,在互帮互助中出迸出灿烂的幸福之花。我们应该怀着积极乐观而有充满感恩的心,在百驹过隙中去织出绵绵密密的网,去捕捉人生海洋中那叫做幸福的鱼,我相信,有幸福同行,一路不会寂寞
幸福是希望,是爱,是感动,一种用文字诠释不了的美丽。
幸福从四叶草的梦想开始。
一枚四叶草就代表了一个希望,四个小心形堆成的一簇簇的理想,在明媚的阳光下静静地生长,清晨的雨露打在上面,折射出的光芒,照远了前方的路。这是又一个希望的诞生,又一个理想的实现,也是一种毫无理由的幸福。在不断的追逐中,我们在一步步的成长,也感觉到了由衷的快乐和幸福。雨点凝结成迷人的雪花,绽放着躲在春天的美丽。每一次的努力之后,都有一份成功紧随其后。珍惜希望,跟随梦想的脚步,发现幸福的声音。从四叶草的不屈,雨点的顽强中,感悟快乐,领会幸福的感觉。
幸福从星空的璀璨开始。
繁星点点,万家灯火,不同的人,怀揣着不同的爱,等待着幸福的来临。幸福是一种爱的感觉,是母亲与儿子散步时的身影,是情侣挑选果冻时的微笑。每一份爱刻映在天空上,都化作了闪闪的繁星,留给人世间最美丽的背影,就像酒心巧克力配上甜甜的牛奶一样,温暖人心。爱不是咖啡,它太苦了;爱不是糖果,它太甜了。它只是一种淡淡的享受,浅浅的悲伤,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幸福吧!有快乐,有微笑,就有幸福。
幸福从忘忧草的无忧无始。
由春至秋,四季变换,有汗水,有泪水,有感动。感动着你的精神,体会着你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春天里,你努力的奋斗,想要成长;秋至时,却只能带着满头“白发”随风而走。努力过,放弃过,无数的感动,化成幸福的风,飘向无边的海洋。若有感动,树苗就会长成参天大树,若有感动,河流就会变成汪洋大海。感动常在,幸福永恒。幸福,就是有过拼搏,留下的悸动,这是成长中的必修课,也是带来快乐的源头。
幸福,是四叶草,是星空,是忘忧草;也是人生的总和,快乐的真谛。
“人生的幸福,是人生自身出力造成的。非是上帝所赐,也不是听其自然所成就的。”这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陈独秀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幸福从何而来,幸福是从自身创造来的。
世界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把奉献视作享受。他年轻时,为完成一项工作,经常通宵达旦。他在首次前往费城的旅行中,乘船沿特拉华河而下,虽然已付了船资,但他却自愿帮助划船。他划得十分卖力,最后船工无论如何也不肯收他船费了。他说:“一旦进入工作,我就觉得畅快,有使不完的力气。”
富兰克林将奉献当作幸福。幸福从何而来,幸福从奉献中来的。
富兰克林认为幸福从幸福中来的。然而幸福只有从幸福中来吗?答案是否定的。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子承认人有正当的利益和欲望,但他同时认为人们对道德的追求大于人们对利益的追求。对于孔子来说幸福是从道德上来的。
荀子的幸福建立关承认利欲的合理性基础上。他说:“义与利,人之所有也……故义胜利为治世,利克义为乱世……”
墨子的幸福观与孔子、荀子不同,墨子重视利又注重义。他认为义利是统一的,利既是义,“义,利也。”
诸子的幸福观不同,他们的幸福是从不同的方向来的。对于不同的人,他们的幸福便来自不同的方向。高尔基说过:“只有在对美好事物的自觉追求中才会有真一虚有其表的幸福。”富兰克林的幸福从奉献中来;孔的幸福从道德上来的;荀子的幸福从承认利欲合理性上来的,墨子的幸福从义上来的。而他们的幸福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美好的事物,他们追求的是真正的幸福。
幸福,现在许多人对幸福有了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满足自己的欲望便是幸福。列夫·托尔斯泰说过:“通往幸福的最错的途径莫过于名利、宴乐和奢华的生活。”人们不应该将奢华、名利当作自己的幸福,这样是不会成功的,不会有真一虚有其表的幸福。
幸福从何而来,追求美好的事物便是幸福。
小鸟的幸福天知道;花朵的幸福叶知道;鱼儿的幸福水知道;我们的幸福我们自己感受,因为我们知道幸福从何而来。
幸福需要褪去浮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这种没有浮华的、真真实实的环境下也便有了陶渊明。几千年的时光足以冲淡一切记忆,那些曾几何时漂于浮华的人早已没了踪影,而他褪去的浮华,享尽山水之乐,尽管被贬的他身居底层,但他拥有的却极其珍贵,并不因失意而堕落,因为他所拥有的比他所没有的更加珍贵。所以要学会退去浮华会收获幸福。
幸福同样需要大度的胸怀。春秋五霸时,齐桓公与兄弟小白在争夺皇位时曾与管仲有一箭之仇,然而当齐桓公坐上皇位时并没有找管仲报当初的一箭之仇,反而是不计前嫌的拜管仲为相,从而因为他的大度胸怀使他成为了春秋第一霸主,采撷到了幸福的硕果。相反一代名将周瑜心胸狭隘、骄而好胜,不容他人,终而致他三气而死。可见拥有广大的胸怀对于有所成就的人是至关重要的,而有所成就的人会为他的成果感到幸福,因为幸福来源于不断追求自己的目标,并在追求目标的途中以及目标实现获得成就而感到幸福。
幸福需要亲情、友情、爱情的陪伴。《背影》中父亲那蹒跚的脚步和渐渐消逝的身影也使朱自清潸然泪下,难道没他有因质朴的亲情而感到幸福吗?一曲《高山流水》让钟子期与俞伯牙不期而遇,成为挚友、彼此交流,享受着友情带来的幸福。梁山伯与祝英台至死不渝的爱情感天动地,最后两人双双化蝶而飞,彼此体验幸福的真谛。所以说幸福需要质朴的亲情、真诚的友情、纯真的爱情。
幸福,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身边,会从四面八方铺盖而来,只要你有心,你就会明白幸福从何而来。
朋友们,幸福的来源有很多,有别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奋斗,但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去拼搏一个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