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残延续写手梦散文(2)

时间:2021-08-31

打工重温写作梦

  随着农民进城打工的热潮,1988年8月我经乡劳动服务公司介绍,我由始初的无锡第四橡胶厂,转进无锡市自行车零件厂打工;带着进城闯一番事业的美梦,我总是上班认真仔细地操作,不到半年厂里就把从无锡技校分配来的实习生,安排我和一些技术精干的师傅带领;在分厂操作竞赛中我荣获三等奖,老乡都为我感到自豪,由此我开心地对老乡们说:“我相信今后在无锡,会有好的兆头……”

  当年国庆期间,我和老乡胡映泉业余写稿,已是湖南省《锑都文学》社的社友;于是我们又联系上爱好文学的苏北老乡,并约定厂休晚上七点聚会,组建“无锡东林文学分社”;首次聚会那天晚上,位于无锡市东门广场,在迷虹灯四射的公交走廊旁,那绿化中心休闲亭内。通过之前相互了解,民主选举在无锡振奋螺丝厂上班,文学写作水平高,又有音乐专长建湖县的王佳为分社长;有组织人脉关系,爱好广泛的我为分社组委兼责编;在无锡第四橡胶厂上班,擅长写诗如东县的桑圣泉为分社编委等。接着我们聚会娱乐活动开始了,此时,王佳激情地弹着吉他,和胡映泉一起唱响《心愿》的歌曲;稍后我和桑圣泉一起研讨,分社社友们的近期作品;徐相平和刘国庆开心地畅谈,来无锡后学习创作的过程;夜行的人们中,也有外地来打工的爱好者即兴参与;也有清闲散步的人们前来观赏助威;他们开心地称赞道:“好一群乐天派的土文豪,能有如此雅兴的欢畅聚会!”

  1990年元旦,应泰兴县一个意欲出书的社友邀请,身为《锑都文学》总社的社长和主编的谢老夫妇,从湖南省冷水江乘火车到无锡转车,他们在无锡火车站买好去泰兴的车票后,前往无锡自行车零件厂,和我面见并了解分社人员写作情况;通过坦率真诚相互交谈,谢老鼓励我身处困境,不懈不弃的文艺抱负;我也为曾是大学教授的谢老夫妇,以“做文必先做人;以文养德、以德育人”文人理念,二老克服困难怀着老有所为的精神,自费创建了,在当地享有盛誉的《锑都文学》社,如此终身不变酷爱文学艺术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使话别后深感对谢老夫妇尤为敬佩!

  当年在无锡打工期中,我们“无锡东林文学分社”的社友习作,先后被《锑都文学》总社和联办《新疆民族作家协会报》所采用。其中,我的散文诗《汽筒》等作品,及分社长王佳的微型小说,在总社和联办《新疆民族作家报》上连续发表,想起进城打工的重温旧梦,时常心中来还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