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高中作文范文(2)

时间:2021-08-31

叙事高中作文篇二:高一作文训练系列之叙事类记叙文写作

  高一作文训练系列之叙事类记叙文写作高一作文训练系列之叙事类记叙文写作子莫弗一

  高一作文训练系列之叙事类记叙文写作

  一、目标

  1.了解叙事的一般方法,学会条理记事。

  2.学习运用线索记事的手法。

  3.把握记叙文的波澜的创制方法。

  4.学习叙事的技巧,力求记叙生动。

  二、叙事类记叙文写作

  叙事是为了表达主题服务的。如果单纯为叙事而叙事,那么这种叙事是没有生命力的。叙述的方式主要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分叙等,常用的是前两种。顺叙是按照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的叙述,这种方式首尾完整,来龙去脉清楚,但容易造成平铺直叙。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可以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三、叙事记叙文写作要点

  (一)写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

  任何叙事作品都必须具备两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即一个故事和一个故事叙述者。具体记录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表达特定的思想和情感,是叙事文的功能。写作叙事性记叙文须把中心放在展示事件过程上。

  叙述者可以是第一人称(我),也可以是第三人称。第一人称把作品的情节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能使读者得到一种真实亲切的感受。但叙述的事和人,只能是“我”活动范围以内的人物和事件。用第三人称叙述的文章,叙述者既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和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作品中的情节展现在读者面前。

  (二)一条比较清晰的线索

  叙事的方法多种多样,“惟能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惟吾所施”。(刘熙《艺概·文概》)线索是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把文章的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一个故事至少必须包括两个事件,这些事件就像散落的珍珠,没有线索的串联,便不会有完整的结构。

  (三)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

  故事是需要经营的。一个事件要讲清楚,需要进行精心的安排。而要讲精彩,则需要运用恰当的手法,诸如环境烘托、前后照应、铺垫、抑扬等等。

  (四)要制造点波澜与冲突

  记叙文在叙事过程中,要有制造波澜的意识。

  怎样使叙述有波澜?

  1.适当“卖关子”:记事或写人,交代事情是重点,但不能没有变化。行文过程中,应该把握节奏。遇到“关子”应及时停顿,或适当减缓发展速度。比如插入另外的相关内容,或进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等。

  2.设置悬念法

  “悬念”,是指在文章的某一部分(开头或中间)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的一种手法。美国戏剧理论家贝克说,悬念“是兴趣不断地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心理”。写文章不可平铺直叙,平铺则易直板呆滞。悬念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但设置悬念一定要符合事件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故弄玄虚。

  3.结尾突法

  在充分铺垫和渲染的基础上,将人物性格冲突的焦点集中到文章的结尾处突然爆破,让人物的心灵或性格一下子在爆破中凸现出来,使作品情节陡,出人意料,如奇峰突起,把读者的想像推到一个广阔的空间。

  设置“突”须正确把握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冲突和人物本身性格发展的逻辑,同时,要用充分的铺垫描写为之蓄势,并精心设计伏线为之提供足够的现实根据与心理根据。情理之中,而又意料之外。如《项链》、《警察和赞美诗》、《麦琪的礼物》。

  特别说明:

  高中记叙文应当也可以适当虚构,也许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一个镜头、一句对话、瞬间情景,却可以加以想象,扩充成丰富而完整的事件;也许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却可以放到自我的生活中去抒写;也许是不同的人经历的事,却可以综合到一个人身上来表现。只要是不违背生活去瞎编乱造,只要是具备生活的真实,把存在的、可能的、甚至希望存在的现实写出来,未尝不是对生活有深刻认识与思考的体现,未尝不是具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体现,未尝不是语文功底深厚的体现。如此,高中记叙文的事件会更有典型意义,形象会更丰富,内容会更充实,主题也将更有现实意义。

  例文1

  如此常识

  一大早,厂长刚来到办公室,小李便窜了进来,手里捧着一杯热气腾腾的铁观音,谄媚地递给厂长,神秘兮兮地小声说道:“厂长啊,跟您商量个事儿,带我的那个师傅,能不能换成徐科长?”厂长大惑不解:“怎么?张师傅对你太严厉?”“没有的事,张师傅经验老到,技术纯熟,这样好的师傅应该留给小王。”“行,没问题。”

  原来,小王和小李是新来的学徒,厂里分配了两个师傅,各自带领他们。原先厂里安排小李的是最优秀的张师傅,不知为什么,他竟要求更换。培训很快开始了。张师傅不愧是老手,他待小王严厉苛刻,做不好要求重做,哪怕只是一个小齿轮不光滑也要求重头再来;犯了错误严厉惩罚,不让吃饭是常有的事;除此之外,还要求小王看一堆理论书籍,理解吃透要点。小王每天累得满身大汗,一沾枕头便睡。相反,小李倒清闲自在,每天跟着徐科长进进出出,应酬交际,技术没学着多少,油水倒是捞了很多。小王看在眼里,纳闷不已。一天,小王终于有机会找到小李,劈头便问:“你我都是学徒,为什么你学得那么轻松?”小李嘿嘿一笑,凑近他耳朵小声说:“兄弟,这你就不懂了。现在这个社会上,看重的是关系,不是技术。徐科长有亲戚是高官,我这几天跟着他见识了不少大人物,他还说等他做了厂长,就提拔我做副厂长,有人脉,有好的人际关系才是前途,这是常识,懂吗?”小李拍了拍小王的肩膀,晃悠悠地走了。

  小王回去跟张师傅一说,张师傅怒不可

  :“常识?狗屁常识!现在社会就是人人讲关系,人人攀关系,才滋生了一大堆不学无术的蛀虫,才导致真正的人才被埋没!不要听他胡说,国家需要的是技术,是人才,有过硬的技术才有前途,这才是常识。好好学吧。”小王点点头,继续每天起早贪黑的苦学生活。一年后,培训结束,适逢国家需要高技术人才之际,优秀的张师傅做了厂长,在厂里掀起“学扎实技术,为国家效力”的热潮,小王以优异的理论成绩和过硬的技术操作顺利毕业,升任高级技师,月薪过万。至于徐科长,由于亲戚受贿被捕,自己也因为没有实际才干而下岗了。小李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他只得重新从学徒做起。

  厂里又分配了一个师傅给小李,培训开始当天,小李惊讶地看见迎面走来的竟是小王。莫非?“没错,我就是你的师傅,”小王凑近他耳边小声说:“还要告诉你,有真才实学才有前途,这是常识,懂吗?”小王拍了拍小李的肩膀,看着小李愣住的样子,开心地笑了。

  【点评】文章通过两位刚进厂的年青人拜师学艺不同态度的故事,讽刺和批判了把拉关系、托人情视为谋求个人发展“常识”的人,揭示了按照这种“常识”行事的所谓聪明人,终究没有前途的道理。考题要求考生谈与常识有关的经历和看法,本文这样写就切合题意,主题鲜明,且立意深刻,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性。

  这篇文章的形式和写作技巧也值得称道,首先是标题写得很有水平,用了一个“如此”就点明了全文批判讽刺的态度。其次,文章构思巧妙,以小见大;结构紧凑、严谨,前后呼应;对故事的起因、发生、发展、结局叙述清楚、精要,故事的结局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第三,文章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也颇生动、准确、传神。例文2

  光头事件

  “特大新闻,特大新闻,本班最帅最英俊最酷的黄很帅同学居然剃了个光头!这是新中国的又一大损失,一颗璀璨的明星陨落了??”王史新的到来使得本就热闹如菜市场的教室沸腾了,到处都是议论声,到处都是莫明惊诧的脸。

  其实史新的话八成是废话,我一般是不听的,但这次不同了。我和黄很帅这么多年的朋友,他的脾气我还不了解?他一向以把头发剪短视作毁容,叫他剃光头还不等于杀了他!再说了,这么大的事,他怎么可能不和我商量商量呢!一定有问题。

  正在这想着,黄很帅进来了,原来可像女生一样用来梳的“秀发”赫然被一顶盖头帽取代了。看来史新的话是真的。教室里先是一阵安静,然后就是一浪高过一浪的笑声。

  “笑什么笑,没看过大姑娘骑驴,还没看过大姑娘坐轿!戴个帽子有什么奇妙!”黄很帅把书包往座位一扔,冲着大家吼道。

  我被吓呆了,认识很帅这么久,还是头一次见他向人家大声吼。同学们和我一样,教室又恢复了片刻前的安静。这安静持续了一天,直到第八节课黄很帅提着书包跑了出去。“你说他这是怎么了,连命根子都不要了?”

  “会不会是长了痔疮?”

  “拜托,长脑袋上的那叫痔疮吗?会不会是长了藓之类的东西?”

  “听说得了重病做化疗,头发也会掉光,很帅该不会??”

  “怎么可能!别瞎猜了。龙奇,你和他的关系不错,不如你去问问他吧。”

  带着同学们的好奇心,带着我对很帅的关心,我来到很帅家。他没像以前那样陪我看电视,打电玩,瞎聊了几句就进屋做起了题目。看他的专注劲,我想他这次受的打击肯定不小。记得上次徐公说了句他长得并不帅,他一口气把初中到高一的数学题做了个遍。这次似乎更加严重。看他这样“难过”,我也就不好雪上加霜了,也没提他的光头事情,说了声拜拜就走了。

  两个月后的期中考试,黄很帅一跃挤进了年级前20名,这很是令我们吃惊,他本人也似乎很开心,又恢复了往日的神采。于是趁着他的心情好,我问起了憋了好久都快要发霉的问题。

  “很帅,那个,那个??”

  “喔!光头是吧?唉,上学期成绩惨不忍睹,我爸妈硬说是头发长惹的祸,强行押我去剪了头,说什么削发明志。可怜我一世英俊毁于一旦。不过,以我今天的成绩,用不了一个月,一个崭新的特帅黄很帅又将出现在世人面前,哈哈哈哈??”

  历经两个月的光头事件就这样以非常令人不满意的结局告一段落。

  【评析】要布疑设悬,最后解“套”,可以在情理之中,也可在意料之外。

  例文3

  夏日

  又是一个骄阳当空。蝉声密密层层,凄厉尖啸,真有几分穷凶极恶的味道,柏油马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