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的记叙文(2)

时间:2021-08-31

  只是一阵寻常的风拂来,我的每一寸肌肤却异常地战栗,是我的心在变冷。那淡淡的书香气息就在一瞬间升华为永不散去的记忆标签。

  我默默地买下了那本资料,并在扉页上写下了自己的心迹:欲望是道坎,幸福是泓水。坎高了,水就被挡在外;坎低了,水就会漫进来。

  【点评】本文前半段,文笔纯净而阳光,活蹦而随兴。但目睹“书香男孩”之专注,耳闻其生活窘境后,文笔是“一缕欢颜黯然收”,转而为凝重的灵魂战栗和为深沉的生活体悟。能把“三点一线”之事写得如此百味横生,能把一篇记叙文的文脉和文气拿捏得如此随“意”游走,非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文字功底者,实难为之。

  3.路口

  徐行于熙来攘往的市街,人声嘈杂随污烟扑扑拍着我颊边。载着砂石的卡车呼啸而过,徒留一片雾蒙盖住我双眸,复住我蹦跳的心。驻足于十字路口,或许是那穿梭于车阵的蝴蝶、或许是脚边烟蒂旁坚韧的野草,倏地,我步入分叉的小路,毫不犹豫。此时,风儿吹来的不是人潮味,是青草的鲜味;眼前不是都市尘嚣,是如大明湖中,令人动容的景致。

  转弯,似如此简单,面对的即可是一番不同的风味。然而,若心仍拘泥于过去的桎梏,又何能体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然?过往,每个不宁静的静寂夜晚,我伏在案前,和周公奋力作战。屋外的路灯似鼓舞着我,其实已悄悄打着盹,一明一灭,更营造一个值得蜷在被窝的氛围。但,我不能输,荣誉心在我内心燃烧,迫使我拉开厚重眼帘、挺起疲累身躯,钻研着每字每句、钻研着古人信手拈来的小品文。我深信,一字不漏背课文、探讨词语的缘由、了解白纸黑字中的修辞,我便是赢家,我便是首登上金字塔尖端的菁英!

  如此孜孜矻矻,虽枯燥、无味,然“背多分”的坚信不曾在我心中逝去。直至那场音乐飨宴,我无意间阖上双眼,忽见音符跃在我前面。黑暗中,我抛开禁锢住我的课业繁重、挣脱生活压力的枷锁。霎时,我的`情绪竟随旋律高潮迭起。我看见音乐家在旷野姿意奔跑、亦看见他伏身在地,拳头重击于墙稜,渗出汨汨鲜血。我已融入旋律中,内心的浪不时触及礁石,如此澎湃!睁开眼,我顿时明了,唯放下虚荣、任心奔放,使能获得更多,瞥见最灿烂的彩虹!

  从此,每拾起书本。我看见的不再是工整的标楷体文字,我能望入作者的心,进入他的感情世界,让我的情绪和其狂喜、悲恸产生共鸣。阖上课本,我相信,我的心添了些知识,我的人生,更有重量。

  那场音乐的洗礼,犹如扰攘中那翩翩飞舞的蝶儿、犹如危险中坚毅不屈的野草,带领我的脚步、我的心远离那不该添入生命的累赘,领我转弯、转入截然不同的世界。我抬头望向书柜,五柳先生向我招手,踩着雀跃的小碎步,与他,酣觞至天明??

  路口

  在樱花绽开的时候,我清晰的听到了时间奔走的声音。我也真实的感受到了时间强有力的双手,它在背后推我,我防不胜防的就被推到了青春的路口上。

  生命中有太多遗憾,人越成长,越觉得孤单。到如今,我终于与过去隔了一层可悲的玻璃,我能看到过去的一切——人、事、物,但却触摸不到碰不着。我亦不可穿越那道玻璃,

  因为那块玻璃叫做,时光。

  再次回首岁月,我忽然发现自己已经长大,那些单纯的时光如朔方纷飞的雪花,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但再坚硬的雪花都会化去,在阳光的轻照下,荡涤殆尽。

  我希望我可以像彼得·潘一样,做个长不大的孩子。我喜欢在自己的幻城里找寻曾经的稚梦,但我明白我终究是要回归现实的。因为我既不是小公主,亦不是彼得·潘。

  当那些迷惘,骄傲或哀痛的时刻来临时,我才恍然发现自己已站在青春的路口上。我赫然发现曾经那些色彩斑斓的美梦已被新的梦想所取代。不得不承认,我爱做梦,但我更爱青春。因为梦只存在于我的幻城里,当他们暴露在阳光下时,就会消失。而青春却存在于现实中,它可以在阳光下飞扬着,舞动着,尽力展现自己的风采。

  周国平曾说过:“人同时生活在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中,内心世界也是个真实的世界。或者反过来说也一样,外部世界也是个虚幻的世界。”如果外部与内心相同的话,为什么不能对换呢?但转念一想又明白了,如果能对换的话,人类的梦想就无任何意义了。站在青春的路口上,我们所要面对的就是崎岖不平的道路与遥遥无期的梦想。很喜欢西西(熏依嘻嘻)的一句话:遍体鳞伤,才叫漂亮亮。因为遍体鳞伤后,就会收获到成功!正所谓青春如沸,追梦无悔!

  我是个爱缅怀过去的人,但过去始终是过去,可以把他们当成珍贵的记忆藏在心里最柔软最洁白的地方,毕竟它们让我哭过、笑过、感动过、悲伤过。但每个人都是要不断面对陌生的环境的,一味沉湎于过去,那也是逃避现实的表现。

  站在青春的路口上,我想我会是一个勇敢的孩子!

  4.等待

  等待也许是一种焦虑,等待也许是一种无奈,等待也许是一缕情思,等待也许是一种幸福......世界上,有你在等待别人,也有别人为你而默默等待.

  等待如箭,穿越时光的缝隙,串起了我们平常的故事.闲时的夜晚,我无数次想起父亲等待的背影,那月光下微微驼了背的身影,是等待归家的孩子,又是等待孩子的归家.犹记得小时侯,父亲在校门口等待的情景.他的目光不断地向嘈嘈杂杂的人群里观望,焦急却又耐心,当我终于与其目光对视时,他脸上便浮现出舒心的微笑,仿佛等待是一种幸福,等待是一种满足.然后我便跑上前去抓住他的手,将书包恶狠狠的摔进他怀里,蹦蹦跳跳地走在他前头,也不时地注意他匆匆的脚步.童年,我是一个要归家的孩子总要父亲的等待,父亲的等待也在我心里越积越厚重.而后,我才知道,这是一种爱,叫父爱.

  渐渐地我长大了,我渐渐明白,父亲还有一个漫长的等待,是等待我"归家".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我的学习顺理成章谈不上,但也没有经历太大的风风雨雨.父亲在此期间也一直在等待,他看着我一天天比他高比他壮,看着我捧着奖状回家,看着我逐渐独立,看着我一丝不苟的学习生活......这些并不是他等待的结果,而这些小小的变化让他更坚定而幸福的等下去,等待我拥有自己的前途、家庭、事业......这种等待复杂得在我脑海里已不能形成某种形象的事物或是情景.总之,他满足我一切物质上的需求,只要是我想要的,他绝对是不打折扣.脑海中,我总记得每次打电话回家,他都让我要吃好,要注意身体;我总记得每次告诉他我被表扬了,他就“嘿嘿”地笑,还不忘告诉我加油;我总记得每次我考试考得很糟时,他会告诉我要冷静下来分析原因,并对我信心十足......啊,这记忆的碎片连成了漫长的画卷,而这幅画的主题叫等待,这幅画的灵魂是厚重的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