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八月十五过中秋的习俗

时间:2021-08-31

南京八月十五过中秋的习俗

  八月十五中秋节,南京人喜欢叫做“八月节”。南京人非常看重这合家团圆的节日,千百年来便形成了独有的习俗。旧时南京民间还有“女不祭灶,男不拜月”一俗。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南京八月十五过中秋的习俗,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南京八月十五过中秋的习俗

  一·圆月

  据《正德江宁县志》记载,中秋之夜,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八月十五夜,全家聚饮同吃团圆饭,如有亲属未归,席上必置杯。菜肴中以桂花鸭、毛豆烧仔鸡、老菱烧肉等为主,酒后还须食浇以糖桂花糖芋艿助兴。同时家家陈以菱、藕、芡、栗、柿之类供于中庭。祀月之余,全家再吃月饼,俗称"团圆饼",意为团聚。将“圆月”之仪推向最高潮。月饼以瓜埠的“赖月月饼”为上。传说六合瓜埠寺住持和尚赖月曾于中秋节,精心制作月饼供奉下江南的驻跸此庙的乾隆皇帝。乾隆品之龙颜大悦,遂命名为“赖月月饼”。还有“金陵套饼”也为上乘。“金陵套饼”将大小不同的月饼分层堆叠,顶部以一只寿桃作点缀,状如宝塔且滋味尤佳。

  老南京中秋节期间,通常要吃月饼、葡萄、石榴、柿子、梨子、香藕、熟菱、芋头、栗子、桂花鸭,饮酒助兴,当晚阖家团聚宴饮。

  晚宴之后,南京百姓便于自家庭院、露台或门前空地上设案,供奉月饼、鲜果,烧斗香(扎香如宝塔、楼阁形,“或剪彩作月宫状黏之”,上加纸斗)祭拜月神。也许是嫦娥害羞怕见男子,抑或传统观念认为月乃太阴,而女性素来属阴,故昔有“男不拜月”谚俗。

  传统食俗中月饼具有“团圆”韵味,相传早先还与朱元璋组织起义军反对元朝统治、在饼中暗藏“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有关;石榴象征“多子多福”,柿子蕴含着“柿(事)柿(事)如意”的口彩……

  二·走月

  妇女夜游街市称“走月”,俗称“蹈月”。中秋之夜,南京女子三五成群相约夜游,走街串巷,互拜亲朋,赏月看花,此来彼往,以寓月圆人亦圆之意,直至深夜方散。有人也借月幽会,与心上人倾诉衷肠;有的结伴而聚,托月寄情,抒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望子者至夫子庙游后,过桥一行,可得子。”讲的是中华门外窑湾街的上“涧子桥”,中秋之夜,未有子嗣的人来此往桥下摔瓦罐,能得子,久而久之,这座桥后被讹称为“见子桥”。

  三·摸秋

  南京妇女旧有“摸秋”习俗。据清人潘宗鼎《金陵岁时记》载,金陵民俗有南京女子中秋月夜摸秋之戏。《中华全国风俗志》亦云:“有夜分私取园瓜,谓之‘摸秋’,以兆生子”。中秋月夜,她们三五结伴,偷偷往果园中摸取瓜果,摸到南瓜,预示可生男孩,摸到扁豆则预示生女孩。而未婚女子的小姊妹们,三五结伴,往果园中摸取瓜果,以瓜果优劣,预示能否觅得如意夫婿。旧时南京妇女“摸秋”还有一去处,即信府河畔真武庙,庙门外竖长杆,上立铁鹳,其大如驴,俗呼为铁老鹳。因其立身的长杆也能给妇女带来福音,遂成为摸秋的主要对象。清中期后此物不存,摸秋内容遂改为在园中了。

  四·斗香

  《金陵岁时记》记载:“中秋祀月陈列果实,如菱藕栗柿之属,扎香如宝塔形,上加纸斗,名曰‘斗香’。”所谓焚斗香,亦曰“点天香”,垒瓦片为宝塔形状,周边长宽约一尺余,高四、五层至六、七层。越往上越小,形状如塔尖。最上一层裁纸叠做量米的斗状,谓之香斗,中燃以线香,斗旁插着纸扎的龙门、旗斗、魁星和彩旗之类。敲锣打鼓,绕塔以戏。

  五·玩月

  南京人玩月之举由来已久,自东晋高士谢尚、袁宏于中秋之夜泛舟江上吟诗赏月,留下了“牛渚玩月”佳话,到诗人李白登城西孙楚酒楼“玩月达曙”并赋诗:“昔闻牛渚泳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于是泛舟、登楼玩月者连绵不绝。以至演化为后来南京人欢度的中秋节的必有节目。南京旧有“玩月桥”,其在夫子庙秦淮河南,后来的“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它从现在的江南贡院一直延伸到白鹭洲公园北门,康熙年间,长板桥被毁,但中秋玩月之俗绵延至今。


【南京八月十五过中秋的习俗】相关文章:

1.细数安徽八月十五过中秋的习俗

2.广州八月十五过中秋的习俗

3.南京过中元节的习俗范文

4.八月十五过中秋作文

5.八月十五过中秋作文

6.南京的习俗作文

7.南京的秋作文400字

8.南京的秋3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