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7)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9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飞夺泸定桥》。

  一、教学内容:

  《飞夺泸定桥》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第十册第七组中的一篇精读叙事体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光辉业绩、崇高品格使学生深受教育和启发,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体会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有条理地将思想内容表达清楚的。《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红军战士北上抗日途中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的壮举,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气概,学习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本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按一定的顺序写"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的第三篇课文。

  二、说学情:

  学生通过前面四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质疑习惯和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对于含义深刻的词语的词语的理解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通过教学本组前面两篇课文,也已经初步了解到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1、知识和技能目标有四个:一是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飞"、"夺"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本课生字,;三是能够在重点的词下标注并理解感兴趣的词语。四是弄清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有三: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画出重点词语,品味词语;三是理清文章的顺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红军崇敬的情感,继而学习红军不怕困难、忠于革命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各有两个:重点一是抓"飞""夺"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这一重点的确立,主要想体现以下两个目地:一是通过品味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红军崇敬的感情;二是能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他语文能力。从语文教学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做能逐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继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同时也对课文语言进行了二度创造。

  重点之二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由于概括主要内容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最高体现,但与学生实际概括能力尚有距离,所以借助课题概括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本文教学难点之一;难点之二是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红军的崇敬之情,让学生学习红军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只要依据是文中故事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差太远,较难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五、说学法:

  根据学生的情况,我确定本课的学法主要为以下三点:

  ①注重学生读书的个体情感体验,充分运用读、思、议、练的方法学习课文,做到以读的为本,注重读的效果;

  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领会桥的"险",红军的"勇";

  ③注重课堂交流。做到师生间交流,学生间交流,共同体验成功的欢乐。

  六、教学方法:

  本文的教学我选择了"激情导练"为主要教法,主要依据有两条:依据之一是我认为激情导练法最能体现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完美统一,以情带动学生的理解和感悟。依据之二是我觉得这种以导练为主体的训练程序,最适于突破本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七、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飞夺泸定桥》影片和本课幻灯片课件;学生准备收集到有关飞夺泸定桥的的课外资料

  八、教学时间:2课时,本次说的是第一课时的设计安排。

  九、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以体会红军英勇无敌的精神为主线,主要从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完成学习目标。

  (一)揭题质疑环节

  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红军的故事,接着通过激情谈话引出课题。然后指导学生题,要求读出红军英勇、一往无前的气概。这一设计主要是为了感染学生情绪,为本文教学确定情感指向。

  教师设问:看了这个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答,随机梳理问题并板书:谁飞夺?为什么飞夺?怎样飞夺?飞夺的结果?)浅层次的问题如"谁飞夺"可以立即解决,对于理解课文内容有价值的问题,留在黑板上。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两条: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等能力。2、为下面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二)学习"抢时间" 环节

  首先,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和课文内容了解为什么要"飞"一样

  地夺下泸定桥?学生会初步谈出泸定桥险和当时的敌我双方的情况。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必须"飞"速行军的原因。

  然后,让学生分别画出描写红军战士遇到的困难的语句和克服困难的语句。采用对读的方式,请一名学生读标出的困难,另一名学生跟着读出标出的克服困难的方法。教师边订正,边进行朗读指导着重指导"扯着嗓子喊"、"高声答话"的内容。从中体会红军克服困难,按时赶到泸定桥简直就像飞一样。这一设计我主要想体现分层训练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规定时间里各取所需,差生、中等生和优等生找到的困难和解决困难的方法会有所区别,但是教师对学生的思考一定给予鼓励。这种承认学生差异的训练方式,目地就是为了让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提高,使学生在形成良好语文能力的同时,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心理机制。

  (三)学习夺桥部分环节

  这个环节我注重了以读促悟。以情促悟,以情促读。首先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终于,我们的红军提前到达了泸定桥,同学们,大家看,这桥到底什么样?"这时利用多媒体出示天险泸定桥的图片,配上震耳欲聋的流水声,给学生一个形象的感知。然后,引导学生朗读对桥险的描写感悟词语意思。读后激发学生的体验:"如果你站在这泸定桥上,会有怎样的感受?为什么?"根据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的体验理:桥险、水急。

  进而体会敌人凶。同时提出质疑:"敌人说:看你们飞过来来吧!我们的红军能够飞过去吗?"为下面英勇夺桥做好铺垫。

  再后,继续将学生带入情境中:"面对这凶险的铁索、湍急的流水、狂妄的敌人,红军能夺下泸定桥吗?" 这一设计我认为有两个功能:1、情感释放的功能。应该说此刻学生情感已积淀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种机会释放表达;2、训练语感的功能。

  (四)学习夺桥的战斗

  出示投影并引导学生朗读第7、8小节,让学生弄清红军是怎样飞过去的?这节教学主要让学生注意体会作者对动词的准确运用及作者叙述的顺序(发起总攻、突击连冲、三连铺桥、桥头激战。

  随即让学生思考:①在夺桥战斗中哪个词最能说明红军英勇顽强,在课文中,画出表现红军"奋不顾身"的语句和词语?谈谈从中体会到什么?②党的号召是什么?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这说明了什么?通过交流,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朗读红军的英勇表现。师生评价指导。

  随后播放飞渡泸定桥的影视短片,让学生形象感知红军夺桥经过。感受红军的英雄气概?这一设计我想体现以下三点思想:1、推动教学体现学法的延续性;2、体现训练的弹性策略,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3、通过推敲、比较、联系等方式,训练学生理解、思维、表达等能力。

  (五)全文总结

  带着胜利的喜悦齐读结尾。师生小结红军英勇无敌夺下泸定桥的意义。

  (六)作业拓展:

  课下收集有关长征和解放斗争故事,引入课外资源,加深学生认知和情感体验。

  十、说板书设计:

  本课在设计板书时,紧紧抓住"飞夺"二字展开。板书设计重点突出,脉落清晰,既展示了教师的教路,又体现了学生的学路,对文章的内容和中心都有所提示还体现了文章的叙事顺序,对学生理解文章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路途遥远 桥险

  飞 时间紧迫 夺 水急 泸定桥

  行路艰难 敌毒

  (红军英勇无敌)

  以上就是我对于本课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计,如有不当之处,还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