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地位。

  本节内容是烃的衍生物的第一节,在知识体系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学好这一内容,可以让学生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性质这一中心,掌握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烃的性质,又为后面醇、酚、醛、羧酸、酯、油脂和单糖等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掌握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素质。

  2.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的概念;掌握溴乙烷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溴乙烷性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观点,从而让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2)通过对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应具备条件的分析及检验溴乙烷中含有溴离子的实验设计及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使学生理解化学反应规律;(2)通过实验让学生树立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思想。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溴乙烷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溴乙烷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重点、难点的突破,可从以下两点入手:

  ①溴乙烷结构的特点可通过分子模型来展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学生在掌握溴乙烷结构的同时,学会逻辑推理;

  ②通过实验探究和掌握溴乙烷的化学性质,抓住官能团和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受反应条件的影响两条主线展开教学。

  二、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利用视频,动画演示,以及乙烷和溴分子的结构模型设置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3.电教法:运用先进的网络资源及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展示溴乙烷的空间结构,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将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溴乙烷化学反应的本质。

  总之,通过巧妙设疑、启发讲授、知识回顾、归纳总结、实验探究、讨论总结、指导学习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整体。

  三、学法指导

  通过本节课,要掌握以下学习方法:利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教材中获取信息的方法、总结归纳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有机物时利用模型的方法、对比学习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新课→新课讲授→实验探究→整理收获→得出结论

  1.导入新课。

  观看《全球保护臭氧层》视频短片;展示塑料管、不粘锅的图片,解释相应的化学成分;展示臭氧层空洞的图片。

  2.引出话题,推进新课。

  【过渡】学习各类有机物的研究过程是什幺?

  【引导】我们选取溴乙烷作为卤代烃的代表物,本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溴乙烷的结构和性质。

  【展示溴乙烷的结构模型】

  3.确定学习的总思路:与乙烷比较学习。

  4.溴乙烷的物理性质。

  【探究实验1】观察溴乙烷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溴乙烷加水,溴乙烷加苯,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总结出溴乙烷的物理性质】

  5.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取代反应的学习:

  【动画模拟】溴乙烷的取代反应过程

  【得出结论】

  消去反应的学习:

  【探究实验3】溴乙烷的消去反应产物的探究

  【实验】取一支试管,加入约2mL溴乙烷和2mL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按装置图连接,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讨论】(1)生成的气体是什幺气体?

  (2)还可以用什幺方法检验乙烯?

  【动画模拟】溴乙烷的消去反应过程

  【得出结论】

  6.提出思考,巩固概念。

  【思考】①什幺叫做消去反应?

  ②溴乙烷的消去反应和取代反应条件有何不同?

  ③是不是所有的卤代烃都能发生消去反应?

  【小结】比较溴乙烷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结论:溴乙烷和碱在不同条件下发生不同类型的反应,有水必取代,有醇必消去。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布置

  七、教学反思

  (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

  (三)要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从生活入手,又回归生活,注重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本次活动是通过蹲着走动作的练习来提高幼儿腿部的力量。虽然幼儿对蹲着走这一动作很了解,但是如何在此基础上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性以及行走时的速度是本节活动所要完成的任务。在进行这一活动时,如何让幼儿感兴趣,只有在幼儿感兴趣的情况下,幼儿在能在玩中获得锻炼,达到预设的效果。因此,我用学习毛毛虫走路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并且在活动中增加了情节性,层层递进地增加了动作的难度,既符合了幼儿动作和身心发展的特点,起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说教法

  整个活动以幼儿的参与来贯穿始终,其中也有孩子间的互动、讨论、再体验的一些方法,巩固和反复练习幼儿的半蹲走的技能。

三、说目标

  1.发展幼儿蹲着前行的协调能力,锻炼其下肢力量和动作的协调性、平衡性。

  2.感受学毛毛虫走路的乐趣,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四、说活动准备

  音乐、毛毛虫头饰、桑叶若干、独木桥

五、活动过程:

  (一)、热身:听音乐模仿小动物走路,充分活动身体。

  师:小朋友平时最喜欢小动物了,小动物也很喜欢你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走路。

  (二)、模仿毛毛虫走路,练习蹲着走

  1.引出毛毛虫:

  师:看到你们模仿这么多的小动物走路,有一个小动物不高兴了:怎么没有小朋友喜欢我,模仿我走路的样子呢?”(出示毛毛虫头饰)你们喜欢毛毛虫吗?它是怎么走路的?”

  2.幼儿学毛毛虫走路,教师观察指导,与幼儿讨论模仿。

  小结:毛毛虫圆圆胖胖的,将身体弯下来,双膝弯曲半蹲走更像毛毛虫了!

  3.进一步观察毛毛虫

  师:你们发现了吗?毛毛虫的身体长长的,一节一节的,怎样才能让你们的毛毛虫变长呢?(一个拉着一个走)

  4.幼儿尝试自由组合成3条长长的毛毛虫,一个拉着一个走,练习弯下身体,双膝弯曲半蹲走。(毛毛虫头戴上头饰,自由组合成3条毛毛虫,可人数不均)

附儿歌:

  毛毛虫,真有趣。排成一队蹲着走,动作协调又整齐。走呀走呀走呀走,大家一起蹲着走。

  5、自由玩耍

  幼儿组成3条毛毛虫,可以走上独木桥,可以绕过大石头,巩固毛毛虫蹲着走路的本领。

  (三)、毛毛虫捡桑叶

  1、情景导入:毛毛虫们走了好久了有点累了,也饿了,毛毛虫妈妈带着宝宝们一起去找桑叶吃吧!一起跟着妈妈勇敢前进吧!

  2、(撒桑叶)教师带领3条毛毛虫变成一条长长的毛毛虫捡桑叶。(音乐毛毛虫)

  (四)、整理活动(轻柔音乐)

  1、师:毛毛虫已经捡了好多的桑叶,吃得饱饱的,需要休息了,过了一段时间,毛毛虫会变成了蝴蝶从蛹里面飞出来,好自由,好开心啊!(教师带幼儿伸伸腿、弯弯腰、拍拍翅膀飞呀飞)

六、说活动效果

  整个活动幼儿的参与性比较高,活动中以模仿不同小动物走路作为导入,引起幼儿对于本次活动的兴趣。

  在引导孩子们模仿毛毛虫走路的特点时,在这个环节上幼儿对于毛毛虫的特点有着不同的观点,而用动作表示的形式也是不同的,有的是蹲下来,而有的在地上爬,在这一点上与我所预设的有点差距。

  而在第二环节中练习毛毛虫走路中,幼儿能够按照要求蹲着走,同时能够抓住动作要领,毛毛虫的走路是很缓慢的。当老师提示到如何变得更加像毛毛虫时,孩子们也能够像老师所预设的那样一个一个结成一条长长的毛毛虫。在这一环节中巩固了孩子们对于蹲着走的本领,并且掌握了毛毛虫长长的特点,而在这一环节时,其实孩子们已经很累了,应该给予适当的休息,如在这时给孩子们塞一塞毛巾。

  在最后的环节中幼儿变成一整条长长的毛毛虫去捡桑叶的活动中,尽管老师提了要求,但是有几个孩子还是着急地跑去捡了,而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变成一条长长的毛毛虫蹲着走过去。在这一点上,我想如何能够配合着儿歌,老师能够带领着孩子们一起,这样或许更能够体现规则意识,也不会有孩子擅自跑去捡了。

  整个活动还有很多的方面需要改进,对于活动的趣味性设计还不够,整个活动对于幼儿的运动量是能够达到的,只是光一个蹲着走的反复对于孩子们来说强度有点大,如何让孩子们在玩中练习蹲着走的本领,让本次活动更加富有趣味性和参与性是我还要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