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炎威退,池塘淡月中;踏歌闻市上,渔笛在溪东。蒲扇轻摇暑,蕉衫短受风;晚凉闲独步,古寺一桥通。”这是清代名士曾有描绘的一幅夏日纳凉图,日落西山,渔舟唱晚,手摇一把蒲扇,漫步于古寺桥头,看彩霞满天,那是何等的惬意,何等的自在啊!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那时乡下还没有电,更没有电风扇和空调之类的消夏工具。面对火一般的夏天,人们唯一用来纳凉的东西就是一把蒲扇。在乡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两三把蒲扇,工艺十分粗糙,都是直接取天然蒲葵叶,用篾条固定,然后再缝上布边。即便是这样一把简陋的蒲扇,普通的家庭也没有多的,所以很多人都在扇子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六月天气热,扇子借不得,虽然是朋友,你热我也热。”
午后,火辣辣的太阳高挂在当空,像是要融化一切,让人望而生畏。这一时段属于休息时间,再勤劳的农人都不会上山下地,通常大家会在屋子附近的竹林里支起一张吊床,舒舒服服地躺在上面,然后微闭着双眼,轻轻地摇动着手里的蒲扇,聆听着蝉此起彼伏的高歌,任思绪飞扬在无边的天际,恍惚间觉得夏天已悄悄走远。
傍晚,劳碌了一天的农人踩着夕阳,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家里。他们放下锄头和箩筐,光着膀子,顺手抓起一把蒲扇,或立于庭院前,或坐于大树下,或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一边挥舞着手里的蒲扇,一边闲话着家常。在徐徐的凉风里,夏天的暑热和一身的疲劳消失得无影无踪。
到了晚上,屋里热得像一个蒸笼似的,让人无法入睡。这时,母亲会卷起一床席子,铺在外面的院坝里,一家人坐在一起乘凉。我躺在席子上,母亲坐在旁边,她一边绘声绘色地给我讲着那些有趣的故事,一边不疾不缓地摇着蒲扇为我驱赶暑热和蚊子。夏夜不光闷热,而且蚊子特别多,稍不留神就会被叮得周身疙瘩。为了防止蚊虫叮着我,母亲时而在我头上扇几扇,时而在我身上扇几扇,时而在我脚边扇几扇。尽管母亲热得满头大汗,但她丝毫不敢放松,也没舍得为自己扇上一扇。望着深邃的天空,满天繁星,嗅着栀子花和夜来香的幽香,听着母亲讲的故事,享受着蒲扇带来的凉爽,不知不觉,我进入了梦乡。我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时候将我抱到床上去的,我只知道半夜醒来时仍发现母亲在断断续续地为我摇着扇子。母亲摇啊!摇啊!摇走了暑热,摇走了蚊虫,摇走了夏天,摇走了美好的时光,也摇走了我如诗如画的童年。
如今电风扇和空调走进了千家万户,蒲扇渐行渐远,但那份蒲扇带来的清凉,那份母爱带来的温馨,至今仍令我念念不忘,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