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要到了,人们都忙忙碌碌的。买年货,买鞭炮的数不胜数,小小县城都车水马龙,水泄不通的。
我们的家乡黑山在小年那天都披上了五彩斑斓的衣服,四面八方的游子都回到了家乡,她们心里个个都装有一个孔明灯,让孔明灯带着他的心回到自己的家。
我是在奶奶家过的年,除夕之夜到处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景象,可我却感觉不到一点年味儿。守岁也是必须的,只是吃吃饺子,看看春晚,放放鞭炮,打打麻将。大年初一我才真正尝到了年的味道,奶奶家也是个大家族,50多人挨家挨户拜年。这种氛围在城里是感受不到的。
拜完年,那些大人三五成群打起扑克和麻将。而我呢!要实行我的旅行大业,就是牵着小狗奔像三姑家。可是我的计划不一会就露馅了,刚要走时就被大人们 发现了。唉,只有乖乖的在家呆着了。可我还是不死心,初二还是偷偷的跑了出去,直奔三姑家。没想到三姑家那么远,我走了半天才走到。到了三姑家大门紧锁 着,我绝望了。于是挨家挨户的找,终于找到了。
初三姑姑们都回来了,我们玩的很快活。
我站在窗前,俯视着楼下宽宽的街道。街道上大红灯笼高高挂,五色彩旗迎风飘,摩托汽车齐上阵,两个字:热闹。
快过年了,人们都争先恐后地购买年货。商店里,挤满了顾客,有的是为了孩子或老人挑选,有的则是为了自己挑选。不一会儿,那一件件款式新颖,式样独特的衣服就被抢购一空了。
超市里人山人海。来购物的人都排着长长的队伍,拎着大包小包。超市又增加了几个收款机,但还是不够用。这可把收银员给忙坏了。售货员不停地增加货柜里的东西,忙得不可开交。
菜市里,更是水泄不通,大家都想在除夕夜里一饱口福。小贩们可没错过这个好机会,纷纷把价钱往上提。如:猪肉平时一斤13元,现在涨到一斤22元,芥菜平时一斤1.5元,现在涨到4元,龙虾平时一斤10元,现在涨到15元,尽管如此,来购买的人仍然络绎不绝。
我国春节有许多风俗习惯,贴春联就是其中一种,大家都上街挑选春联,经过一翻精挑细选过后,选定自己满意的春联回家贴上。各家各户都贴上喜气的春联,以此来祝福家人在新的一年里能有好运。
除了穿新衣服,小孩子们最高兴的事要数收红包了。每年都可以收到一笔数目可观的钱,用它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你说小孩子高兴不高兴。
新年真热闹呀!
春节前十几天,奶奶就开始为过年的事忙活了,又是杀鸡,又是宰鸭,又是煮肉,又是烧菜,忙的不亦乐乎。奶奶说:“现在真是‘不是过年,胜似过年’啊!”爸爸说:“现在真是比过年还热闹呢!”而我呢,虽然是旁听者,没有参与讨论,但是已经体会到了和谐社会中人们的高兴劲!
到了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热闹非凡。我们匆匆吃好饭,拿起鞭炮便飞快的奔向指定地点,生怕被别人抢了先。我们放的鞭炮可多了,有“百花齐放”“二踢脚”“布谷啼春”“百子炮”……我们先放“百花齐放”,鞭炮像一个带火的小球一样蹿上蓝天。突然,它不在上升,而是猛然间炸开,形成了一朵五颜六色的花:有的是金转红,有的是黄加绿,还有的是蓝加红。然后我们放“二踢脚”,它也不错,只听“砰”一声巨响,一个火星闪了一下,又是“砰”一声响,金黄的火球在天空中炸开了花,可一下子就没了。“百子炮”有两千多发,要多过瘾有多过瘾。“布谷啼春”是我最喜欢的,点着后冒出了一丛火焰,上面开出一朵朵五颜六色的小花,每一朵都那么鲜艳,那么耀眼!
一到春节,我就想起一句顺口溜:恭喜发财,红包拿来。不拿红包,打成熊猫。可我总是想不明白:春节是怎么来的呢?
妈妈告诉我:相传,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非常凶猛。每到除夕,年就会吞食牲畜,伤人性命。因此,人们只好逃往深山。一天,村里来了一位老人,他在这儿住了一晚。年来了,老人让村民点燃爆竹,年吓得狼狈逃窜。原来,年怕红色、火光、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春联、放爆竹,这一天就成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春节有许多习俗,比如放烟花。每到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点燃五颜六色的烟花,给漆黑的夜空添加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发压岁钱,也是春节的一大习俗。每到除夕,家家户户的人都会把自己的钱放到红包里,送给家人或朋友的小孩。
每到春节,我都无比兴奋,因为可以放烟花,得压岁钱了!开始放烟花了,一束束五彩斑斓的烟花在人们的注视下飞上了天空。叭的一声响,烟花在空中绽放,有的像欣然怒放的菊花;有的像一条条长龙飞上天空,无比壮观;还有的像满天的小星星。但是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放完烟花,我更加兴奋了,满脑子想的都是压岁钱。我迫不及待地冲出屋子,向大人们一个接一个地要钱,就连姐姐也不放过。
中华民族的节日多姿多彩,而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三年级:吴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