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听着这首豪壮的诗词,我仿佛看到了岳飞征战沙场的场景。读了《岳飞传》我深有体会。
少年岳飞聪颖过人,小小的心灵就有保家卫国的壮志。他在镇南关大破连环马,令金兵心惊胆颤。岳飞一路奋战,直接打到离汴梁五十里的朱仙镇。正当岳飞喜不自胜时,十二道金牌,三道圣旨把岳飞召回临安。岳飞悲愤不已,含恨撤兵。本以为能像胜利者一样凯旋归来,但卖国贼秦桧更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赐死,也就是在波风亭遇害,一代名臣就这样含冤而死。
回想当年,再看今朝。日本军国主义者动兵黩武,妄图侵占我魡渔岛领土,中华志士多次自发前往魡鱼岛海域扞卫主权,与日本海舰进行英勇搏斗。这些爱国志士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但有些极端台獨分子却叫嚷这些爱国举动是愚蠢之举,是中日友邻的绊脚石,请问这和秦桧判岳飞的罪名有何不同?
时代在变迁,岳飞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将永放光辉,但秦桧的賣国行为却会变种花样。牢记历史,关注现实,准备未来,像岳飞一样在小小的心灵就有保家卫国的壮志;少年强则中国强,这是我读了《岳飞传》的最大感触。
寒假到了,在空暇之余,我再读了《岳飞传》,感触颇深。
岳飞自20岁从军,到39岁遇害,戎马一生,战斗在抗金最前线。他以光复中原为己任,以收复失地为目标。他领导的岳家军纪律严明、骁勇善战,沉重地打击了南侵的金兵,是爱国教育的学习典范。
岳飞文武双全,才华横溢。自古家贫出孝子,国破出公卿。岳飞自幼出生寒门,师从周侗,他勤奋好学,时常划沙写字,顶雪习武,终究练就了一身好本领。1125年他在京城枪挑小梁王,初露锋芒,踏上了从军之路。他聪颖智慧,用大刀破了金兵的“拐子兵”;郾城之战;朱仙镇大捷,均表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岳飞廉洁正直,不谋私利。他曾说:“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在《题青泥市寺壁》中他写道:“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侯万户侯。”像这样正直的官员,在古代社会中是十分罕见的。
岳飞有着坚定的志向,毫不妥协的立场。他坚决反对“议和”,终其一身为实现光复大宋的事业而奋斗。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满江红,就是岳飞一生的真实写照。
绍兴十一年十月,宋金达成和议,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投入狱中。大理寺内,御史中丞何铸见到岳飞背部“精忠报国”的刺字,大呼:“强敌未灭,诛杀大将,绝非社稷长久大计。”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高宗下旨,赐死岳飞,是年岳飞39岁。
合上《岳飞传》,我不由黯然泪下,无尽的痛惜和感叹涌上心来,正如岳飞所写:“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