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意图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神奇而有有趣的科学现象。就拿物体褪色这一现象来说,就曾经在我班和另外几个平行班中引起一番争议。有一次在生活活动中,几个孩子在盥洗时发现红色小毛巾在水中洗过之后,水变成红色的了,幼儿对这一现象大为不解,争论不休听到孩子的对话,我发现孩子对毛巾的褪色现象产生了兴趣。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所以我设计了此活动——《小兔找红色》。因为中班幼儿好奇好问,对周围事物喜欢探根究底,更乐意亲手去尝试一下。而有些幼儿已能初步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但有时孩子还是会凭主观臆断,缺乏科学性,而此教材着实能让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发挥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探索出更多褪色的物体在活动中我创设了迎接兔奶奶给兔奶奶送红手帕这一情境,我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活动中使孩子产生了爱兔奶奶的亲情。正如《纲要》中所述:“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生活。
二、说目标
1、探索物品的褪色愿意参与实验,乐于探索
2、能有序分配材料、互相合作,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
《纲要》中明确指出:“要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结合目标我把目标1作为重点。
我班孩子对科学记录这一方式平时接触比较少,幼儿操作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还有是如何进行有序的对实验材料的分配及人员的分配对中班孩子来说还是有点难度在这个活动中我着重体现孩子之间学习互助、分配合作和分享,”所以我把它作为难点。
三、说准备
材料是实现目标的载体、而任何一个科学活动都离不开丰富的操作材料。
1、各种红色的物品是我选择的主要活动材料。有会褪色的绉纸、不会褪色的积木、塑料袋、毛线等,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纲要中也一再强调:要合理的运用幼儿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让幼儿亲自对这些物体进行摆弄、,经过一番探索之后,得出最后的结论。
2、辅助材料----表格也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它已特有的功能帮助幼儿整理经验,理清思绪,是对整个探索的一种特殊的陈述方式。
四、说教学法:
方法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为了能让幼儿愉快的学习,并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具体我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情境法:
很多人都说科学教学很枯燥或着是以一种严谨的态度去对待,而我认为幼儿毕竟是幼儿,如何用一种他们喜爱的方式去激发他们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因此,我设计了小兔为了迎接兔奶奶找红色的纸,以小兔讲述染色这个好办法的方式引出主题,不但避免了说教,更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比较符合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2、探索练习法:
进行探索和练习能充分的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内在动力,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和动机,是科学活动最基本的活动方式,
3、图表法:
我为本次活动设计了一张合理又清晰的图表,图表上用事物代替图文,记录方式有十分简单,幼儿只要在会褪色的物体上打上勾就可以了,清晰有合理。为成功的解决本次活动的重点服务。
4、验证法:
验证是幼儿在分组探索后的一次信息的交流和分享,通过教师现场的验证,幼儿将自己的探索结果在此时作了一个比较和整和,让幼儿体验了活动带来的成就感。增加了幼儿的自信心。
五、活动流程
激发兴趣——教师示范操作、提要求——分组、交流探索——延伸(染手帕)
(一)手偶表演、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认识和从事一切活动的巨大动力,在活动一开始带幼儿到小兔家做客为导入,以幼儿熟悉的小兔形象吸引幼儿,而后又以小兔烦恼找不到红布来为线索,激起幼儿的兴趣,激发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迫切心理。
(二)教师示范并提操作要求。
教师先在集体前示范,并强调材料的取放问题让幼儿知道操作要求为后面幼儿有序操作作铺垫。然后教师给幼儿以自主的机会,引发幼儿如何进行材料的合理分配、合理操作在这方面也是怕幼儿迫不及待想去尝试把材料都放进去乱了套所以引导幼儿让孩子有序进行。使孩子产生合作意识这是活动难点体现及突破过程。
(三)幼儿分组、交流探索
在幼儿的探索欲望充分被调动起来的时候,幼儿都想试试自己的猜测对不对,看看到底能不能自己猜测的东西能不能褪出红色来。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在互相合作中分享,幼儿在无形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
1、分组交流在幼儿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索。在互相合作中分享运用各种感官参与科学活动。
2、集体交流在幼儿探索基础上我又集中了幼儿进行了再一次的验证,比较同伴的实验结果,是一种信息的相互交流,知识的整合。在这方面我个人觉得可以让孩子上来验证再一次的进行展示可能会更好的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四)延伸(试染手帕)
教育有共可持续发展性,往往并不是通过一个教学活动或新领域可以完成,它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为这个目标服务,这也体现了教育的整合性。在整个活动中,我一直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寓教于乐,让幼儿原本无序的经验变为有序。
一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是选修三的结尾章节。在学习了原子结构与性质,分子结构与性质后顺理成章的学习到了晶体的结构和性质。本节内容的安排在本章中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有关知识以及学习晶体知识的一般方法,对研究金属晶体的结构以及性质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又为继续学好离子晶体打下了基础,使学生的晶体结构理论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金属键的概念和电子气理论
初步学会运用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物理性质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艰辛
感受化学微观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三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金属键的涵义
用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教学难点:电子气理论对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的解释
四 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激学 设问驱动 多媒体辅助
学法:自主学习 分组讨论 探究学习
五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一 复习提问
设计意图:联系前面所学知识,给本节课的学习作指导
教学环节二 图片引题
展示一些金属单质的图片和一些金属应用的`图片,由学生讨论完成金属通性的总结
教学环节三 展示动画
展示金属内部结构动画,并给出一定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电子的海洋”的存在性。适时地带领学生总结归纳,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
教学环节四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激发兴趣
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是教师平时培养学生能力的重中之重,这节课在这个环节的设置上更是突出的体现了这一意图。结合许多生活实例,最终提出以下一些讨论是很合理,也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的。
【讨论1】金属为什么易导电?
【讨论2】金属为什么易导热?
【讨论3】金属为什么具有延展性?
在这个环节中着重让学生参与讨论,把讨论的结果汇总,以文字稿的形式投影展示,并由学生代表到讲台前给大家讲解,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最后给与学生很高评价和肯定,实现总体能力的提升。
教学环节五 小知识介绍 练习 作业
介绍小知识:金属光泽和金属之最,增加知识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堂练习的选择:第一道题再次巩固本节课新知,考查学生对新知的接受情况;第二道题将学习过的晶体知识综合考察,使知识自成系统。
六 课后作业和课后思考
继续巩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整合能力,使知识形成体系。
最后感谢各位专家、老师的点评,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