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余天一的妈妈
可敬的同事:
您好!我之所以这样称呼您,是因为我觉得您已把我看作同事,而不仅仅是孩子的老师。对于我的教育教学,您是在深切地关注,在此,我先向您表示真挚的敬意!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通过天一的了解,我非常佩服您的家教策略,您的博学、智慧、民主,足以让孩子受益终身。
家长会那天,我也确实想与您谈一谈天一。天一是一个特殊的孩子,说她特殊,首先是因为其看的书多,知识丰富,思维敏捷,视野开阔,当然,也显露出了相对的成熟。对于如此优秀的天一,我们在课堂上、生活中,已经不能满足她的求知欲,而应让她接受新的或是高于部分同学的知识——不知您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提到看书,您在来信中说:“课外书总比‘课内书’吸引孩子,我认为,课文的教材都是非常好的文章,作者无论从组织安排、文笔修饰,到突出教育意义,都非常经典。教材审委会之所以选其为义务教育教材,不仅仅只是让孩子掌握几组生字,几个词语,更是通过此篇,提高孩子的文学修养,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尊重,培养自信心,使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从而使孩子人格健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孩子正是学写作的时候,讲课文内容时,能不能再延伸一些,讲细一些,把作者的写作特点、材料的组织安排,给学生分析分析,让孩子领会大师的思想精华和写作方法。这好比写书法,先有临摹,进而才发展成自己的风格。另就课文相关内容,加以延伸相关的知识,增加孩子的学习课本兴趣,进而扩大孩子知识面。”看到您这些中肯又受用的建议,我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现结合自己与学生的实际与您探讨。
您建议我在讲课文时灌输一些写作的方法,这点我绝对接受,且我也是这样做的。我个人非常注重读书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每当讲解完一篇课文时,我让孩子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只是大多孩子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或是直接告诉他们,以便让课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每篇都讲到,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您讲的“延伸一点,讲细一点”,我的看法是:适当延伸,重点讲细。您可能也留意了我布置的家庭作业,除了必须掌握的生字词之外,我还紧扣课文让学生查找资料,此举意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课本知识。对于“讲细”,我只能扣住文章重难点讲,因为一周只有五节正课,没时间讲细,最重要的是没必要把书本内容讲的过细,很多知识与方法是慢慢传授的,多而杂不如简而精。
对于我以上所说的,有时也深感自己做的不到位:资料运用不充分,一些同学只为查而查,却没有真正的吸收;读写结合的落实不及时,讲过写作后完全可以安排写一篇文章或一个片段;有待精讲,常感到时间不够用。
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改善,提高,如在以后的上阅读时,我不仅仅让学生沉浸在书香中,而是结合课内课外阅读教授一种写作方法,以供学生借鉴——但这样做是次要的,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教出来的。同时再次谢谢你的提醒。
另外,您担忧的“孩子自制力有限,课内外时间上没有一个‘度’”的问题也引起了我的注意。在咱们班,几乎没有学生因读课外书而不听讲的,只要他们抓住了课堂的40分钟,应该不会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对于天一,在掌握了课内知识后,完全可以自己支配时间——有时候我非常不愿意让好孩子做重复的已经掌握的知识。以后,我也会告诉学生什么时候看什么书,合理安排学习。
当看到您对学生背《增广贤文》的质疑时,我一阵惊喜,因为您担忧的正是我考虑的。书中确实有不少内容都是“圆滑世故之语”,孩子应该读背适合孩子的书籍。
对于经典,一定有可取之处,不可取的地方,我们摒弃就行了,正所谓“汲取精华,弃之糟粕”,我们的背诵是选择性的——《声律启蒙》等书亦如此。
能结识志同道合的“同事”,我倍感欣慰。立雪程门,工作中的不妥之处敬请直言。
最后,希望有机会我们见面交流,对于优秀的天一,要想让她在好的基础上有所“拔高”,需要有针对性的教育。相信天一在我们的合作教导下,人生之路会走得更加扎实,充实,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