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少数民族介绍(3)

时间:2021-08-31

赫哲族0.4万人。88.2%分布在黑龙江省,其次在吉林省。大多数人通用汉语汉文。赫哲族长期在三江平原完达山区从事渔猎生活。解放后在国家扶持下,民族兴旺起来。有丰富的口头文学传说故事,普遍喜好音乐、即兴编词歌唱。

白族159万人。云南占84.9%,主要聚居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地。其余分布在黔、湘等省。白族自称白尼。明清以后称民家。白族历来与汉族经济文化联系密切,普遍使用汉语汉文。白族擅长农业,并创造了灿烂的白族文化,如大理三塔、剑川石窟、鸡足山佛教建筑群等。三月街又称观音市,是白族盛大节日和街期,另一个盛大节日是六月“火把节”。白族的民族音乐、戏曲独具特色。信仰佛 教。

门巴族0.7万多人。95.4%聚居在西藏东南部地区。门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现也成为门巴族的自称,意为住在门隅的人。族人大多通晓藏语藏文。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牧业和狩猎业。有少量手工业,擅长制作木碗、藤器。门巴族与藏族长期往来,生活习俗相似,关系密切。男女都着氆氇长袍,足登软底皮靴。吃大米饭、辣椒,也吃糌粑,喝酥油茶。

土家族570万人。分布在湘、鄂、川、黔等省。主要聚居区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是本地人的意思。绝大部分人通用汉语汉文。土家人织造技艺较高,与“摆手舞”被称为土家艺术之花。土家族受汉族影响较深,许多习俗同于汉族。大端午、六月六等节日都要祭土王。山歌对于土家人几乎是人人会编会唱。

珞巴族0.2万多人。96.8%集中在西藏东南部地区。其余散布在川、黔、辽等省。少数人通晓藏语藏文。主要从事农业,兼狩猎,擅长射箭,竹编工艺精巧。妇女戴银、铜制耳环手镯。主食大米饭,也有糌粑。宗教信仰喇嘛教(藏传佛教)。

哈尼族125万人。云南占99.5%。曾有和尼、哈尼、*尼等不同的自称。自称哈尼的主要聚居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称*尼的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和澜沧。1957年创立了拉丁字母形式的哈尼文字。哈尼族人善种梯田,有的高达数百级。常用自己染织的青布制衣,男子以黑或白布裹头,妇女系绣花腰带。宗教信仰多种自然神。哈尼历法以农历十月为岁首,过十月节即是过新年。哈尼人能歌善舞。

基诺族1.8万人。99.0%在云南省。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景洪市基诺乡。其余分布在川、湘等省。基诺族自称基诺,过去汉译为攸乐。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无本民族文字。基诺族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普洱茶)。关于基诺族的汉文记载始于18世纪。传说基诺族是从普洱、墨江甚至更远的地方迁到基诺山区的。20世纪50年代基诺族尚保留氏族社会的古俗,长老在村社里有崇高威望。宗教信仰万物有灵,崇拜祖先,尊奉诸葛孔明。基诺族人喜歌舞,每当节日兴会,长者乘兴高歌,少者随之翩翩起舞。三月间过年,是基诺族重要节日。

哈萨克族111万人。新疆占99.8%,主要聚居区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其余分布在甘肃。哈萨克族是由古代突厥人、契丹人等长期相处发展形成的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原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解放后创制并推广使用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哈萨克族大部分从事畜牧业。民情耿直好客,有的人信伊斯兰教。民族体育刁羊、摔跤、骑射、姑娘追等大都为马上功夫。

土族19万人。青海占84.8%,主要聚居区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甘、滇、黔等省。旧称青海土人。该民族的形成发展与古代吐谷浑、蒙古诸族有渊源关系。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通汉语,用汉文。土族早期从事牧业,长于养羊,明代以后多经营农牧业。宗教信仰喇嘛教。土族擅长歌舞体育,一年多次的花儿会是他们对唱花儿的盛大节日。

傣族103万人。云南占98.4%,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的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川、粤等省。关于傣族先民早在汉晋时就有史籍记载。傣族有本民族语言文字。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原傣文字1954年作了适当改革。傣族善种水稻和热带作物。宗教信仰小乘佛教。妇女传统着装短衣筒裙。傣家民居竹楼颇具特色。清明前后的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传统节日,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傣族能歌善舞,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柯尔克孜族14万人。新疆占97.9%,主要聚居区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余分布在黑龙江省。《史记》称属于匈奴的坚昆。清初称布鲁特(准噶尔语为高山居民之意)。经营畜牧为主,兼营农业。柯尔克孜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原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解放后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今居南疆者通用维吾尔语文,居北疆者通用哈萨克语文。宗教信仰伊斯兰教,部分信喇嘛教。主要从事畜牧业,部分经营农业。民间文艺丰富多彩,有号称百科全书的史诗《玛纳斯》。人们好客、重礼节、善歌舞。柯尔克孜族历法年初的诺劳孜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黎族111万人。海南省占92.0%,主要聚居区在海南岛中部、西南部各黎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湖南等省。黎族是从古代百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唐时称黎人。黎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1957年曾创制黎文。许多黎族群众兼说汉语。黎族对海南省农业开发作出了贡献。黎族妇女精于以木棉纺织黎锦。黎寨多同姓聚居,口头文学丰富,人们能歌善舞,黎族民歌曲调优美。

达斡尔族12万人。内蒙古占58.7%,主要聚居区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其余分布在黑、新等省区。17世纪中叶曾在黑龙江上英勇抗击沙俄侵略。相当多的人兼通汉、蒙、维、哈语。清代多用满文,民国以后普遍使用汉文。主要从事农业,兼事牧、猎业,妇女善织绣,制作狍皮坎肩。宗教崇拜自然。民间口头文学内容丰富,人们喜好歌舞。节日盛装绸衣套坎肩,着装与清初满族相似。

傈僳族57万人。云南占96.9%,傈僳族主要聚居区在滇西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四川。1957年改制了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主要经营农林业。过去傈僳族信奉自然万物神灵,有的残余民族图腾崇拜。住房为竹木结构,中置火塘。傈僳族善歌舞,每年十月“收获节”,狂饮高歌,通宵达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