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温暖,是一种固化的存在。它的特质无法潜移默化地流淌。
所谓温暖,时常地以丰腴的姿态影响着我们,那些无外乎是冬日里的阳光,家人的关怀,朋友的鼓励,他人的微笑,以及那些在诗人笔下泛滥的轰轰烈烈的对幸福往事的怀念。我们的心蓦地暖和起来,来源于这些 “有声”的温情。
然而有一种温暖,缄默的流淌着,当初我们并不自知,蓦然回首才发现这温暖已经升华成心灵的触动。
网上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张照片,
甘肃的大山,突兀地竦峙在天地之间,削断了山外的公路与大桥。这无非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照片背景中山上的点点新绿,竟格外令人觉得苍凉。
照片的主题同样沧桑。那是一个耄耋老妇,岁月在她的脸上的刻痕肆意的铺开,随风零乱的发梢以及嶙峋的廋骨,应了那份大山的荒芜。然而,重点是在她那被时光碾过的脊梁上压满了残枯的树枝,那堆起来的枯萎,竟比她的人还厚重!层层叠叠的凌乱,横亘在她单薄的背上,粗细不一的枯槁,繁衍在她蹒跚的年光里。
另一份震颤,来源于她枯瘦的脸庞。定睛一看,她满脸竟充盈着微笑,那样单纯。她的牙齿已不复存在,但她却显得满足与幸福,似乎对山外的世界,对剩余的年华,早已无所欲求了。她爱着生活,即便在庸俗的人看来她并没有坐享清福的机会。
照片的标题很醒目:看看这些残存的淳朴,我们有什么理由进行无畏的抱怨?
人们接二连三地在照片下留下自己的感动,有一则留言使我记忆犹新。
一个女孩的哥哥,适逢大学毕业,对大千世界踌躇满志。他自信地出去打拼,原以为高学历的自己很快便能找到工作,不料竟同时被八家高企淘汰,当他无可奈何去做推销员时,竟也应聘不了。就这样,没有经济来源的他,忍受了过多白眼与讽刺。这残酷使他理智的支柱一下崩塌。他说,那一段煎熬的时光,他甚至“不想再面对这个无情的世界。”
直到,直到看到这张照片,他幡然醒悟。“知足常乐”这四个字,是滋养心灵的鸡汤。刹那间他觉得经历挫折对于年轻的自己或许更是一种历练,一种挑战。
不可置否的是,这张照片给予了我们无法在周围的生活环境感受到棱角分明的温暖,然而,这温暖一下子蜕变成了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它温热地流淌着,即便我们并不自知。
我想,这份温暖与感动已经同化了,演绎成了心灵的触动。
即便它不会让我们凝噎哽咽,但这份积极的力量,却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它是缄默的,只因为它在离我们遥远的大山里熠熠生辉;它是缄默的,只因为它的力量同样使我们的无言自省;它是缄默的,源于它冥冥中的一份郑重自持。
这温暖,它缄默,却给了我们磅礴的感动。
华语网原创首发作品,如要录用,请联系华语网或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