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完美(2)

时间:2021-08-31

不完美的完美4

  20xx年9月10日到13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

  作为一名刚读完大一的学生能和师兄师姐组队一起参加是幸运的。3天里,我们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从10号早上8点看到题目的崩溃与13号早上3点最后一次审视了Word,其中的路,旁人的无法YY,只有走过它的人才知道。

  我们建的模型是不完美的,比起大部分理工科的学校,我们学校的建模水平才刚刚从“心如死灰”走向“死灰复燃”,模型中不少的盲点,过于乐观的假设,不太成熟的Matlab求解…都成了说它不完美的标志。

  今天中午,师兄又给我打来电话,说弄的“数据处理”一部分内容最后木有复制到Word中,得奖的概率又低了。

  一切是那么的不完美。

  而在我心中它是完美的。

  还记得第一次建“人口分析”模型中得出的雷人结果吗?还记得建“医院安排”模型中下不了笔的经历吗?还记得建“租借唱片”模型中面对100*1000的数据表纷纷表示压力很大的经历吗?还记的建“高校学费”模型中满怀信心最后空手而归的经历吗?

  还记得比赛时毫不犹豫选B题的快感吗?还记得比赛时第一天的闲散与后两天的忙碌吗?还记得比赛时那些被广大的建模群众挤爆的统计网站吗?还记得最后看见稿从打印机出来的心情吗?

  还有一位很萌的不断唠叨“这个还是得用公式编辑器”的老师,还有一个很宽的总把那三个座位与那几个菜留给我们的食堂,还有一个很囧的毫无帮助的'数学建模群,还有还有…

  有这些过程,就已经完美了;有这样的付出,就已经完美了。

  我是一个重过程轻结果的人,正因为这样,有位老师曾说我终难成大器。但我一如既往的享受着比结果更重要的过程与比完美更完美的不完美。

  从8月11号告别家乡与暑假的火车算起,这些天是值得的。很感动能在一起挑战各种变态模型的经历。

  至于那个模型,正如师兄建完时所说,“是我们建得最好的一个”,它很完美它一定能行的!

  最后,附上我们建模的题目与正文(附录就算了),有兴趣的同学不妨看看(有些格式不对还有图片都复制不上):

  子就需要去看医生,来修补我们残破的身躯,我们又何必要求自己拥有的人、事、物都完美无瑕,没有缺点呢?看得惯残破,也是历练,是豁达,是成熟,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啊!

不完美的完美5

  若说世上没有完美的,那么世上也便不存在不完美的,不完美并非是完美的对立面,相反,完美是不完美的结局,不完美衍生了完美。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那刚中带柔的光芒,渐渐带走今日的残破与美好,夕阳本完美,然而它的短暂让人漠视了它的完美,人们总是肤浅地认为它的短暂是它的缺陷,其实不然,短暂正是它所占据的优势,它的短暂让人们对它更眷恋,更爱怜。若是它恒久地呆在地平线之上,人们会对它感到厌倦、目眩。短暂恰恰塑造了夕阳的完美,不恒久的完美在遥远的天边留下一弯弧形的曲线。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并非只有枝头上的花才是完美的,凋冷在地表的瓣瓣裸露的残花亦是如此,它们在生命的尽头,也不忘为人世间留下最后一缕芬芳,也许它们己经芬华尽散了,也许它们己经空有美丽的躯壳而失去活力的生命了,然而,它们却表现出一种善良和温暖,温柔和多面的完美,诠释着复活的奇迹,生命的奇迹,缕饰着奇异的纹路,流淌着血液的脉络,它们的完美不仅仅阐述在外表,而是从花心中迸发出的那种无法解释的完美、无暇。这是它们缀在枝头时无法告知的美丽。

  完美的东西虽是那么平常,那么清淡,那么落魄,甚至那么狼狈,可是它们却那么真实,那么深刻,那么透彻。它们并非光艳十足无可挑剔,可是它们每一个不完美之处都可以用完美的心态去享受,去领悟,去体味。

  也因此,我深深沉醉于这种靠心态靠想象靠发现的完美之中,挖掘它们绚丽的往昔,然后,蓦然回首,将这种心态安放到自己身上,忽地发现自己的不完美都转瞬即逝成了完美。

  我的头发凌乱不堪,可正是因为凌乱才显示出我的洒脱与自然;

  我的眼睛小得只能透光,可正是因为小别人怎么看我都在笑;

  我的鼻梁扁又平,可正是因为扁平才不会被人亲切地称为“匹诺曹”;

  我的嘴大得漏风,可正是因为大才显现出文人出口成章的成效;

  正因为我的身上有这么多所谓意义上的非美丽,走在街上才会赢得滴水不漏的回头率……

  今生今世,

  做不了红花,就做绿叶,绿叶有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勃勃的生机;

  当不成大海,就当小溪,在山涧中欢歌更为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成不了西施,就成东施,尽管是笑m却也让后人深深铭记在心;

  做不成现成的,就做半成的,至少半成的还有修改的余地。

  生命的意义并非是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是追求完美的过程,只要经历了不完美,既使你仍不完美也将变得完美。

不完美的完美6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母亲从镇里给我买了一盒拼装玩具,说是能开发智力。没想到,我很快便将图拼好。正当我洋洋得意、叫着母亲过来欣赏我的“杰作”时,才发现那个拼装竟然少了一个重要部件——左脚。于是,我立即成了泄气的皮球,觉得这样的拼装应该是世界上最不招人喜欢的拼装了。母亲过来看后,却笑着对我说:“傻孩子,这不挺好的吗?前几天你不是说,在街上看到好几个跛脚的残疾人吗?他们也一样工作、生活、娶妻生子呀!这个拼装就像是位残疾人,一样很美啊!”从那时开始,我便觉得母亲说得很对,不完美其实也是一种美。

  等到上学后,我因为经常犯“冷热病”——一会儿数学成绩好,一会语文成绩好,被老师批评,常常伤心落泪。而每次回到家,把情况给母亲说完后,她都会笑着开导我:“孩子,世上没有完美的事情,不可能两门功课都非常棒,哪一门差点,及时补上就行了。”此后,我尽量平衡各科成绩,每次考试,也都发挥得不错。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追求完美的情结。而这份情结,就像是一份贪婪的欲望,往往只会让我们陷入烦恼的境地。比如上面的这一组漫画,A学生第一次考100分,就被家长亲了一下,第二次考了98分,却被家长打了一巴掌。很显然,这位家长太过于追求完美了,也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相反,B学生第一次考55分,被家长打了一巴掌,第二次考61分,就被家长亲了一下。可以看出,这位家长不追求完美,只要及格就行了,这也给孩子留下了充分提升的空间。人生无常,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一个人如果时刻以完美为标准,就很难接受不完美,只能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

  不管是断臂的维纳斯,还是曹雪芹未完成的《红楼梦》,都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敬重与追慕。这,应该都与其不完美有关。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在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在公众看来,她的身体是不完美的,她的人生也是不完美的。然而,她却并未因此而灰心丧气,她将不完美化作勇气与动力,不断地突破自己、超越自己,不仅致力于慈善公益事业,为残疾人谋求福利,还苦心创作,先后完成14本著作。这时候,我们不能再说她的人生不完美了。

  不完美也是一种美,只要我们愿意接受它、转化它、放下它;不完美也是一种美,只要我们时刻保持一份平常心、清净心、欢喜心,就能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不完美?一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