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与完美作文(2)

时间:2021-08-31

残缺与完美作文3

  生活,它总是不尽完美的,现实有时总是残酷的,只给我们留下美好的一半,然后把另一半藏起来,它总是赋予我们热情,引诱我们去寻觅,却又总是留下更多的思索与惆怅。我们无法要求世界去完美,就像我们无法要求自己一样,但是只要用心去寻找,去感悟,就会发现相对比较残缺的美。 残缺,在我们心底是可怕的,但是用心去体会却发现,残缺其实并不是那么可怕,就像断臂的维纳斯,她就是残缺的美,她的魅力就在于那只断臂上,如果她与我们一样是完美的,那她美吗? 不知道为什么,我开始欣赏破碎的东西,有时我会认为完美并不是那么好,就像早晨的阳光照在自己的身上,会觉得自己金灿灿的,感觉还是完美的一片阳光好,但是当你站在树下,阳光透过叶子照到自己的身上,斑斑点点,这就是破碎的美,难道你说这破碎的美比一整片的阳光要逊色?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大地一片红色,这是一整片的美,真的好美,但是当你站在断墙后,站在夕阳无法完全照到的地方,你就会看见特殊的不同于外面景色的,支离破碎的美。透过大大小小的破洞,照射在地面上,各种各样不规则的图形,无数个斑点汇成了一幅奇妙的抽象画。当夕阳的光辉消失在地平线上后,黑夜将世界吞噬了,只剩下了黑白的景色,当月亮出来时就不会有星星吗?看吧,整个夜空都被月亮照亮了,想要寻找星星,目光却不由自主的看向了那完美的白,的确这时候的完美要比残缺好,因为我们的眼睛已经被月填满了,唯独有偶,我靠在一棵树上,面向西方,树冠把月亮挡住了,只有几片破碎的白映在背上,但是眼前的是许许多多的星星,这里一颗那里一颗,仿佛在玩游戏,又仿佛在聚会,比那孤独的月美多了。

  完美与残缺真的很矛盾我希望一切事物都是完美的!果不出所料,今晚的月是那么圆;暗蓝的星空是那么美;竹林又是那么的幽静。一切的一切仿佛在静中生在静中灭…我不要这般憔悴,不要这般萧条,不要这般冷寂…然而完美的背后总有破碎。支离破碎才是美!残缺才是美!残月是美的!在它最暗最弱的时候是美的!它在慢慢积蓄力量,拼命的努力绽放出光彩!然而它疲惫了,就在刚才!它孕育而升的是一轮满月!它光净,耀眼,夺目!那散落的满地碎银,便是这残月之前所谱写的美丽画卷!!它即将孕育而生出新的满月!

  枯叶是美的!在它最黯淡无光的时候是美的!它在慢慢贮藏力量,力求保存充足的营养!然而它困倦了,就在之前!它还茂盛苍翠地挺立在枝头!它青翠,透明,光鲜!那散落的荫下的斑驳星点,便是这枯叶所做的伟大诗篇!!它即将作为营养,为新生的叶做准备!

  换一种角度来看,其实任何事物也有可爱的美丽之处 ―― 残缺美。因为太过一帆风顺,太过于完美,反而腻味无趣心生厌倦不值得珍惜了……残缺真的很美! 真的!残缺也是一种美!比完美无缺的境界还要高!因为破碎证明了它之前的完美!也说明即将会造就新的完美!也许有些事物它完美的时候我们并不觉得它是完美的!只有它破碎的时候才会让我们懂得珍惜!!!

  美丽不因残缺而晦涩!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残缺更增添了美丽的成分。

  残缺与完美这两种极端的字眼,它都是美的,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缺一不可,天下物无全美,世界上没有真实完美的东西,但是过多的残缺也是不行的,那么是完美无缺的美要好还是破碎的美要好呢?我无法做出回答。

残缺与完美作文4

  闲来与一位同事聊天。她说学校里搞校园艺术节,她让学生从家里端一些花来装饰一下教室,没想到,学生们端来的,不是半死不活的,就是家里最难看的花。本来说好了,等这个艺术节过后都端回去,哪曾想许多学生家长表示不要了,传话说如果能养活就留在教室里吧。

  节后一个多月,那些花大多活下来,而且有的越来越好看。有的孩子提出来要端回家,她也就同意了。她的话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到她的教室看了看,的确,剩下来的都是些不好看的花。同事说她并不会养花,只是督促孩子们勤浇水,花呢,也就顺着原来的样子乱长,当然不怎么好看,我看得出来,她说的是实话,因为我虽然不会养花,但喜欢看花。

  我的家里也养着花,可以说不叫花,应该叫草或树,有万年青,文竹、小柿子树等都是不开花的。好几年了它们不开花也不结果,只是一个劲地绿着。我看重这些花,其实是看重它们对命运的态度。有一次妻子把那盆万年青打碎了,正好岳母也在,一看没有地方栽,就把它从垃圾道扔下去了,我回家一看花没了就问,他们说扔了,我跑下楼,正好清洁工把花扔在垃圾车上,我把它拿下来时,根茎叶分明,只是枝节、叶子被摔破了。回家后我修剪了一番,放在晾台上,第二天从学校拿来个盆子栽下它就活了,一直活到现在,已经又过了三年了。

  家花的命运掌握在人的手里,它们永远无语,生根、生长、死亡,是最能接受命运植物。如果是人遭遇不平,一定会反抗而它们永远不会。我只知道它们不会说话,但我不知道它们有没有思想,有没有灵魂,但我能感觉到它们卑微地活着,对我是一种启示。

  渴了,它们不会说话,等候,忍耐,承受。在人们眼里,也许它们只是一种摆设,一种悦目的植物吧,死或者活全凭主人的一念间,开花灿烂时人们高兴,残缺破乱时人们讨厌,没有喜也没有悲,没有爱也没有恨,如果是人,没有爱与恨不成为人生,而植物呢?依然能健康地生长,只是家里的花由不得自己,而野外的则会更顽强一些。

  是啊,我之所以说植物给我启示,就是想到了它们没有爱恨。爱是一种牵挂,恨也是一种牵挂,有了牵挂我们作为人就没有了自由自在,这是我们人不如花草的地方。虽然我们也把自己养在家里,可有时也把心养在别人的身上。

  花草能从伤病中拼命地生长,自我愈合,站起来,活下去。而人如果因为爱或恨伤了心,也许会永远无法愈合。人和植物相同,都是短短的一辈子,吃下多少饭?喝过多少水?走过多少路?看过多少书?爱过几回?恨过几次?总有一些难忘的地方耿耿于怀,而花不会有。还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都要承接同一个使命——延续下一代。第三个相同的地方就是来于自然归于自然。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同事对她的学生失望——端来些不好的花。其实端来些好看的花又能怎样呢?花是无辜的,人是自私的,大概这就是所有人的人生总会成为一个不完美的缺憾原因吧。而花再残缺,也是完美的残缺,因为它们都尽力活过了。

  我也是自私的,也注定我的不完美。人们都会埋怨生活不如意,我也会。可能不同的是每当我不如意的时候,我常常想起家里那些花,如果可以就给它们浇浇水,看看它们,虽不潇洒,也不是淡泊,但可以让自己沉静片刻,唯沉静可以让我等候,忍耐,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