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第一次看见一个十几岁的男孩跪在马路边乞讨,地上用粉笔写着“求19元路费回家”,当时感动得眼泪险些夺眶而出,连忙掏出20元钱轻轻地放在他的面前,生怕伤了一个少年的自尊。
不久后再见到同样的情形,以及后来无数次的屡见不鲜,终于明白自己低估了当今少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他们早已把乞讨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一份相对轻松的工作。
我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在逐渐地增强,从最初的热泪盈眶到后来的司空见惯,到现在的鄙视、厌烦。一个身体健全的少年人干点什么养不活自己,非要出卖自己的尊严不可?也许在他们人生的词典中,压根儿就没有吃苦耐劳四个字,取而代之的是投机取巧、偷懒耍滑。
每天上班都要路过一座天桥,天桥的几个出入口均被乞讨的人们占据,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其中有个妇女带着个小女孩,给人印象特别深刻。小女孩只有四、五岁,看上去很乖巧,每次行人路过,她都追着要钱,看到阿姨、姐姐模样的,便扑上去拽住她们的衣服,基本上每次都不落空。她妈妈只是坐在一边看着,任凭小女孩跑前跑后。
刚开始每次丢给她一元钱,可是一天四次,哪有那么多零钱,于是开始刻意地回避、绕道,但心里总隐隐有些不安,毕竟她们也不容易。如果讨不到钱,这母女俩何以为生?也许小女孩的父亲已经去世了,留下这孤苦的母女俩相依为命;也许父亲身患重病,等着她们早日讨回救命钱……这样想着,便有意识地准备些零钱,在上下班的时候拿给她们,感觉自己做了一桩善事。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晚报上登出一整版的报道――《揭开乞丐王国的内幕》,才猛然发现自己有多幼稚多可笑。
乞丐王国的国王姓肖,那个圈子的人都尊称他肖老板,老板娘姓张,夫妻俩有一儿一女,儿子已上小学,女儿随母亲外出讨饭。肖老板本人坐镇指挥、抽头,一般不亲自外出作业。他们在市区拥有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其中两间租给那些乞丐。
报纸上说这是晚报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潜入丐帮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内容确凿、翔实,且有照片为证。我一看照片,顿时懵了,这不就是我天天看到的那对母女吗?照片上的小女孩正津津有味地啃着炸鸡腿。据记者报道,小女孩每天乞讨完毕,回家之后立即换上干干净净的新衣服,就像演员谢幕一样。如果小女孩在乞讨中表现卖力,就有炸鸡腿等作为奖品。
看完之后,心里五味杂陈。
这年头,这人们,都怎么了?
虽说很久以前就听说有的乞丐通过乞讨成了百万富翁,还在家乡盖起了楼房,但总觉得离自己很远。这次就不同了,完全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而且每天都在上演。
中午在单位食堂吃饭时,大家均议论纷纷,都看到当天的晚报了,也都认出了天桥下的那对母女。
说什么的都有,总之就是这年头什么都不敢相信了,有装阔的,也有装穷的;有打肿脸充胖子的,也有低三下四做乞丐的。
下班后,再遇到那对母女,发现周围很多路人都理直气壮地走了过去,对小女孩伸出的手视而不见,被她拉住的阿姨、姐姐的脸上大都露出了嫌恶的表情。估计他们都看到了今天的晚报,没有人喜欢被欺骗、被愚弄。
城市还是这座城市,天桥还是这座天桥,母女还是那对母女,为什么路人的态度会大相径庭?
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有人动了我们的同情心。
究竟是那对以乞讨为职业的母女,还是那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无冕之王?
兼而有之吧。人们既不喜欢被欺骗,但也不喜欢被惊醒,茫茫然不知所措。有些事你永远不必说,有些人你永远不能信。
人的感情是脆弱的,这次曝光在很多人――很多善良的人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给以后的助人为乐平添了许多心理障碍。当我们再次路过那些乞丐,面对那一双双伸出的手,难免就会怀疑他们究竟是为生活所迫还是企图过上一种不劳而获的生活。假如其中真的有人急需帮助的话,可能就会大失所望,慨叹人心的冷漠与残忍,从而失去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如同一个落水之人,已然奄奄一息,岸边的人不但不伸出援助之手,反而在揣测他究竟是否在演戏。此乃人生之大不幸。
也许,城市里的乞丐会越来越多,因为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是一条致富的捷径。
只可惜,人们的同情心势必越来越少,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的善良正在被滥用。
因此,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现代人变得越来越冷漠了,越来越不具备同情心了。
我们是否应该问一问:到底是谁动了我们的同情心?
作家是人类伟大的心灵工程师。这些工程师,会替人们修补人类心灵的破洞;会筑起一座座美丽的的堡垒,供人们休息;会为人们掘井挖泉,神奇的泉水使人得到一股说不出的力量。因为有了这些作家,人们的生活在不断的改善;因为有了这些作家,人们拥有了一颗纯洁的同情心!
在英国就有这么一位特别的作家——狄更斯。他十岁的时候,因家里还不起债,父亲被关进了监狱里。小小年纪的狄更斯面对着这个负了债,又没了收入的家庭只好到一家鞋油厂去做童工。他每天把油纸包在鞋油瓶上,再贴上标签。由于当时没有完整的法律去保护工人,小狄更斯每天竟得工作整整十二个钟头,一周的薪水少的却只够买几个干面包和一点牛奶。没过多久,老板见他动作娴熟,经把他放在玻璃橱窗中,表演给路人看,成了活广告。从小,那种不被当人看,像被猴子一样耍的感受,在小狄更斯的心理里,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后来,他成了有名的大作家,悲惨的童年反而是他怀有一颗特别的同情心——当别的作家忙着编造稀奇古怪的'传奇故事时,他把社会中很少有人关心的阴暗角落,一一描绘出来;把他曾碰到过的坏人与好人,一个个写进他的小说。于是,对待孤儿的制度改善了,不人道的“债务人监狱”最后也废除了......
我国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也有一副菩萨的心肠。他和很多人一样,白居易也希望自己在官场上飞黄腾达。可是当他了解到百姓的穷困窘迫时,同情之心便油然而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句绝世佳句出自于白居易的代表作《卖炭翁》。让人读了这首诗后,不仅对卖炭的老人生起一份怜悯之心,对当时的宦官强取豪夺的行为产生痛恨之情!
其实,在我们当今社会就有许多慈善机构和爱心人士在默默帮助那些有经济有困难的家庭,他们慷慨解囊,无私奉献,圆了一个个贫困学子的大学梦。还有那些无数的留守儿童,他们常年得不到父母的照顾和关爱,是那些同情他们的人,是那些关爱留守儿的机构提供他们学习用品,给予他们学习和生活上关爱,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如果,你也是个有同情心的人,你会如何去“表现”呢?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去捐献爱心捐款;还是去帮助班上家庭经济有困难的人呢......总而言之,收起对那类人的嘲笑,给予对那类人的关爱。让这个社会,让我们的生活中多一些同情,多一些关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