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作文(2)

时间:2021-08-31

态度作文 篇4

  经过前两天的室外调查,奔波劳碌,发问卷,采访林伟主任,我们今天没有外出,室外资料准备得差不多,一切就绪,开始最重要的写论文,写报告。

  我们将收回来的问卷分类,总结结果,发现三月三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中年阶层,不知是三月三的节目青少年不喜欢还是怎样,居然有一半的青少年认为他们和家人是不重视三月三的,这说明了三月三还没有深入人心,侧面反映了三月三有待加强改变的地方,反映了它的短板,在青少年群体的影响力不够,它还不是沙琅的标志,如果它能成为沙琅人(上到老,下到小)挂在嘴边的自豪,那么,它就成功了。而如今,它离这个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一整天待在办公室,从各个方面总结,从各个方面思考,只为写出全面的论文,绞尽脑汁,不断收集资料,这个时候,不夸张地说,真的是认真地像街边贴手机膜的。

  看到办公室里每个人在认真地做自己的工作,而新闻组的一直在忙着发稿。当我想要抱怨辛苦时,看到他们,我里就会有些许的安慰。每个人都在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你有什么值得去抱怨的呢?融入这个团队,才是我们最需要做的。我们总在抱怨着,从没有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验,我们又怎么能感受到整个三下乡过程的快乐呢?如果我们把它当作一次完成任务就罢了的,那么,我们是无法体会到其中的快乐的。一直听到有人在羡慕别人的三下乡,其实我们已经比那些要捡柴生火做饭,睡觉只能在教室打地铺,洗澡没有专门的洗澡房的同学好得多,只是我们的心境不好,我们总是在羡慕着别人的生活,其实,我们不知道的是别人此刻也在羡慕着我们的生活。

  你的心境的决定着你的态度,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把自己生活过得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态度作文 篇5

  一、赞同的观点人的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是某种行为思想、态度在脑海深处逐步成型的一个漫长的过程,《态度胜于能力》之读后感一:不要让借口成为习惯。因其形成不易,所以一旦某种习惯形成了,就具有很强的惯性,很难根除。常言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个人再聪明、再能干,也总有失败犯错误的时候。通常人犯了错误往往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拒不认错,找借口辩解推脱;另一种是坦诚承认错误,勇于改正,并找到解决的途径。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关键在于你认错的态度。其实只要你坦率地承认错误,并尽力去想办法补救,你仍然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然而,有些人犯了错误,却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总是去想着怎样为自己开脱、辩解,归根结底这是人性的弱点在作怪,这是一种非常消极的态度。

  二、联系实际其实在自己身上有时何尝不是遇到事情往往第一时间不会从自身来考虑问题的所在,包括在自己周围的人也一样,读后感《《态度胜于能力》之读后感一:不要让借口成为习惯》。有时,因为自己迟迟未出门,又加上交通阻塞,做什么事情迟到了,但第一时间却把责任全怪在“为什么今天的道路这么不通畅呢,如果不交通阻塞,那自己就不会迟到。”但却不会第一时间想到“都怪自己那么迟才出门,如果早一些出门的话,那么即使路上那么不通畅,我也不会迟到了。”在学生中也会存在着许多找借口的事情,有些学生一旦问题出来了之后,从来不会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而只会一味地强调都是谁谁谁的问题。在学生中会明显地发现流行着一句话:“我不这样做是有我的原因的。”但又不会言明到底是什么原因,说起来这所谓的“原因”只不过是给自己的一个借口罢了。

  三、重构其实许多事情并不是因为难以做到,而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而是因为我们太会给自己找各式各样的理由。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让自己养成找借品,因为一旦找出了一个借口,那么就像撒谎一样,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一连串的借口,因为在你的思想里,你已经接受了这种寻找借口的行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严格要求自己,踏踏实实的工作,与其成为一个人见人烦的借口专家,还不如让自己成为一个人见人敬的工作能人。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加入相应的德育工作,让学生正视自己的问题所在,让学生学会负责,学会“自做自受”,好自己所做的事情自己承担,好的差的都要有勇气承担。

态度作文 篇6

  读书时代的一件事我印象很深——

  老师出了道数学难题,叫我和另一名同学上讲台解答。我很快考虑好解答步骤,而另一名同学还在那里凝神。为了表现一下聪明才智,我很得意地用粉笔在黑板上“刷刷刷”,三下五除二,就摆弄好了。这个时候,那名同学还在一笔一画地写着。我很自豪,将粉笔头一扔,大摇大摆地回到座位。

  结果是,我和那位同学都答对了,但老师给的评语却大不相同。她指着黑板上我写的字说:“看看,急急忙忙,潦潦草草,马马虎虎,这是做学问的严谨态度吗?在能力相当的情况下,做学问其实就靠一个人的态度了……”

  说实话,我心中并不服气。我看重的是结果,而老师要的似乎还有过程。

  多年后,我去应聘一个会计职位。由于有相关工作经历和较高的职称,我的竞争对手们纷纷落选,剩下一个其貌不扬的家伙与我去迎接最后的面试。

  那个单位的会计主管接待了我们,他拿出一堆账本,要我们统计一下某个项目的年度收支情况。虽然只是“小儿科”,但我不敢懈怠,每个数字都牢牢把握,认真在算盘上加加减减。

  约一个小时左右,我完成任务了。10分钟后,竞争对手也收工了。会计主管叫我们在一旁等待。然后拿着我们的“试卷”去老总办公室。

  结果令我吃惊和恼火——我落聘了!为什么?会计主管回答:“你没有做月末统计,而他不但做了,还做了季度统计。”我问:“不是要年度统计吗?”主管笑道:“是啊,但年度统计数据应该从每月合计中得到——这不算什么会计学问,但反映了做会计的严谨态度。也许你们能力相当,所以,我们最后要看的就是各人的态度了。”

  那以后,“态度”一词在我心中生了根——同样的能力,在不同的态度下,会导致完全不同的未来。态度也许是另一种能力,有时比能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