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2)

时间:2021-08-31

思乡5

  自古文人多思乡

  江南梦

  很早很早,就听语文老师常常嘴里念念叨:“自古文人多悲秋”。秋天,似乎就是一个被诅咒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黄叶飘落,冷风袭身,惹得文人一心思乡。而乡愁,也似乎成了文人在秋天里唯一的思绪。

  太白望月

  李白,一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却是长年流落在外,居无定所。一晚,他心中那股强烈的思乡之情在心头沸腾,他想念自己的家乡,想念自己曾经朝夕相处的家人。然而现在,他又如何能见得了自己的亲人。那晚,他再也无法入睡,于是,起身推开窗户。一片银色的月光直射入房中,顺着月光,他抬头仰望那轮明月。明月中,他似乎看到了那久别故人对他频频点头,只是一眨眼,便又在他眼前消逝。原来这只是他的幻想而已。百般无奈之下,李白只能独自吟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瘦马感夕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对于夕阳的缺憾,又何止是李商隐一个人的感叹。他,依靠在一棵枯竭的老树旁,偶然看见一只独自飞行的乌鸦,心里便像压了一块石头一样沉重。眺望远处山头,炊烟袅袅,时而传来阵阵流水声。此情此景,更是令人惆怅。唉,只能牵着一匹瘦马,独自走在寂静的小道上,看着西边那一轮浑圆的夕阳,怎能不叫人感叹。古道上,马致远愁肠百结,却也只能在心底哀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他的这一声哀叹,又何尝不是游子心底撕心裂肺的痛啊!

  唉,圆,何为圆?一种所谓团圆的东西,却是许多人一生想圆的梦。而这个梦,却似乎永远都是一个圆不了的梦。那个梦,只能圆在人们的心中。

思乡6

  窗外是绵绵的细雨;今夜风声又敲打着我的窗棂,思乡的心犹如一粒浸透了的种子,无端地膨胀起来。漂泊了许多日子的梦就模糊地爬上了村中那条弯弯的小路。

  那是谁,在月夜里用笛声吹奏着那支思乡的歌,忧伤的曲调不经意塞满了我心中的`荒原;是谁在夜夜释读那首思乡的古诗,忧伤的平仄滴动着无垠恬静的乡愁。曾一度认为自己在这陌生城市过惯了朝八晚五的日子,在流水般失意的日子里,故乡的山山水水,已渐行渐远。蓦然回首,才发现那尘封于心底地芳香,才明白,自己是一只放飞的风筝,无论身置何方,身在何处的心灵之绳永远栓在故乡门前的梧桐树上。

  一场霁雨打湿了我所有的记忆,乡愁尤如满园的韭菜;长了割;割了又长。故乡的一切都在我的记忆中闪烁。在我孤寂的心灵中思绪如鱼在畅游。一度沉湎于生活的失意,然而那山那水,那纯朴的人家,故乡的恒古不变的姿态,在诗歌中演译着淡化成一首无字的歌,一篇无韵的诗章,而我的灵魂早已游离出去,透过千山万水,回归了故里,正和憨厚的乡亲们一起品尝那纯纯的米酒。

  当空中再也望不到南飞的雁群,当梧桐树上的叶子黄了又青,我那不变的乡愁却又如此悠荡荡地演奏着,一如故乡那清远的笛声,缕缕不绝;亦如李后主的“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

  这篇文章通过写作者在城市喧嚣之中的烦闷与忧愁,表达出对家乡无比的思念之情。文章多次运用环境描写,烘托出作者哀愁的心境。语言富有感染力,文采斐然。

思乡7

  故乡,这个简单的字眼,包含了多少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古人们常常把这一份情,寄托于一首首诗中,我们每每吟诵这些事,就能走进诗人,感受到他们别样的心情。他们用一句句诗,使吟诗之人感受到了他们那一丝丝,一缕缕丝线般的情绪。

  手中捧着诗集,一句“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使我如痴如醉,我仿佛看到了孤灯昏暗,诗人思情绵绵愁肠断,卷起窗帘望着明月,独自在夜空下叹息。他正是在向明月寄托他对家乡亲人的怀念。诗人借孤灯与明月,来抒发自己孤独、寂寞。这句诗,让我觉得自己仿佛在很远的地方,承受着相思之苦,相思萦绕着我,是我沉浸在诗句中。

  同时相思诗,但却用了不同的手法,来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这句诗并无精妙的警句和深邃的哲理,看起来很平常,但它自然的意味和隽永的格调,使我更被它所吸引。我仿佛拿起红豆,亲人的样子就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勾起我孤独、寂寞的情绪。而这红豆在春天时长出新枝,就好像我对亲人的思念就犹如这枝一样蔓延开。

  思乡诗中精致的语言、丰富的情感,细腻的心灵体验,达成了或清秀奇丽、或清刚劲健、或幽美深婉的诗境。时空的阻隔,却阻挡不住心灵相通,所以思乡诗魅力永恒,代代传诵,是一个个传诵者感受到相思之苦。最美不过思乡诗,让我们一起体会思乡之情,感受诗的美。

思乡8

  山路弯弯弯走了童年,在我童年的摇篮里总是装着那弯弯的山路,那浓浓的乡情。每当逢年过节,爸爸、妈妈总要带着我回到地处东山丘陵地区的万安镇成家湾去看那绿绿的山、清清的水,还有那家乡的亲人。

  家乡的四季都是那么美好。让人忘不了的是在那百花争艳的春天,和小伙伴一起采来野花做成花环,漫山遍野的追呀,跑呀;在那烈日炎炎的夏天和小伙伴们到荷塘边摘荷花、到小沟里捉鱼儿;在那秋高气爽时,和朋友们到山上玩儿,望着蓝天上远飞的大雁,我们一起唱起旧时的童谣:“雁鹅,雁鹅,扯扁担,扯到汪家河边吃早饭……”;在那寒风凛冽的冬天,踩着“悉悉索索”响的松针,去捡个儿大,饱满的松果,一捡就是几大袋……

  家乡不仅风景美丽,年 夜 饭也很有特色。

  咱家的个个“大厨”在厨房忙得热火朝天,等人到齐了,他们才“满面油光”地端菜上桌。大家起身向五世同堂、91岁的祖祖拜年,祝愿她健康长寿;祖祖也祝愿晚辈们工作顺利、学习进步。祖祖把菜送进嘴里,连声说“好吃”。我们也欢呼着开吃了——

  那肥而不腻的肘子不一会儿便被抢夺一空;那香甜可口的甜烧白让人让人回味无穷;还有那色香味俱全的烧什锦、凉拌鸡、热窝鸡。最受欢迎的是鲜香可口脆皮鱼,入口酥脆,肉质细嫩。那舌尖上跳舞的感觉真好!

  吃完饭,便是我们的开心时刻——大人们会把一个个红彤彤的红包塞到我们小孩手中……

  收获满满的我们就这样踏上归途,小小的村庄离我们远去,而那浓浓的乡情,却一直萦绕在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