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的作文(2)

时间:2021-08-31

抒情的作文 篇5

  撑一柄小伞,遥望远方的小镇,我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暑假里来到安徽,一路上山川胜迹颇多,然而最吸引我的,却是那静坐一方的小镇——西递。

  到达西递的那一天,微微细雨,洒落人间,只得撑起小伞,随着人流,缓缓步入小巷。

  小桥流水,青砖石板,一方好人家。幽深的巷子里,静寂无声,斗拱飞檐之下,铃铛摇曳作响,淳朴的乡民们,或坐,或站,怡然自得地洗衣。来到这儿,连脚步声都变得轻盈,生怕打扰了这一片祥和,一方宁静。

  美好的地方总是令人流连,待我回过神来,旅游团早已远去,只有寥寥几个游客的身影在巷子尽头渐渐远去,隐没,霎时,心中变得慌乱起来,在小巷里奔跑起来,“嗒嗒”的脚步声在巷子里回响。

  许久过后,我累得气喘吁吁,弯下腰,撑住膝盖,稍作休息,抬头望着眼前错综复杂、似乎都是一个模样的巷子,心中无比迷茫。这会儿父母一定很着急吧?我能不能走出这条小巷?种种疑问、焦虑涌上心头,此刻我的心情无比低落。

  这时,一声鸟鸣从天而至。那是一只麻雀,深灰色的羽毛,乌黑的双眼,玲珑的身体,倒也有几分可爱;它歪着头,凝视着我,发出一连串悦耳的鸣叫。望着这小小的生灵,心中不由得生出一股柔情与力量,仿佛这细弱的鸣叫是一束光,融入我的心田,仿佛在鼓励我,让我继续寻找大部队。

  麻雀很快便飞走了,我也继续坚定地迈开脚步。似乎是上天有感,我很快找到了旅游团,当我重新回来的一刹那,我仿佛瞥见一只麻雀从天边飞过……

  或许有人会说,我遇到麻雀是个巧合,但我宁愿将这理解为古镇西递给我的指引,它让我对这个传承了上千年的文明之地怀有一种神奇的敬仰。

  这,就是我的故事。

抒情的作文 篇6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的人的理想是当音乐家;有的人的理想是想当工程师;还有的人的理想是想当一名出色的飞行员!当然我也不例外,我也有理想,我的理想就是当一位作家。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书中的一个个好句子像吸铁石一样吸引着我去读。我是边读边批画,渐渐的,我把这些好词好句记了下来,并在习作中学以致用。每当遇到一本好书,我都会如饥似渴地去读,我不是走马观花的去读,而是细细地去品味书蕴含的道理。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我的作文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我知道光凭一身空本领是没有用的,我一定要勤动笔去练习作文,争取把每一篇作文写到最好,把我的智慧餐尽量的给倒出来,把我的精力集中在我的理想和学习上,让当作家的脚步离我越来越近。

  假如我当上了作家,我一定会用我的最大努力,不顾辛苦,写出来一本本好书,让大家读了受益匪浅。从中大大小小感悟出一些道理来,让大家也能从我的书里获得许多益处。

  不管我最后当不当上作家,我现在一定要朝着我的理想去奋斗,不能有理想就行了,还要去努力实现。我相信只要我努力了,就一定能成功!

抒情的作文 篇7

  微风轻拂脸颊,那一片海,是天的蓝在草原上的投影,每一滴都投射出你摆渡的身影。你默默的'陪伴与爱让我无法从岸边逃遁,你让我心存感激,老师,谢谢您!

  你,是一本书,充满智慧的书。

  与你的第一次相遇是在那阳光明媚的上午,看到你那年轻的微笑。你能叫出所有同学的名字,了解他们的处境,如此细心!你的文采好得不得了,偶然间看见你用娇嗔的文字记录我们的成长,你用宽容记录我们的青春!

  刚入初中,我依旧性格孤僻,只爱躲在教室的一角,同学们不愿和我作朋友,老师也没有太在意我。窗外温暖的阳光下,我心寒如冰。

  是你,语文老师让我第一个起来回答问题,让我承受巨大的压力,但我还是勇敢的站了起来,喃喃着自己的答案。她眯起眼睛“你说什么,同学,请大点声。”我又说了一遍,然后就短暂的沉静,静得令人害怕。我似乎感觉到空气中有微妙的变化,我无法控制快要跳出胸口的心。

  “同学,你能不能再大点声!”所有视线火辣辣地集中在我身上,一股热浪从长眠的心灵顶出,我放声说出我的答案。接下来是她的掌声,她在为我鼓掌!“你有如此的勇气,喊出自己的见解,难道没有勇气推开你心中枷锁已久的窗吗?”

  我被惊呆了,热血凝固在发烫的脸颊,耳边震荡着是方才轻轻震撼心灵的声音,我听到了来自心灵窗户的召唤!它,打碎了我的精神枷锁,铸就了我内心的刚强;使我充满了自信与希望!

  风轻扬,吹动枝丫,鸟轻鸣,唤醒绿树。感谢你出现在我的豆蔻年华中,感恩,我的成长路上有你指点迷津!

  我放笔三分,那些激励,启发我的片段在脑海中浮现,你的爱从遥远的地方赶来,踏过我的青春,为那没有开放的花掸去浮尘。

  迎着光,我背起装满期望的行囊,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将这份光芒永远储存在心中,感谢您,语文老师,我的青春摆渡人!

抒情的作文 篇8

  好久了,想写段关于家的文字,可是总也抽捡不出具体的形象,我想大约还是对家的意识欠缺太多,在繁复的内心深处还不够显扬吧。

  家的概念,自小就在妈妈的怀抱中融解,很久的时间里没有明确家的涵义到底是什么。那时候,家也许就是玩累后歇息的那张床,委屈时母亲的抚慰,跑饿后端起的那个瓷碗,冬冷时倦缩于其中的被窝。儿时点点的感觉中的真切,都跟无知的乖张有着密切的联系,伤也罢,累也罢,忧也罢,笑也罢,总觉得回家是一切表情的终结或容纳。

  渐渐的长大了,家的米香,家的贫困,家的笑声,家的团聚,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心的惦念。

  清晨起来执锹轮扫把,对着晨燕道声早安,在持久的啁啾声里,清洁着院落;午时归来,面对灼日,揩擦着脸上的汗水;晚餐后,对着晚归的乡亲顽皮的笑笑,一头扎着浓密的树林;新月盈空,夜鸟清鸣,青草丛生的田野充满了童稚的彻空的观笑。这诗意的时间流淌中,搀杂狂风、骤雨、迷沙,有崎路、有荆丛、有水泊,在家与目标之间行走的过程中成实了自己。

  走进学堂,先生的迫切与父辈的渴望同时在心里搅扰,怕学业的颓废,也怕家门的不幸,某种交织的情结在感觉中腾跃。偶尔的愧疚,渐生的执著,在日复一日的流转中铸就成自己的一片骨肉。可是,下学的铃响后,似乎一切都烟消云散了,奔家的冲刺,抢在一切念头的前边。那时,等待的也许是挂在门上的一把旧锁。

  某个时候,在一座大城市里煎熬着岁月,千多个日夜转瞬间过去了,留在心里是一片片溢血的伤痕。父兄举债擎着殷切的希望,只不过是为了子弟的未来。那时的冲动,在现在的记忆里是获罪的历史。可是,当收拾好行囊,准备凌空的时候,家的那座土房仍是拒绝不了的归宿。

  最终盘旋在家乡的土地的时候,才发现家已经不是儿时的概念。那黄褐色的土墙、灰濛濛的屋顶、败落的院墙……不是守护着就能改变的,一切的力量和无尽的努力,似乎无法撼动旧有的色彩,唯一能感到温暖的就是“家”这个字。

  于幼年的懵懂时送走娘亲,成长的羽翼还未丰满时永别了老父,想不通的是为何都发生在这个温馨的地方?也许是宿命里割不断与家的血肉相连,也许是轮回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家的概念,但仍免不了的是对离别的悲伤与感叹。

  如鸟儿的分巢,适当的时候便从习惯已久的家飞到另一处需要不停地堆砌和渲染、而只有疲倦时还带着随时跃起的念头歇息的地方,这里也叫作家。这里,无论自己的心里负荷着什么,脸上的笑意不能缺少,要始终给这里的人一种稳健、踏实的感觉。即使风雨怎样的飘摇,自己的身心如何脆弱,都不能有半点的倾斜。可以谐笑,可以端庄,却无论如何不能少了信心。这里其他人的脸上漾着甜蜜的笑意,是唯一的希冀。

  无论走到哪里,心里的惦念同时牵挂着两个地方。一个地方是真实的,有妻儿的欢笑,有父母的期待。一个地方是虚无却真切的,那是自己生根的地方,那是幼时自己做梦的地方,那是儿时放飞希望的地方,那是少时背起行囊挥别的地方,那是壮时用思念牵系的地方,那是老时孱弱却期待魂归的地方。

  其实,精神茁壮时和颓迷时都不曾远离过家,无论身处哪里,不论这个家是萧疏还繁荣,心从未和家有过半点的脱离。从出生起,精神与血液里就有了家的成分,至死不会分割。或者,家一旦与自我的本体脱离,便失去了“人”的意义。

  家之一字,蕴含在家室,家园,家乡里,哪怕只有一点呼吸存在,也要在张弛之间把梦想、汗水、血液、精神、力量回归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