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2)

时间:2021-08-31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5.让学生初步感悟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感悟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具准备:CAI课件,彩纸剪好的衣裤若干。

学具准备:每生1-6 数字卡片各一张、5角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实践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打乒乓球吗?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看一场乒乓球赛,同时老师还想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乒乓球比赛活动中有关的几个数学问题。请大家准备好5角钱,准备买票入场。(学生操作──在桌上摆5角钱。)

  师:谁能告诉大家,你拿的是几张几角的?(学生回答各种拿法。)

  师:噢,你们想到的5角钱的拿法可真多,真是棒极了!那我们就一起买票进场吧。

  二、动手操作、体验新知

  出示课件:(乒乓球赛场)

  1.感知排列。

  师:比赛前,运动员想请你们为他们编号,愿意吗?

  要求:①请从1、2、3三张数字卡片中每次选两张组成一个两位数的号码,不许重复;

  ②三人一组,一个人当记录员,其余两人摆数字卡片,看哪组编的号码最多。(小组合作完成,然后回答所编的号码。)

  2.讨论排列方法。

  师:怎么有的组编的号码多,而有的组却编的少呢?有什么好办法能保证既不漏数、也不重复呢?(学生自主探索后教师指名汇报。)

  小结:方法①:先摆3个数,再把它们换位,一共有6 种方法。方法②:先把1摆在十位,再把2 和3 分别摆在个位,即摆成12.13;再把2摆在十位,把1 和3 分别摆在个位,可摆成21、23;最后把3摆在十位,把1 和2分别摆在个位,可摆成31和32,一共也有6 种方法。方法③

  3.评议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摆法。

  4.感知组合

  师:好了,我们把排好的号码发给这些运动员吧。(演示课件:发号码情景。)

  师:运动员还想请同学们帮个忙。请你们替他们选取运动服,你们乐意吗?

  (课件出示:运动服:红上衣、蓝上衣、黄裤子、绿裤子。)

  师:你觉得可以怎样搭配衣裤呢?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排列与组合》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排列与组合》教学设计(小组讨论,动手摆一摆,然后指名在黑板上集中呈现搭配好的衣裤组合模型。)

  师:同学们想出了4 种搭配方法。第一场比赛有三个运动员上场比赛,下面让我们以热烈地掌声欢迎运动员上场比赛。(鼓掌)

  (课件演示:三位运动员穿好学生设计的服装在乐声中闪亮登场,互相握手问好。)

  师:瞧,他们还在互相握手问好呢!同学们想一想,有三位运动员,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得握几次手?小组合作试一试,体验后再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如果每两位运动员打一场球,三位运动员要打几场呢?

  师:一切都准备好了,让我们一起观看比赛吧。

  (出示课件,师生观看乒乓球比赛录像。)

  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师:比赛结束了,该向运动员发奖品了。

  (出示课件:奖品──奖杯)

  师:奖品都准备好了,如果再给它们配上颜色,那就更漂亮了。谁能给奖品图案涂上颜色?如果给你红、黄、蓝三种不同的颜色,分别涂在奖杯的乒乓球、支架、底座这三个部分,你能设计出几种不同颜色的奖杯?

  (先让学生尝试,再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小组反馈的情况,课件演示6种涂色方法。)

  四、总结全课、畅谈感受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怎样学会的?还想知道什么问题?

  评析:

  本节课的设计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对象,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学本节课时,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有目的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改编和加工。教师在课堂上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为目标,以乒乓球比赛主题活动为主线,引领学生生动活泼地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

  上课伊始,教师就组织学生摆一摆,加强外部操作的直观性,引导学生操作、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课中,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为运动员编号、自主探索不漏号、不重复的编号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究过程,体验了探索的成功或失败。

  3.转变角色,在师生民主平等的交流中探讨数学。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师的角色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即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就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变不平等的家长式师生关系为学友式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真是棒极了!、你们乐意吗?、选择你喜欢的摆法等教学语言都体现了教师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和学生在师生民主平等的交流中探讨数学,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抓住重点词句,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在领悟品味的过程中明白人与自然和谐相容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感悟语言、品味语言,领悟语言背后所藏的深意,并能通过读、写、说表达出来。

  2、抓住重点词句领悟海鸥的灵性。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读文,了解海鸥灵性

  1.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老人与海鸥》这个真实的故事。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概括老人与海鸥之间的关系,你会用什么词?理解“亲人”。

二、送老人,感悟海鸥灵性

  1.背景介绍老人有关情况。

  2.默读课文第15至17自然段,想想在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感受深的地方可以在旁边写下批注。

  3、学生交流。

  (1)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A、此时大不一样的叫声会是什么样的?

  B、大不一样的姿势是什么样的?

  C、为什么与平时大不一样?指导读。

  (2)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A、你从哪个词能体会到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理解“瞻仰”

  B、从“急速”你能看出什么?C、指导读。

  (3)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A、“站成两行、肃立不动”这情形仿佛和生活中什么样的场景类似?

  B、深情地再读这句话。

  (4)当我们最后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A、“炸了营似的扑过来”这是怎样的一种场面哪?

  B、从两个“扑”看出什么?

  C、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是指什么?如果你就是这“白色旋涡”中的一只小海鸥,面对老人的遗像,你想说些什么?

  (5)齐读第15至17自然段。

  (6)师小结。

三、识老人,体会海鸥灵性

  1、你从哪儿能感受到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爱?你又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海鸥有灵性呢?快速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相关句子。

  2、学生交流。

  (1)老人把饼干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海鸥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A、从这个片断中你读出了什么?指名读

  B、把第3句话想像成一幅活的画,你看到什么了?

  C、创设情境读。

  (2)在海鸥的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肚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A、老人能认出这些鸟儿吗?b、理解“亲昵”。C、学学老人抑扬顿挫地呼唤海鸥。

  (3)理解“生动”“企盼”。

  (4)课文是怎样来描写他的呢?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四、赞老人,升华海鸥灵性

  1、出示老人塑像,介绍有关情况,学生谈感受。

  2、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