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雨点儿》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一年级上册《雨点儿》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上册《雨点儿》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上册《雨点儿》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彩、半”等10个生字和三撇、穴宝盖、立刀3个偏旁,读准多音字“数、长”的字音。会写“问、有”等5个生字和横钩1个笔画。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读好儿化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下雨音频,学生静静聆听,说说听到了什么。

  2、提问:你见过什么样的雨?你知道雨由什么组成吗?——大大小小的雨点儿。师:那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可爱的雨点儿。

  3、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雨”,边写边提示:“雨”要写得又扁又宽;“点”的部首是四点底,就像雨点一样。

  4、师:谁想和他们打个招呼?指名朗读题目。在后面加上一个“儿”字,变成儿化音,读起来就更好听了。我们一起叫它的名字,齐读课题。

  二、复习字词

  师:雨点儿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生字朋友,看看你认识他们吗?

  1、复习生字:举手抢答,生领读,全班齐读。

  2、复习生词:拉火车朗读,全班齐读。

  三、学习课文1段

  1、提问:你们知道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吗?——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他们是从哪来的?——云彩里。你能从书中找到这个句子吗?——1段,指名朗读。其他同学用横线画出句子,把“云彩”这个词用三角画下来。

  2、学习“从”字:教师范写,提示字形结构、笔顺、笔画、占格,学生在书上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并展示书写成果。

  3、再次指名朗读1段,提问:他们是怎么从云彩里来到大地上的?——飘落。把这个词圈下来。

  (1)提问:怎样叫“飘落”?——轻轻落下来。生活中还有什么是“飘落”下来的?生自由回答。能不能换成“落”?——不能,体现了“轻”,指名轻轻地朗读。

  (2)提问:还需要什么?提示学生观察偏旁“风字旁”——还要有风。

  (3)教师范读1段,学生齐读,读出轻柔的感觉。

  4、师:雨点儿飘落下来了,快数数有多少个?——数不清。把这个词圈下来。说明什么?——雨点儿又多又密。

  5、口语练习:数不清的()从()飘落下来。

  6、齐读1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四、学习课文2—5段

  1、师:这些飘落下来的.雨点儿在半空中相遇了,他们说了什么?从文中找找,用曲线画下来。自读2—5段。

  2、提问:谁先说话?说了什么?——大雨点儿说“你要到哪里去?”当时会用什么语气来问?——关心、好奇。指名朗读,教师读旁白,学生齐读。

  3、提问:小雨点儿怎么回答?——“我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去,你呢?”“有花有草”的地方是怎样的地方?——美丽。

  4、学习“有”字:教师范写,提示字形结构、笔顺、笔画、占格,学生在书上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并展示书写成果。

  5、指名读句子,读出快乐。

  6、提问:大雨点儿要去哪?——“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无花无草”是怎样的地方?——荒凉。教师提示停顿并范读,指名朗读。

  7、朗读练习:

  (1)小组互相分角色朗读,并展示。

  (2)教师引读,全班分男女角色齐读。

  8、提问:为什么去的地方不同?

  9、提问:去了之后又什么结果?——5段。

  (1)提问:为什么花草比之前更红更绿了?——有了小雨点儿的滋润,指名朗读。

  (2)说话练习:有了小雨点儿的帮助,()更()了。

  (3)提问:大雨点儿去的地方怎么样了?——开花长草,指名朗读。

  (4)提问:如果你是一个雨点儿,你最想去哪?为什么?

  (5)师:无论去了哪里,大自然都会变得更加美好,有感情读5段。

  10、说话练习:由此可见,雨点儿对大自然多重要啊!如果你是大自然中一员,你想对雨点儿说什么?

  11、师: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你对雨点儿的喜爱和感谢吧!全班齐读。

  五、布置作业。

  一年级上册《雨点儿》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好恰当的停顿。

  2、认识“更、绿”等4个生字;会写“半、你”2个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教学过程:

  一、分角色朗读对话,复习巩固

  【设计意图】联系旧知,巩固对逗号、句号的认识。

  二、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好恰当的停顿

  1、创设问题:

  《青蛙写诗》中的小蝌蚪和水泡泡跑到这一段中来了,请同学们把他们找出来,并用笔圈画,再和同桌交流你找到的小蝌蚪和水泡泡。

  2、出示课件,学生口头填空。

  小蝌蚪要当的是,水泡泡要当的是。

  3、教师范读逗号、句号和句子内部的停顿,学生谈感受。

  4、学生跟读。

  5、学生自由练读后,指名读,教师纠正。

  6、出示学过的含有逗号和句号的语段,学生朗读。

  三、创设问题,认读“更、绿、出、长”

  1、创设问题: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来到他们想去的地方后,出现了怎样的结果?

  2.用含有“比、更”的句子,帮助理解“更”。

  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比以前更红了,草比以前更绿了。

  3、结合课文内容,用“更”说话。

  有了小雨点儿的帮助,还有什么更怎么样了?

  4、播放小草从泥土中长出来的视频,帮助理解“长、出”。

  5、出示课件:

  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让学生体会两个“长”的读音不同。作“长度”讲时,读cháng;作“生长”讲时,读zhǎng。

  【设计意图】联系学过的《比尾巴》中的句子,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根据字义区分多音字的读音。

  四、学写“半、你”

  1、教师范写“半”,强调点、撇不要贴在竖和横上。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反馈评价,学生再次练写。

  2、教师范写“你”,着重指导横钩的写法。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反馈评价,学生再次练写。

【一年级上册《雨点儿》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1.《雨点儿》教学设计

2.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

3.课文《雨点儿》教案

4.《雨点儿》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5.《雨点儿》说课稿

6.雨点儿说课稿

7.一年级上册《整理书包》教学设计范文

8.一年级上册《对韵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