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的作文(2)

时间:2021-08-31

关于收获的作文4

  秋天,是金色的季节,收获的季节。在这收获的季节里我们班收获了许多美味的花生。

  我们班是从哪儿收获的花生呢?从耘梦田园里。学校食堂后面有一大片肥沃的土地,去年学校把它开垦出来并给每班分了一块儿,让每班自己耕耘自己收获。今年春天,我们班决定种花生。于是在贾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首先翻地、整地、施肥,让土壤更有营养;接着浇地,让土壤喝饱,好有充足的水分以便供种子吸收;然后是选种,好的种子才能种出好的花生。选种是有技巧的,要先把花生剥开,然后选出大小适中,花生皮完好无损的花生,这样的种子才能发芽生长;最后是播种,我们全班同学小心翼翼的把花生种子和希望播种了下去。

  播种以后,贾老师每隔一星期就带领几个同学去浇水、拔草,大概过了一个月,花生苗探出了小脑袋,她们好奇的张望着四周,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慢慢地她们不在满足只是张望了,她要长大,要触摸春天,触摸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很快,秋天来了,花生苗已经长到3分米左右了,就要收获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在贾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地里。一进入耘梦田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花团锦簇的野花,散发出阵阵香味,非常迷人。接着看到的便是各个班种的蔬菜了,各种各样,应有尽有。瞧,那是我班种的花生,花生苗长的那么茂盛,一个挨着一个,挤来挤去,争先恐后地让我们去摘呢。开始摘了,同学们各个毫不惜力,愉快地干着活,好像形成了一条生产线:同学们有的拔苗,有的摘果实,有的装袋子——整个过程井然有序,我们有着前所未有的默契。这时我想起了贾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做事不能有头无尾。”收获了果实后我们还把土地清理干净了,清理后的土地干干净净,平平整整。回到教室,贾老师给我们每个同学分了一小袋花生,我们高兴极了。第二天,贾老师煮了许多花生给我们吃,吃着自己的劳动果实,我们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通过种花生这件事,我不但尝到自己种出来的花生有多么的好吃,而且我感受到了农民伯伯们种地的不易和劳动的辛苦,所以我们要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关于收获的作文5

  窗外的雨濛濛,透着薄薄的雾气,很静。几只小燕子站在栏杆叽叽地闹上两句,雨水在地上的瓷砖块上跳跃,嘀嗒嘀嗒……

  我认识她便是自小的事,她慈祥可亲,脸上布满了皱纹,一头饮银发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的,泛着银光。一双澄澈的双眼是她最大的特征,总能传达给别人安慰与鼓励。

  她是土生土长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勤劳的她总把她那个凄清寂寞的家收拾得整整齐齐的,她总说:“唉呀,人老了,就别麻烦大家了,我自个儿好着呢,天天出去跟大家伙不知道多开心了。”说完我总能“偶然”看到她对着一张老照片抚摸着,无声的泪水落下来了,老人孤独凄清的家静得只有泪水嘀嗒的声。

  她是张奶奶,那个曾经对我很好很好的长辈,她在我小时候的童年生活中就是一个形影不离的玩伴。捉鱼、挖泥鳅一堆幼稚的事都有我和奶奶的声音回荡在田野上。那时秋风吹起,稻谷的海洋里我们静静地躺下,聊聊未来和幼稚的话题。夜晚吃完饭就拔腿奔到张奶奶家去捉萤火虫,张奶奶手提着小灯,微弱的亮光照在我们脸上,她用她的大手拉住我的小手,手心尽是冷凉,“奶奶,你是不是冷了?我回去拿件衣服给你。”说完就跑了回家,留下张奶奶一个人楞在原地。回到那里时,只看到一个身影坐在大石块上,那背影看起来那么瘦小和孤独,仿佛一叶扁舟遨游于人海,无依无靠,而她的人生也可以说是无依无靠的。

  虽不理解她总是说自己开心却偷偷地落泪,但是我也只想给她家的温暖。“奶奶,我给您拿衣服来了。”我走上前道。她笑了笑,摸摸我的头,说:“囡囡,奶奶给你讲个故事好不好?”说着一边把手上的一块小玉石用绳子系在我手上。那晚,夏虫轻轻吟唱,满天莹光,脚边一片青草,夜色很美,童年时幼小的我不明白奶奶的眼睛为什么黯然而无彩,却闪闪泪花说着一些教导我的话。那夜之后,我再次来到她家门前,屋子变得空落,只留一些家具,却不见了她忙碌在劳动的身影,后来很久才知道,奶奶她去世了,离了人世,也离了我。

  唯一留下的只有那块小玉石和她和我曾经待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望窗外的细雨想起了她无声而孤独落寞的泪水,奶奶,是您在想我吗?

  回到故乡,坐在她以往乘凉的大树下,我仿佛看到她的笑容,耳边似乎回响着我们溪边捉鱼,夏日里漫步的嬉笑声,如今没了,只残存着她在我生命里的回忆与笑声,奶奶,我也想你了,关于您,我不想只存于回忆中,我们还去捉萤火虫吧,好吗?我不想只收获回忆。

关于收获的作文6

  农民,精耕细作,在田间地头收获着庄稼丰收的快乐;老师,在三尺讲台挥洒青春,收获着桃李满门的快乐;体育健儿,在奥运赛场奋进拼搏,收获着国歌奏响的快乐;而我,在课堂上收获着学习的快乐。

  这天晚上的作文课,王老师满面春风的走进了教室,刚一站定便宣布今天玩“猜谜语”游戏,这可出乎了全班同学的意料,掌声,欢呼声连成一片。

  王老师开始出字谜了,他首先说:“俺家大人不在。”教室里只有片刻的安静,大家都纷纷举起手来,王老师叫道:“吴巧。”吴巧信心十足的站起来说:“是‘电’。”王老师开心地说:“真聪明,回答正确!”吴巧兴奋地举起了两根手指做了一个胜利者的姿势,嘴里还大声地念道:“YES!”这时,王老师又出了第二个字谜:“双人走钢丝。”话音刚落,多吉早已高高地举起了手。“多吉,你来。”这时,只见多吉笑眯眯地说:“肯定是‘丛’字。”王老师竖起了大拇指说:“对!”后来,王老师又陆续地出了好几个字谜,我们都轻松过关了。

  可就在我们得意的时候,王老师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一条字谜:“说话非常有技巧。”这可难倒了我们,教室里鸦雀无声。我环顾四周,有的同学埋着头冥思苦想,有的在纸上写写画画……“到底是什么字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可同学们仍然是面面相觑。王老师看着我们一筹莫展的样子,忍不住提醒说:“说话一定要用‘口’,但这个‘口’可是变了形的。”几个同学一齐说:“那一定是国字框了。”听了老师与同学的提醒后,有几个同学举起了手。看着他们一个个胸有成竹的样子,我心里非常着急,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王老师叫起了王庭锴,他站起来大声说道:“是‘团结’的‘团’,说话非常有技巧,就是有‘口才’嘛。”王老师笑着说:“终于被你们猜中了。”听完了答案的我,这时才恍然大悟。

  这堂语文课对于我来说,真可谓一举两得:既让我体会到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多动脑筋,只有多方面思考,才能把事情做好,又让我学到了知识,收获了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