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为话题的作文(3)

时间:2021-08-31

3故乡的祠堂

  故乡的祠堂是我儿时见过的最大的房子。每次踏进祠堂,我总会觉得它又宽敞又神秘。古色古香的祠堂历经百年风霜静静地矗立在故乡的村口。青砖灰瓦,气宇轩昂,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守望着这个普通而又平静的小山村。

  听老一辈的人讲,我的祖上虽不是名门望族,但也算个富足的人家。老祖宗娶了四房太太,家中有几个从外地买来的家奴,主要是抬轿子和做一些粗活。当初兴建祠堂时,大房人丁兴旺,势力强大,文武双全,有几个书生在外开馆教书,还有十几个生龙活虎的后生武艺超群。大房仗着人多势众,居然买通木匠,让木匠半夜将备好的材料一律锯短,大房认为祠堂过高,对他们的子孙不利。于是,祠堂就建成了现在的模样。

  前辈的恩恩怨怨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每一个村庄有一个大祠堂才体面。毕竟乡下有许多重要的事要在祠堂里进行才显得体面庄重。

  每年过春节,祠堂里最热闹。岁末,村里会派专人把祠堂打扫干净,贴上红对联,点上清油灯,大年初一开祠堂门神秘庄重,一定要燃放一挂又长又响的鞭炮图个吉利。村里每年正月初一上午八点整,祠堂里大鼓一敲,整个山村的地皮都会颤动几下,大家听到鼓声就知道,马上到祠堂里集中进行团拜。第二通鼓一响村里的男女老少基本到齐了,由族长主持祭祖仪式,所有男丁朝祠堂的祖宗灵位作揖,然后,点燃自己带来的鞭炮,万炮齐鸣,小孩吓得冲出祠堂,大人也陆陆续续走出祠堂,走向一个小山坡,朝东方作三个揖,便到各家各户拜年。

  有祠堂的地方一定是一个大村庄,这句话一点也不假。我们村里每年添几个丁,大年初一去祠堂的神台上数一下有几盏清油灯就知道,一盏清油灯代表一个男丁,祖宗保佑人丁兴旺,这是每个老人的心愿。添了丁的主人笑容满面地在祠堂里忙碌,准备办“灯酒”,要普请全村的男丁喝酒,添丁的主人可以合伙招待,几十桌酒席热热闹闹地开席了,喝酒的人吃得开心,小孩子乐得满祠堂跑,每个人的脸上笑得像一朵花。这种乡俗一直保留到至今,叫吃“灯酒”。

  村里的年轻人结婚,以能上祠堂为荣。尤其是姑娘出嫁,那些名声不好的人想在祠堂里出嫁,家族里的前辈会一致反对,说有辱门风。婚礼是人生的一次盛典。每逢男子娶亲,由族长公主持,新郎出门迎亲必定先上祠堂拜过祖宗,然后,再去女方娘家接新娘,新娘回来了,又要去祠堂里举行结婚仪式。祠堂里要贴上婚联,点上一对红烛,地面扫得一尘不染,鼓乐与鞭炮齐鸣,祠堂里热热闹闹喜庆洋洋的。村里的男女老少早已等在祠堂里看新娘,一对新人在众乡亲的见证下完婚了。

  村里的老人上了花甲是一件喜事。家里的晚辈会在年三十很恭敬地到祠堂里上香作揖,燃放一挂长长的鞭炮,告慰祖宗,张家的子孙幸福安康,福寿绵长。老人做大寿也会来祠堂里上香,青年学子金榜题名也会来祠堂里放一个挂鞭炮报喜。

  村里的老人过世了,最后一站是在祠堂里停留。只有上了花甲的老人在家中安人谢世,才有资格享受这种待遇——灵柩设在祠堂里,他的子孙在祠堂里祭奠。还会在祠堂里大办丧宴,一个老人就这样风风光光地被子孙送上了祖坟。

  现在改革开放了,村里的壮劳力各奔东西在外谋生,生活更加富裕,在祠堂后面像雨后春笋一样出现的小洋房,把故乡装点得格外美丽。故乡的祠堂,它知道张家的后代一代比一代强。只要有祠堂在,村里祖祖辈辈的人都明白我们同宗同祖,一脉相承,都是同一个祠堂的子孙。愿故乡的祠堂人丁兴旺,财源广进,万世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