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助学金申请书(2)

时间:2021-08-31

大学助学金申请书 篇4

  尊敬的校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是商业保险系保险实务1班的,我来自辽宁省丹东市一个偏僻的小镇上,父母都是工人,靠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生活。但是艰苦的生活并没有影响我求学之路。自入学以来,我一直刻苦学习,省吃简用,化压力为动力,化爱为能量,无时无刻不再努力着,各门功课均达到优良水平。大一我就考取了代理人、经纪人、公估人等证书,大二更考取了国家理财规划师,已连续两年获院奖学金。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我的家人宽慰,用良好的成绩来回报帮助过我的亲人和朋友,来回报国家和社会。

  我的家庭有五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我。由于单位效益很不好,父亲待业多年,因教育水平不高,外出打工也只有微薄的收入。爷爷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常年需要人照顾。奶奶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脂肪肝等多种疾病。每年都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我父母那点时有时无的工资是我们家庭的全部依靠。现在,母亲经常都会头痛、四肢无力,看不清东西,更加不能承担体力劳动了。有一次,妈妈的头疼的非常厉害,在我和爸爸的强烈要求第一次去了医院。经过初步检查,医生说,可能是长期的劳累和营养不良所致,若想进一步确诊,还要经过很多检查。然而,妈妈为了给家里省钱,给我留点学费,坚持不再做检查,也再不去医院了。

  今年6月学校组织06级学生进行实习,我应聘在深圳保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每个月有一千八百块的工资。但在深圳这种高消费城市,我每个月除了要交500块的房租,还要另交水电费、物业管理费、电话费、公交车费,1800块所剩无几。尽管如此,我依然努力减少开支,本月10号,我去银行取出辛辛苦苦积攒的800块钱准备先支付部分学费,却不幸在路上遭遇抢劫!现在不但身无分文,还要向同学借钱买火车票回长沙补办身份证、学生证、银行卡等等各种证件,既要扣工资,又因此支出了大笔费用。这无疑使我家原本困苦的生活雪上加霜!

  我知道我们必须在12月31号前把所签学费全部交清,可5000多的学费是我这两个月不吃不喝也攒不出来的。家里已经背负了上万元的债务,我能上大学,多亏了我的父母、亲戚,朋友,可对于一个原本贫困的家庭,借钱是很困难的。我知道现在父母一定又是为了我遭受了许多的冷嘲热讽、白眼、闭门羹。每每念及这些,我总是心存深深的愧疚,惟有以加倍的努力学习来报答他们。

  虽然我的家里非常贫困,但我对生活、对未来仍然充满了希望。在校期间,我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热心帮助同学,曾任院团委网络部干事,系刊《窗口》文字及美术编辑,并多次组织参加了学校大型晚会和活动,获过学校演讲比赛三等奖。我因自己家境贫寒,深知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因此在我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愿意去帮助那些和我一样贫困的人们。我也是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员,5.12地震期间我不但随学校一起捐款,还捐献了学校发的一套被褥(实在没衣服可捐),并在潇湘晨报社义卖报纸。我愿意回馈社会,也立志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本不愿给学校添麻烦,,但我现在真的十分需要领导、学校、国家帮助我,帮我和我的家庭度过难关,让我能有幸和其他的同学一起顺利完成学业。 我满怀热血感谢党和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关心。真诚希望领导给我一次机会,一解我求学之路的燃眉之急。我会以200%的努力去拼搏,积极上进,来回报国家,学校对我的关爱!

  再次真挚的感谢各位领导。

  此致

敬礼!

  20xx年x月x日

大学助学金申请书 篇5

尊敬的领导:

  我是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造价xx班的xx。我来自安徽的一个贫困的小镇子。由于我们那的经济不发达,在我们那儿不要说大型的工厂,就连一些小型的工厂都没有几个。居民的主要收入便是守着几亩薄田生活,完全受老天爷的脸色生活。但是往往会有一些洪涝旱灾而导致收成不好,这就造成在我的小时候,根本就没钱买新衣服,就是过年的时候,都只是把比较新一点的衣服洗干净来穿。所以那里的人均收入不高。而且我们那儿的日常生活用品特别贵,在我们那边,不论是蔬菜还是肉类,都是很贵的。一个月能挣到的钱仅仅能维持一般情况下的日常生活,毕竟我们那儿每人平均一个月能挣到的钱也就六百左右。而一家如果有俩个劳动力,一个月也就一千二百元,在我们那儿一个月吃饭就需要六七百,再加上一些必须的亲朋好友之间的行情大约是俩三百左右,而且每家都至少要每月花一百在小孩子身上,因为我们那儿穷,所以只能靠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读书,才能走出我们那个贫困的小镇子;只有读书,才能不再从事父辈们所从事的体力活;只有读书,才能在以后找到一份比较不错的工作;只有读书,以后的日子才不会辛苦。所以基本上每个家庭都努力培养自己家的小孩子,在小孩子身上花钱都毫不犹豫。我家中有六口人,父母文化浅薄,在家附近的市场里卖菜,由于多年的劳累,父母两人身体状况十分差,而且收入低微,所以全年收入十分微薄,爷爷与奶奶都已经年过80,没有了劳动能力,姐姐和我都在读书。全家只有俩个劳动力,却需要养活六个人。所以家庭生活很困难。

  在我出生的那年国家对计划生育要求严格起来,每家每户只允许生一个小孩,可能由于我家在农村,所受到的封建思想比较严重,爸爸妈妈在家中偷偷生下了我。但是难免被计划生育办公室的人知道,所以那时家中便被罚款了好几千。那个时代的几千块钱对于一个不富裕的家庭来说可不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甚至家里连祖房都卖了才将钱凑齐。我记得在我稍微大点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要好好学习,不要浪费家里的钱。我当时不是很懂,就问妈妈为什么,她就告诉我;小时候我们家有多么不容易。在妈妈刚怀我的时候,家里没钱买营养品。当时妈妈也吃不下什么东西,爸爸和家里人都非常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到那时别说鸡汤,肉汤都没得喝,后来实在没办法,就熬着米糊给妈妈喝,说着说着,我情不自禁地被妈妈的话所感动了。原来那时家里是多么困难啊,而听妈妈的口气,似乎在诉说一件极度平常的事,当时我就在心里暗暗发誓,要好好回报父母,为了他们能在晚年安享幸福。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都在家中务农,91年和98年发了俩场洪水,安徽属于重灾区,所以我们那儿洪水很厉害。由于家中当时务农,所以损失相当大,而政府给每户一点补助金之后就不再管我们,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为了解决生计问题,爸爸妈妈决定到小镇上找活干。我和我的姐姐是在农村长大的,那时我们那儿方圆几十里地就一所小学,我和姐姐每天走着泥泞的土路去上学,在那时爸爸妈妈已经出去找活干了,我和姐姐那时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那时爸爸妈妈尝试了很多的事,吃了很多的苦。一直到我十岁以后才安动下来,但是家里的劳动力就只有爸爸和妈妈,而母亲又体弱多病,所以每年的收入只有两万元,人均收入只有4000,也就只能解决温饱问题。

  由于爷爷奶奶年迈,体弱多病,爷爷还患有残疾,常年躺在床上,而且经常要到医院看病,爷爷奶奶得病也是常年劳作遗留下的后遗症。刚才上文提到,爷爷有残疾,奶奶年迈,体弱多病。所以小时候的我家里没人照看。只能托给远在芜湖市的外婆家照看。那时候没公交车,爸爸就骑着自行车载着妈妈去外婆家看我,一般的天气还好,如果刮大风或者下大雨就非常非常辛苦。那时的情景虽然我记不得了,但我可以想象那种情景太让人心酸了,所以我决定以后不能让他们再这么辛苦了。还记得小时候,爷爷那时腿还是好好的,他每天都在田间劳作,有时连中午饭都不回去吃,只为这一年能有一个好收成。按理说,天道酬勤,我家的日子应该越过越好,但是事实总是残酷的。六年前的那个夏天,也就是我踏入初中的那一年,因为暴风雨来临,爷爷为了让刚收的水稻被雨淋到,冒着雨站在梯子上用薄膜盖住水稻,但是不幸的事发生了,爷爷从俩米高的梯子上摔了下来。那时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很不幸的腿部骨折,老年人骨头恢复很困难,而且那时家里又没有钱给爷爷一直留在医院治疗。自然而然,爷爷落下了病根,造成了今天的残疾。但是随着爷爷奶奶的年纪的增大,爷爷和奶奶的身体变得愈来愈虚弱,经常要去医院,而每次的费用便成为家中的又一经济负担,仅最近两年的致病费用就达到了3万多,而我和姐姐从小读书到现在,爸爸妈妈总是说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家里贫穷的状况,所以尽管家里很困难,但是爸爸妈妈坚持让我和我的姐姐上学。昂贵的学费又让又成为家里的一个重大经济支出。

  由于收入不高而且支出太大,导致家里已经是负债累累,亲戚们已经做了他们能做的一切,没有多余的钱能借给我们了。其实早在在我升入初中的时候,家里的经济状况就越来越糟,但家里为了我和姐姐的学习能进行下去,不得不向亲戚们借钱。在我读高中时舅舅便开始借钱给我家,舅舅很大方,每次开口借钱,舅舅都毫不犹豫。有钱时借个三千四千的,就算经济不是很好时,舅舅也会凑钱给我们。但是舅舅家也不富裕,他也有自己的生活,舅舅还要集钱买房子,而且舅舅每个月的工资也不过是一千元钱。借了我家几万块钱之后便没有能力再接济我家了。妈妈不愿再向舅舅借钱,希望靠多工作来挣些额外的钱,可是挣来的钱微乎其微,最后不得已的情况下,爸爸向外公开了口借钱。

  外公从我很小时就很疼我和姐姐,但是就在外公为了解决读书问题,我已经申请了助学贷款,但是每次听到爸爸妈妈说:''你一个人在外面不要对自己太苛刻了,你想买什么就自己买吧,别太在乎钱,钱我们俩会挣的。你把你自己照顾好就行了。''也许是父母们对与儿女的关爱,他们总是把最好东西留给我们,每当我听到这句话,我都回感到阵阵心痛。一种欲摆无奈的心情。我只愿为他们减轻些负担。这一千元的助学金对我来说能解决家里的困难,能给父母减轻一些负担。家里的开销那么大,父母已经很辛苦了,我不忍心再给他们增加负担,我已经长大了,我想靠自己来帮助家庭,所以我再次向学校恳求申请贫困生助学金,我希望自己能全新投入学习,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并且在学校里勤工俭学,减轻父母的负担。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