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作文(2)

时间:2021-08-31

生活作文 篇2

  闷热的天气,烦躁的心情,没有朋友间的交游,只有书山中的跋涉,也许,这日子过得太无聊,太乏味,太苦了!

  忽地想起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不禁有些疑惑:借讲学之机到各地游览,但不用操心饮食住宿车船票之类的俗事,依然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怎么谈得上“苦旅”呢?原来,苦的是沉重的人生,苦的是我们怅然若失的面对,义无反顾地背负这些重量的叹息,这苦,苦得有几分沉重,有几分责任。

  周作人的书房先叫苦雨斋,后叫苦茶斋,都脱不了一个“苦”字,苦的是什么?是“唯觉留得残荷听雨声”,听雨的枯寂?还是“唯觉两腑习习清风生”,品茶时的闲适?还是两者都是,抑或都不是?他后来跟了日本人,也许有他的苦衷?不过,他最后倒是越发苦闷了,只好写些饮食的文章聊以自娱。这苦,苦得有几分无奈,有几分悲哀。

  生活中苦味的食品本不多,再除去黄莲等难以入口的,也只剩下了杏仁、莲心、苦瓜等不多的几样了。可奇怪的是,东方人爱品的茶,西方人爱喝的咖啡,其味道竟出人意料的一致,都是苦。这也许是巧合,但也许是一种信息,传递和表达着一种普遍的体味和感受。记得读过一篇关于酒坊的小说,文中的百年老店酿出百里闻名的美酒的不传之秘是在酒坛中加入几枚奇苦的苦楝子!这苦,苦得有几分缥缈,有几分神秘。

  庄周说,不顺其自然就是苦,有为就是苦,无为才能清静而安乐。释迦牟尼说,生老病死都是苦,苦海无边,回头是岸,阿弥陀佛。又有人说,上了年纪的农村老太太大多喜?quot;苦“戏,常常走上几十里路前往,而且每看必哭,哭完后第二天又去看同样的戏,乐此不疲。道士、僧人和老太太的生命航船都已驶入风平浪静的港湾,可他们却始终不能割舍那份”苦“。也许,苦已经成为一种必需?没有苦的生活,也许像没放过盐的菜肴一样淡而无味吧。这苦,苦得有几分渴求,有几分满足。

  泥土的味道是苦涩的,海水的味道是苦咸的,树林中清新的空气也有着一丝苦津津的味道。这苦味的大自然,孕育了人们交织着各种苦痛的心灵,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而这一切,竟都是苦的!这苦,苦得有几分博大,有几分深。

  如今已高三,高三是”苦役“的代名词,一切都围绕着苦,苦题目,苦分数,苦个好大学,一切都是苦。老师照例给我们出个题目《别忘了,给生活加点苦》,其用心也是良苦的。除了让我们苦中取乐之外,还要让我们知道,其实,苦本身就是乐的源泉。苦,正是如今高三生活的幸福所在。今天我们拥有苦,明天,我们将拥有受用终生的财富!

生活作文 篇3

  提到作文,不少学生感到头疼,每天都是如此,真的没什么可写。

  其实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动活泼的,有血有肉的,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源泉,如果学生的习作能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那么他们的作文就会写得容易,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那么,学生的习作怎样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呢?

  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

  在生活中,心态很重要。你想想,假如一个孩子,整天埋怨作业多,起得早,妈妈做得饭不好吃,谁都对不起他……整天是“太糟了!”“糟透了!”“真倒霉!”这样的孩子永远没有快乐的时候。满眼灰暗,干什么首先抱怨,他还能看到生活中的美吗?还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吗?

  相反,一个孩子对什么都好奇,整天满怀激情,面对失败和困境,具有“太好了”的良好心态;面对困难,大声说:“我能行!”与人相处,会关心人,为别人着想,看到谁有困难会说:“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这样的孩子永远有一种成功感,因为,成功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自己。这样的孩子心里充满了阳光,无论做什么事都积极向上,写作文时同样能快乐对待。

  不同的心态导致不同的对待事情的态度。良好的心态,能使你干什么都充满活力,都能快乐去做,也自然能把事情做好。因此在生活中要注意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感受生活的快乐,发现生活的情趣。

  其次,在平淡的生活中发掘素材

  处处留心皆学问,我觉得也可以说处处留心皆素材。年前年后,小升升的文章就是很好的说明。他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在平淡的生活中挖掘素材,写出一篇篇美文。

  昨天弟弟带着侄女(二年级)来城里看演出。中午在我们家吃饭。弟弟想带着孩子去旅游,给孩子找日记材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时候,才会做出什么样的作文。”这是一个不错的注意,带孩子出去,开开眼界,自然能找到写作的素材。我很赞同。话说回来了,没有时间去旅游,孩子就不能写日记了?培养孩子在平淡中发掘写作的素材更重要。

  我拉着侄女的手,让她坐到我的腿上。侄女特别眼生,见到生人,连话都不敢说。见了我,也是扭扭捏捏的。我搂着她说:“佳雨,每天都会发生许多事,都可以作为写日记的材料。今天不就有好几件事吗?你和爸爸、哥哥来城里看节目可以写,来姑姑家吃饭可以写,你和哥哥那么投入看动画片可以写,今天晚上要烘旺火这也可以写呀。烘旺火的时候,你多添点儿柴,让火烧得旺旺的,让你们家今年福气旺旺的,财运旺旺的。你呀还可以向火里扔些炮,噼噼啪啪的炮声多让人快乐!”

  日记的材料就在生活中,低年级学生小,自己不会找,家长能循循善诱,孩子就容易度过这一难关,能在平淡的生活中发掘写作的素材。

  第三,抓住细节,融入真情

  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日记的素材,这是可喜的进步。怎样写好呢?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家长的引导很重要。引导孩子写作可以分三步:

  第一步,问。

  家长把准备让孩子写的事变成一个个问题。让孩子根据问题回答,降低写作的难度。比如昨天我引导侄女写来城里看节目,提了这么几个问题:今天早上是你自己醒来,还是爸爸把你叫醒的?哥哥怎么喊你?你心里怎么想?起床速度快吗?坐在爸爸的车上,一路上看到什么?心里怎么想?到文化城看到什么?想说什么?让爸爸抱着你看节目了吗?(没有。一开始看不到,爸爸领着我转圈找位置,终于找到一个位置,我站到那儿看的。)你看了什么节目?可以用“有……有……还有……”句式说。你最喜欢什么节目?看了今天的表演,你想说什么?

  侄女胆小,有时候问半天不说话。孩子走路需要学,拿筷子需要学,写字需要学。孩子写文章需要训练毋庸置疑。在训练的过程,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比如我问道:“你最喜欢哪个节目?”“武术。那几个小孩一下子连着翻好几个跟头。”“你怎么想?”孩子不说话了,引导引导:“人家能连续翻这么多跟头!是不是很吃惊?”“嗯。”“人家表演这么好,你想说什么?”“你们表演真棒!”虽然有点套话,可是敢于说就是进步。“这句话当时你说出来了吗?”“没有。”“只是自己在心里称赞人家表演好,这就是你心里的想法。”耐心引导,让孩子动脑思考,经过训练,他的小脑瓜会越转越灵活。

  把作文问题化,不仅降低难度,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写作,还容易抓住细节,让文章感情更细腻,还有利于发现孩子们的思维亮点,扑捉孩子们的新奇思维和想法,诱导他们写出幼小心灵对生活的认识和看法,这样的作文才会激发孩子们认识世界的兴趣和热情,才会真正起到作文的教育作用。

  第二步:说。

  提问之后,在孩子心中已经有了印象,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把这件事说出来。刚开始孩子一定会结巴,前言不搭后语,丢三落四等。一定要有耐心,细心引导。当孩子句子不通顺时,引导孩子说通顺;丢下重要的细节的时候,可以再用问题提示;孩子用词不当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用哪个词更能表达感情……

  孩子学习语言要有一个过程。就像孩子学走路一样,刚开始要扶着孩子走,慢慢才能放手。和孩子牵手,引领孩子走向优秀。

  第三步:写。

  孩子能说会说之后,就开始动笔写。写的过程中,是刚才说的升华。思路再一次梳理,语言再次综合斟酌,细节再润色,情感再真切些,文章结构安排再合理点儿。经过写的精雕细琢,一篇好文章就可以出炉了。

  对已经有写作功底的高年级学生来说,不需要家长这样一步步引导,可以在头脑中像放电影一样想一想,找寻精彩的、感人的给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把这些内容定格放大,仔细“看”好每个细节,接着慢放重现,仔细想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头绪。这是打腹稿的过程,打好腹稿,写起来就轻松自如了。

  写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孩子付出艰苦的努力,需要给孩子创设一个遐想的空间。高尔基曾说过:“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能燃烧起来,而使它成为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劳动,再劳动。”写作没有诀窍,只要做生活中的留心人,经常积累语言,经常动笔写作。厚积而薄发,你的写作天赋的火花就能燃烧起来,就能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把多姿多彩的生活展示给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