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生活_随笔散文700字_高中作文(3)

时间:2021-08-31

品味生活_随笔散文700字_高中作文7

  生活像一道菜,你就是厨师,酸甜苦辣需你自己去调味。生活像一本书,让人百看不厌,从中也学会了许多。

  生活也像那些装咖啡的杯子,我们不能只注重其外表的华丽而忽略了其中咖啡的味道,也就是说忽视了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若没有生活,就难以感受到亲情的可贵,爱情的甜蜜,友情的仗义,恩情的感动。虽然有时生活会像一杯白开水,但你一定要相信是杯中的糖沉入了水底,你一定会越品越甜。虽然有时生活像一杯苦咖啡,但你一定要怀着欣赏的心态去品,你一定会越品越香。虽然有时在生活中会遭遇挫折,但你一定要相信只是天使暂时离开。如果你向上天寻求帮助而上天没有给予回应,说明上天相信你的能力,相信生活中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你会成功的。

  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人们脚步匆匆,似乎一切的奔走只为求取那囊中的“面包”,甚至连欢娱都充满了迅速与等价。忙忙碌碌,多少人行色匆匆?背负着太多的“面包”追求上路,真的不会被那过重的负荷累倒吗?一盏灯,一杯茶,几页书,让灵魂得以提升,去探索心灵的净土,使自己的心在社会的纷繁中不受干扰依然平静如水。

  停下你的脚步来,给自己一些时间品味生活,感受生活的真谛。到那时,你会发现路边的风景也是别样美丽,生活中的一切都那么美好!停下来给自己的生活添一笔绚丽的色彩!

  用灿烂的阳光,翻飞的翔歌和悦耳的鸣声酿一坛文堂之酒,与生活干杯,享受这一杯微醉的感觉。酒的醇香,甘冽的烈性自然也是生活中所蕴藏的味觉。

  我庆幸我能够享受生活的乐趣,听到鸟语,嗅到花香;我能看见高山流水,奔流不息;我能行走在天地间,感受世间真情。

  学会品味生活,享受生活。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帮助你走向成功,那些伤害你的人可以磨练你的意志。回报社会,让你的生活添一份光辉。一个乐观的态度回赠你一个美好的时光,乐观面对生活才能调出最美丽的颜色,才能描绘出七彩斑斓的人生之梦。

品味生活_随笔散文700字_高中作文8

  不管是金杯玉盏也好,还是瓷碗泥杯也好,其本质不过就是盛水的容器。而用这两种器物喝水的人却都没有尝到甘甜,是因为他们均被外物所左右,所以他们没有品到人生的真味。而用手捧水喝的人却品到了井水的甘醇。所以,只有不受外物所左右,才能品到人生的真味,享受生活的乐趣。

  “不以誉喜,不以毁怒”。居里夫人是世界上知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更是世界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她视名利如浮云。她准许她的女儿玩弄她的一枚金质奖章,并说:“荣誉这东西只是玩具而已,只能玩玩,绝不可以太看重它……”居里夫人真的是“不以誉喜”的淡薄名利之人。她没有受到外物的左右,因此虽然困苦,仍觉得甘甜。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陶渊明意识到“既自以心为形役”时,便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官场,回归田园。他明白“以往之不谏,来者之可追”,他并不羡慕金杯玉盏之人,也不像是瓷碗泥杯之人,他甘做用手捧水之人,宁愿品味生活中那份淳朴的甘甜。因此,他也没有被名利、外物所左右,品到了生活的真谛,享受着登高舒啸、临流赋诗的乐趣。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懂得放下那些该放下的,让自己的心灵轻装上阵。古老的埃及匣子,相传是用来称量心灵的重量的。如果一个人的心灵是欢快的,心灵的分量就会很轻,这个人便会升上天堂;相反,如果心灵很重,被欲望名利填满,这个人便会落到地狱。心的容量是有限的,不要被名利所塞满,要不心就难以飞上蓝天。不要被外物所左右,不要总看重那所谓的金杯玉盏,不妨试着用手捧水,去品味生活的真谛。卸下心中的那一筐叫做名利的包袱,轻装上阵,去体会那生活中的心旷神怡。

  其实生活,不必要为了名利去忙碌终生,但又不是让你碌碌无为终了一生。拼搏是一定要有的`,要懂得去感知“拼搏”这一过程中的汗水,只有真正拼搏过的人才会发现这汗水也是甘甜的。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在平凡又不乏拼搏的生活中去品味生活的真谛,不必羡慕金杯玉盏的生活,做一个用双手捧水喝的人有何不好呢?

品味生活_随笔散文700字_高中作文9

  同事们听说曾老师得了肺癌都很诧异,曾老师拒绝朋友们的探望更让我们困惑不解。

  曾老师还不到五十岁,身体一向很好。住院前两天,她还在上课。尽管胸闷有一段时间了,可曾老师并没在意。她不愿为了这点不舒服请假,她不想耽误教学,直到一个同事发现她咯血了,硬拉她去医院检查。检查的结果是肺癌晚期。

  曾老师不仅爱岗敬业深受学生喜爱,而且持家有道教子有方。无论什么时候,你到她家里,看到的总是井然有序,简洁而温馨的情景。曾老师烧得一手好菜。她经常邀请家住外地的单身老师周末到她家小聚。单身老师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按常理,众口难调,可曾老师烧的菜,他们个个都觉得香甜可口。

  曾老师的女儿曾是江西省高考的文科状元。很多家长向曾老师请教教育孩子的方法,曾老师说:“我真的没刻意做什么,我只尽力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乐观自信,让孩子热爱生活。”有的家长认为这是空话套话,曾老师不愿把绝招说出来;有的家长认为,这正是教育孩子的真经。

  曾老师热情开朗,为人和善。朋友们听说她生病都想去探望,可她一侓拒绝。有好几拨朋友已找到病房门口了,曾老师硬是让丈夫或女儿把他们挡回去了。朋友们奇怪她怎么变得如此不近人情,她女儿也觉得母亲做得过分。曾老师拒绝探望,是怕麻烦朋友们,还是不愿意朋友们看到她的“惨状”?是患绝症后的自卑自闭,还是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达对美好人生的眷念?

  患病半年后,曾老师静静离开了人世。遵照她的意愿,葬礼极其简单,几个亲人悄悄把她的骨灰安葬在贺家山上。

  同事们谈论逝去的亲友的时候,想到的多是悲伤的情景,可我们偶尔谈到曾老师的时候,脑海里浮现的是精明能干快乐健康的形象。

  曾老师去世三年了,可她仍然以美好的姿态活在人们的记忆中。曾经对曾老师拒绝探望困惑不解的我们,猛然领悟到,这正是曾老师的过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