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趣事作文700字(2)

时间:2021-08-31

新年趣事作文700字 篇4

  要过年了。 在我们家,过年最重要的不是买新衣、备年货、看春晚,而是贴春联。 俗话说“二十八,贴花花。”这个花就是指贴春联。妈妈告诉我,在古代,贴春联是民俗。尤其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渐渐地桃符就由红纸代替了,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爸爸妈妈对春联的内容也一向十分讲究和挑剔,买不到合适的,宁愿自己创作动手写,也不愿随便贴一些保险公司赠送的春联,或者到街上买一些大富大贵的春联帖出去。但是妈妈爸爸自认为毛笔字写得不算太好,怕贴出去丢人,所以就请别人帮忙写。 如,20xx年是举国上下喜迎奥运之年,我们家的春联是这样的:“扬眉吐气智迎奥运,福娃妮妮喜到咱家。”春联贴出后,顿时迎来一片叫好声。因为妈妈拟的春联中,巧妙地把我的大名“张智扬”、小名“妮妮”和“奥运”都融了进去,很是与重不同。

  X年的春联是这样的:红梅映雪新春丽,丹风朝阳淑景新。也很不俗。 虎年的春联至今还没有着落。因为今年妈妈爸爸的工作一直很忙,头都要爆了,直到今天才决定带着我一起去街上买春联。 到了体彩广场,卖春联的摊位很多,我们来来回回走了好几趟都没有挑到满意的。突然我发现一个老爷爷坐在街头,前面摊着一个桌子,旁边有很多大红纸,我就对爸爸妈妈说:“快看,那边有人写春联儿!” 爸爸妈妈带着我到了那位老爷爷旁边。他写得真好哇,虽然字有些潦草,还带了一点繁体字,可是周围人都夸他写得好,由于他的生意很好,旁边围了很多人,都来这里写春联了。我还看到对面也有一个人在写春联,但是生意差,根本没有几个人来让他写春联,随后那个人就收摊走了。 等了半个小时才轮到我们,我们把爸爸妈妈冥思苦想的春联拿了出来,但是字有些太多。老爷爷虽然有70多岁了,但脑子不笨,既然裁好的纸写不下,难道就不能再根据我们的内容重新裁纸写吗?

  纸裁好后,只见老爷爷运了运手腕,把毛笔蘸足金粉水,一气就写完了,我都看得要走火入魔了! 瞧,这就是我们今天写的春联: 上联:梅红竹绿送走信阳腊时冬 下联:燕线莺梭织就淮南二月春 横批:万象更新

新年趣事作文700字 篇5

  如果你想问我的新年趣事是什么?那你可就难到我了。因为我的新年的趣事实在是太多了;我先不必说新年收利市,也不必说和伙伴们一起玩“枪战”,单是说我们村的传统礼节“吊杯珓”就有无限的趣味。

  今天(新历12月11日)是本村举行“吊杯珓”的日子。你看,人们脸上是含笑的,心里是充满信心的。因为他们想明年让菩萨到他家里去坐;因为如果菩萨明年到谁家去坐的话,那谁家就年年行好运。

  现在“吊杯珓”大赛正式开始,这场比赛就好像自己在踢足球一样。现在我们大家正在“热身”阶段——先拜拜菩萨。

  接着也就是我最搞笑的时候,也是白热化的阶段开始的时刻。大家有顺序地跪在凉席上拜菩萨,然后接过酒杯喝一口酒,最后再接过两个粽子就可以出去玩一玩。现在终于轮到我出场了,突然间我的“粉丝”们开始欢呼起来,大家都异口同声地大叫我一口气喝完米酒。我当然不能让我的“粉丝”们失望了,于是我接过酒杯就一口气喝完米酒。这时,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了。原来我都被我的“粉丝”们给骗了;因为规矩是喝完米酒后还要留一点点,可我全都喝完了,一点也不剩,怪不得大家都笑了。唉,我真是太没面子了,全场的目光都是在投向我,我连忙拿了两个粽子走了出去吃了。

  不一会儿,总决赛开始了;我们无论是大人、小孩都开始不留情面给别人,大家都开始PK起来了。因为大家个个都是“吊杯珓”的高手,所以个个都是势均力敌;比喻说有的人吊到5个、4个、3个、2个还有的就是菩萨不给面子一个“杯珓”也没有吊到。突然间爆出了一个大热门,一吊就是8个,我们大家都认为菩萨明年去定他家了。但是谁也不知道我才是高手中的高手。我为了要找回刚才的面子,我决定一定要让菩萨去我家坐。一个圣杯就打响了比赛的开始,我先以60公里秒的速度去拜,就很轻松地拿下了4个“杯珓”;接着我再以120公里秒的速度去拜,就勉为其难地再次拿下4个“杯珓”;最后我再以360公里秒的速度去拜,就艰难地再次拿下4个“杯珓”;这次我以12个“杯珓”的成绩成为本村有史以来第一个有12个

  “杯珓”的“杯珓皇”。你说我能不高兴吗?

  这就是我新年单单的一件趣事!你的呢?愿意和我一起分享吗?

新年趣事作文700字 篇6

  数起春节最开心的事,我们男孩子无疑是放鞭炮。放鞭炮是孩子们乐趣,现在还能清晰记得孩提时代。每到大年三十晚上,提前让妈妈把新衣服准备好,放在床头,准备早上起来穿。一年难得做一次新衣服,穿新衣也是很能让人兴奋的一件事情。更让人兴奋的事是准备早早地起来拾鞭炮。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孩子的鞭炮都是大人买的,摔炮、拉炮、捏炮、礼花等什么都有,不操心没炮放。那时候一家一户的都是买个一千二千响,算是应应景,那顾得上孩子们啊!但再穷也抹杀不了孩子们爱玩的天性。孩子们总能找到他们的.娱乐所在。

  头天晚上把鞭炮放在火炕上焙一焙,以免鞭炮受潮、拉不响。过去的人讲究多,这鞭子不响,说不一定来年会走背运!如果大人不讲究的话,在放的时候可以偷偷地截下来一小段,拆开来,留着以后慢慢放。但那时大人很少让孩子们这样做。

  无奈只有三五个同伴,提前商量好,早上起来先把自家的鞭炮拉了,然后再相互结伴一块儿去拾别人家放完没响的鞭炮。那场景,像一幅图,现在还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中:东边邻居鞭炮响了,赶快跑到东边,穿着新衣服,摸着黑,西边谁家鞭炮响了,赶紧的,跑向西边,大半个村子,几乎让我们跑遍了,三五成群,也不知道害怕,记得那时候没有月亮,天很黑很黑,村子里没有路灯,跑到各家各户院子里才会看到有电灯明着。好冷好冷的天,跑得全身出汗,透过灯光可以看到每个人头上都在冒着白烟儿。天亮了,每个人的衣服兜子里,都装得鼓鼓的,满满的,一边相互炫耀着收获,一边在嘴里诅咒着某家大人的抠门,竟把鞭炮放在大荆条篓里拉,这损招真想得出,害得我们没炮拾。

  接下来就更好玩了,有焾儿的放一块儿,没焾儿的放一块儿。有焾儿的就放,在树洞里放,在墙缝里放,凡是大人想不到、感觉不可思议的地方,孩子们都觉得很有意思:雪地里,瓶子里,窗台上,牛背上,甚至是牛粪上,都放过炮。如果跑不及,就会溅一身的牛粪,到家注定要挨骂,所以更有刺激性。没有焾儿的,就从中间掰开、一分为二,点着呲花,或把炮围成一圈儿,或围成各种造型,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你点着我,我点着你,看谁点着的炮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手上脸上都是黑黑的,大人准会嗔怪道:又玩成花狗脸儿了!

  新衣服没穿几天,袖子上,衣角边,裤腿上,都会烧一个一个的小窟窿,当然又少不得再挨一次骂,但心里还是美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