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作文(3)

时间:2021-08-31

七夕的作文7

  七夕调的织就着属于青丝绕,如瀑般轻垂,在风中随心的打着千千结。一身轻纱罗裳,有暗香盈袖。纤指凝眉间香汗淋漓,一针一线间勾勒着天边最美丽的织锦--晚霞。花残又涅,谢了昨宵,红遍今朝。叶落又重生,徘徊在流年的十字路口,又在为谁做着神秘的停留?时光荏苒,晚霞依旧,而你在淡然无语的针织房里,又在单自己的什么呢?

  泪水再一刻不愿的流满土地,那满地懵懂的叹息,在此刻的烈日下又一次受到无情的鞭笞。又仿佛在昨日,你依旧是那个懵懂的牧牛郎,除了忠诚的牛,再无任何的亲情可言。

  两颗寂寞的心,在黑夜里偶然邂逅。瓜棚李下的窃窃私语在风轻云淡的月空下孕育,一段千古莫摧的仙凡之恋,在爱与被爱都变得略显麻木的时代里重生。皓月当空,亮如瑞雪的银河在万般无奈中生冷的阻塞,哽咽又哽咽。七夕夜,飞鹊遮天,彼此相依,比翼双飞,用爱延续着牛郎与织女的尘缘。

  见惯了盛衰的风风雨雨,以梦的姿态挥洒,在默然中拂过坍塌的古殿雕梁。而如今,古殿檐头乌鹊成群,聒噪淡褪了昨日风骚,繁华难耐凄凉。流年易老,多少楼台庙宇为之倾倒,休说当年荣与辱,只道是岁月流转,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去经年,几度夕阳红,那些流转在岁月里的爱恋如一首动人的歌,倘若有爱的地方,它便响起,不因风雨轻浮,岁月易老而有所犹豫。

  奈何桥畔,上一段尘缘未了,今生今世一回眸,你可曾忘记我?七夕又七夕,亲爱的,你是否为了我,悄悄许下爱的诺言?亲爱的,即便斗转星移,时空错乱,你也要记得,瓜棚里下仍是你我第一次牵手的约会。

  前日的七夕,坐在南下的火车上,一个人看窗外烟雾飘渺,风生陌路,夕照青山,风景瞬移。因长途的落座,满身的疲惫无处发泄,看了手机,又厌烦的关闭。七夕那天,仿佛一瞬般的久远,一瞬般的陌生,平淡的令人几乎可以忽略。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离别的日子,相逢都成为了奢侈,哪怕一次,总会衍生出难以言出的美好。别离的人,定是因为思念多了几分幻想,借着距离总会屏蔽不完美的东西,除了沉醉在浓浓的爱里,其他的都是多余的。又是一年七夕夜,前不见飞鹊比翼双飞搭桥引路,后不闻瓜棚李下爱人窃窃私语眉目传情。一个人走在陌生的人生路口,默默的等候一段属于自己的爱情,坚忍等待的凄苦,吃着自己的饭,喝着自己的茶,且听风吟。

  七夕又七夕,也许都忘了有过何人在这样令人心潮澎湃的日子里走过,又有谁定格在美好的流年里,难以想起却又如此怀念?夏末的风跌在脸上,减了几分燥热,增了几分倦容,你转过身,再也无法找寻它的踪影,它只存在于你的记忆。

七夕的作文8

  1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2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 “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3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七夕的作文9

  “乞巧”

  前一日,女孩子取雨水井水各半,盛在碗中露天放一夜,再在太阳下暴晒半天。中午时,每人将绣花针,或用新扫帚梢代之,放在水面上,浮而不沉,然后观看针在水中的影子。或散如花,或动如云,或成雾形而巧妙者,认为是“乞得巧”。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

  “卜巧”

  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木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开始后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铜钱的有福,吃到木针的手巧,吃到红枣的早婚。

  “斗巧”

  女孩子们比赛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做巧芽汤,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做装饰品等等。 谁的手艺好,谁就得巧 。七夕前,预先备好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活动开始后,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即为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

  拜七姐

  在福建、广东及东南亚一带时兴“七夕拜七姐”。这是旧时女儿家的大节日。尤其广东,大伙儿摆七凑热闹,十分隆重。自汉代开始,一直到明朝都很盛行。

  听私语

  夜深人静,躺在葡萄架下、南瓜棚旁,听牛郎、织女说悄悄话。

  编鹊桥

  用麦秸编织或用彩纸剪辑成一座鹊桥,配以牛郎、织女,男孩、女孩、老牛、喜鹊等,置放案头或贴在墙上。祈祷后,拿七根绣花针,用彩色线来穿针孔,能够一次顺利穿过即为得巧。

  吃巧食

  用白面或糕面加油、糖、蜜做成各种糖果,称为巧食。作为七夕的应节食品,巧食包括瓜果和各式面点,各地风俗不一,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 “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送健绳

  江南江北都有七月七送健绳的风俗。传说喜鹊因搭桥让牛郎织女相会,急需大量绳子,当初为这对情人说媒的老黄牛,想起民间在端午节给小孩手腕拴彩绳以求健康,取名“健绳”的风俗,就发动人们献绳。于是大家相约在七月初七的前一天晚上,解下孩子手腕上的健绳扔到屋顶或窗台,让喜鹊衔去搭桥。

  扎像求福

  依照牛郎、织女相会的情节,在街头巷口用树枝等物扎成一对青年男女像,代表牛郎、织女,在像前敬献瓜果桃李。星河灿烂之际,若看到天河中有奕奕白气,闪耀着五色光芒,就被认为是牛郎织女相见的征兆。旧时此刻要下拜,乞求牛郎、织女赐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