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作文600字(2)

时间:2021-08-31

七夕节作文600字 篇4

  假日,是多姿多彩的,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有快乐的笑容,有伤心的泪水,有愤怒的呐喊……

  在七夕这天,我们这群小鬼也没闲着,一起去哥伦布广场卖我们的DIY作品。

  开张后,生意很不错。你看,姐姐兴奋地挥舞着一张“毛爷爷”,激动地对我们大喊:“看!刚赚的!”我们都高兴起来,毕竟,这是我们的第一笔大收入啊。这时,爸爸却提醒我们:“你们验钞了吗?”一句话,放佛在我们头上浇了一盆冷水。大家都紧张起来,围着那张百元大钞,翻来覆去地看,议论纷纷。“这个水印一点都不清楚啊!”“这个纸质好像也不对!”“这上面的数字好像特别胖啊!”……我们跑到对面的肯德基店里一验,果然,是张如假包换的假钞!听到这个消息,空气瞬间凝固了,我们一个个都沉默不语。我一抬头,突然发现姐姐那不争气的“金豆豆”噼里啪啦地滚落下来,她哽咽道:“骗子!骗子!大骗子!连孩子的钱也骗!”我们的心头都被压了一块大石头,喘不过气来。我心中那刚刚筑起的幸福堤岸,被失落的洪水无情地冲毁了。我又仿佛刚站在快乐高山,突然被人推下了沮丧深渊……看着垂头丧气的我们,妈妈鼓励我们,大家本来就是出来体验生活,增长见识的,“吃一堑,长一智”。

  我们擦干眼泪,重燃斗志,鼓起了勇气与信心,充满了干劲与力量,再次出发,在夜色、人群中穿梭,主动地推销我们的作品。打酱油的变认真了,胆小的敢吆喝了……我瞄准一个大姐姐,快步迎上去,用我甜甜的嗓音,展开了攻势,撒娇、卖萌,使出了浑身解数。“姐姐,你就买一个吧!”“姐姐,你看,买两个,放在床头柜上,一边一个,不是很好看吗?”……经过一番激战,大姐姐终于扛不住了,买了两个许愿瓶。我那个高兴劲啊,没法用语言形容。我眨巴着眼睛,眼底满是笑意:“姐姐,祝你快乐!”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们已经工作了四个半小时了,腿都不觉有点酸了。但是,看着我们的成果,一切都还是值得的。

  假日,像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五味杂陈。这个别样的七夕,有清风,有欢笑,有泪水,有成功的喜悦,有被骗的无奈,更多的是自我的肯定,成长的滋味,一切是那样令人记忆犹新,谁说我们现在的孩子只会吃喝玩乐呢?

七夕节作文600字 篇5

  七夕乞巧,是节日的主要活动。乞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是七夕节习俗。那么下面就由我来介绍一下。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山东、在济南、惠民、高青等地,陈列瓜果乞巧,等待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鄄城、曹县、平原等地是吃巧巧饭: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

  浙江、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广西。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广东。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以上,便是我为你们介绍的七夕节习俗。

七夕节作文600字 篇6

  1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2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 “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3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