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人启事作文(2)

时间:2021-08-31

寻人启事作文 篇4

  有奖找人,有奖找人,现在我急切地寻找一个人,拜托大家帮一下忙。

  这位为女性,年方十一,身高1。53,乌黑发亮的妹妹头,左脸有斜成一串的三颗调皮的小黑痣,右脸有一快胎记,胎记中间有一颗黑黑的痣。眉毛占地面积不小,不深不浅。眼睛虽不大,但黑白分明。鼻子略高。不大不小的嘴巴不偏不倚,正好坐落在鼻子的正下方,圆圆的小脸蛋红通通的,像个猴屁股!她兴趣广泛,吹竖笛,画画,做手工,……她都爱干,她不但兴趣广泛还喜欢看书,什么《儿童文学》,《快乐作文与阅读》,还有《安徒生童话》……数都数不清,家里都堆成小山了。她看了一遍又一遍都不觉得烦,天天都在书海里尽情徜徉是她感到最惬意的事,不过也因为看书惹了不少麻麻烦。记得有一次,她吃完饭后想先看一会书,于是便拿了一本《快乐作文与阅读》看。"滴答""滴答"闹钟响了,21:00了!哎呀!作业还没写呢!于是她急急忙忙地写了起来,写到了22:30,两个眼皮直打架,只好就先去睡了.早晨又老早起来继续写,可苦了她了!

  她还有一些多愁善感,虽不象林黛玉那样看见落花便流泪,但瞧见一条刚才还活蹦乱跳的小鱼现在成了人们口中的佳肴,小小的心里还是充满了感伤。她学习不错,做事干脆利落,但偶尔有点马虎,几次考试就因为一点小小的错误与100分擦肩而过,惭愧啊!惭愧!

  知道她是谁了吗?等一下,你找到她了吗?……谢谢,她就是张潇!您的奖品将在一星期里送出,谢谢!

寻人启事作文 篇5

  星期一,轮到我值日,可我又忘记了。老师以前已经提醒过我,因为总是有热心的同学替我代劳,所以我根本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下课时我依然和同学谈天说地,根本就没注意到黑板还没有擦。我正在发表滔滔不绝的个人演说时,突然听到有同学念道:

  “寻人启事:此人身高一米五,戴有一副黑边眼镜,声如洪钟,为今天黑板管理者,如有知情者,请速速上报。黑板:我已经很久没有洗澡了!我好难受啊,主人你在哪里?”

  我听完那拖腔拖调的“我好难受啊,主人你在哪里?”,忍不住笑出声来,一点都没想到我的值日工作忘了做。同学们见我“启而不发”,还傻楞楞地笑,都一起看着我笑得说不出话来。有人指着我说:“找到,找到'走失'的人了!”我这才明白“走失”的人是我!我想是谁出这个主意来“寻找”我?太不给面子了!哪知一看字体----那则寻人启事竟是我的好朋友李龙写的!我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我扫视了一下同学们,而同学们投来的'却是充满轻视、疑问、好奇的眼神,我无法正眼相对。不仅如此,还听到了小明说:“那不是我们公认的好学生、好干部吗?怎么那么不负责任,连擦黑板这样的小事也不愿意干。”小红说:“哟哟哟!三好生,你的黑板还没有洗澡呢?快去给它洗一个舒服的澡吧!”……我越听越羞愧,但又无言以对,只能默默地后悔。我反问着自己:我怎么这样没有责任心呢?我是一个称职的班干部吗?这时我就想起爸爸您常对我说的话:你总是“玩”字第一,这样是要吃苦头的!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是得不到大家的信任的!这才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第二节课下课时,我再也不敢忘记自己是值日生,第一件事就是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

  上课了,老师高兴地对大家说:“请看黑板——这是我为今天黑板管理者写的表扬稿!你们谁能读出来?”同学们看看黑板,什么也没有,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从他们的眼神中,看的出来他们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但为我写“寻人启事”的好朋友李龙提示了大家:“上节课没擦的黑板……”同学们这才明白过来,纷纷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不约而同地给了我雷鸣般的掌声。一时间我有了进了“天堂”的感觉,我偷偷地瞥了老师一眼,只见老师也给了我春天般温暖的笑容。接着,同学们纷纷为我“念”起了表扬稿,小明说:“赵浩乾同学知错该错,找回了他原有的'责任心',我们也找回了一个优秀的班干部!我们向他学习!”

  “啪啪啪”掌声再次响起。“感谢你----小主人,让我洗了一个舒服的澡!”“洁白的面庞离不开你,幸福的生活离不开你,谢谢你”……表扬稿不断,虽然没有小红的表扬稿,但她轻蔑地眼神变成赞许的目光。老师的眼光更是充满欣慰:“赵浩乾同学,他能知错该错,让我们向他学习!”“向他学习!”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我激动极了,上节课的难过荡然无存。

  多么特殊的一则寻人启事,多么特殊的一封表扬信!——你一定会这么说吧?是啊,我已经深深记住“责任”这两个字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同学的善意帮助,在我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

寻人启事作文 篇6

  读寻人启事的时候,女儿正坐在长椅上,浓浓的树阴牢牢地笼罩着椅子,就像母爱,寒冷而郁闷,女孩无言。

  用女孩的逻辑来奖,母亲不疼她,母亲除了爱好挣钱外,最大的偏好就是苛求她。必须、不准、专制、独栽……是女孩母亲的定义,并作为对母亲的代称。

  离开这个没有温暖的家,女孩蓄谋已久。女孩在留下这样一张纸条后,终于把计划变成了现实:“妈,我走了,按您的意思去把铁变成钢。别找我,我会活得很好。别忘了,我很漂亮。”

  读着留言,女孩感到报复的快意。

  令女孩满意的是,母亲第二天就调动了A市的新闻媒体,登了寻人启事。这要花很多钱。女孩心里高兴。

  你永远找不到我。女孩甩头向火车站走去。

  在B市,女孩卖报,做工,只有在离家的时候才能品味到家的温暖。

  半个月后,母亲把寻人启事散发到了B市,这次的寻人启事拥有一些检讨书的味道:“女儿,回来吧,妈不再……不再……”女孩开始惭愧。可不能这么投降,女孩咬咬牙又去了C市。

  每天晚上,抱着有寻人启事的报纸入睡,已经成了女孩离家后的一种习惯。在C市的两个月里,没有新的寻人启事,女孩感到失落和不安。

  后来,女孩终于在《C市日报》上找到了与自己有关的文字,但不是寻人启事,而是一则生日祝福:“女儿,生日快乐!”短短的几个字,让女孩失眠了。

  给母亲打电话!女孩第一次拨通了那个自己私下里默念达百遍、千遍的号码。“此用户寻女未归,请留言。”挂上电话,女孩泪流满面。

  合同期总算满了,女孩风尘仆仆地赶A市,近家情怯,女孩颤抖着手按响了门铃,开门的却是陌生人。

  原来,为了筹资找女儿,母亲卖掉房子,去了南方。

  第二天,报纸上多了一则寻人启事:寻母,速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