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名言的启示作文
第1篇
宋大儒家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起初,我对这个句子的意思始终弄不懂,理解起来总是一知半解,似是而非,并且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要先说“心”,再说“眼”,最后说“口”呢?这句话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我对这个问题较上了劲。于是我下决心,一定要弄明白这句话的真正涵义。查阅资料……一系列“程序”之后,我对这句话有了初步的理解:只要心到了,眼神才会集中,眼神集中,能思考问题,才能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但心里觉得还是意犹未尽。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老爸不断从书店、办公室带回学生类报刊杂志,供我阅读、学习。我总是囫囵吞枣,三下五除二就读完一本书。我用自己的压岁钱,在书店买的一些书,都很快看完了。可我什么体会,什么好词,什么佳句,都不知道。我很是不解:千辛万苦读完了这么多书报,怎么还是懂得不多?是不是对这句话理解还不深刻呢?直到有一天,我在一册书上再次注意到了朱熹的这句名言。我开始反思,但反思得很浅,只知道读书要认真。可归根到底,我仍然不懂。于是我请教老爸。老爸说了一大堆,我才明白:首先要心到,该干什么就干什么,阅读文章时要集中注意力,不要三心二意;其次要眼到,阅读文章,心眼合一,反复思索,并试着自己解答;第三要口到,在课堂上踊跃举手发言,并结合老师和同学的回答认真地做比较,最后认真地总结,从而把文章读懂读透。这才是读书要“三到”的真正涵义。从那以后,我把这句话铭记在心,时刻提醒自己,时刻督促自己。在这句话的指导下,我阅读轻松,下笔别出新裁,语文成绩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第2篇
“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是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中的一句话。高尔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呢?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年,高尔基生病了,他的儿子与妻子前去探望他。在临走时,儿子在爸爸修养的院子里种下了许多美丽的鲜花。春天来了,花儿争先恐后地开放了。高尔基看到怒放的花儿,心中十分高兴,写信赞赏儿子并教育他做人的道理: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使我深有感触。是呀,我们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只要给予别人,带给别人快乐,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有声有色、多姿多彩。
在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每当班级需要出黑板报时,我都会协助班长与宣传委员出好黑板报,同学们坐在这充满生机的教室里其乐融融。虽然出黑板报有一些累,但我们还是非常快乐。每当周末到来时,我都倒帮助爸爸妈妈洗洗筷子涮涮碗,拖一拖地,洗一洗衣服。我看到干干净净的饭碗躺倒在碗柜中,整整齐齐的筷子放在筷盒中,家人走在明堂堂的地板上,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开心。这就是给的快乐。
乐于助人的雷锋叔叔大家一定都知道吧?我们中国有句俗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在火车上,雷锋叔叔争着帮列车员搬椅子,擦桌子,给老人让坐,他一刻也不停歇。雷锋叔叔不仅给旅客们带来了方便,他自己心里也很快乐。真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啊!
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呢: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在竭尽全力地拯救病人的生命;被称为“辛勤的园丁”的老师正在无私地向学生奉献知识,“马路天使”环卫工人也在马不停蹄地清扫马路,给行人们带来了方便……这也是“给”的快乐。
让我们大家一起记住:“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吧!
第3篇
南宋大儒家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起初,我对这个句子始终弄不透彻,理解起来总是一知半解,似是而非,并且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要先说“心”,再说“眼”,最后说“口”呢?这句话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我对这个问题较上了劲。于是我下决心,一定要弄明白这句话的真正涵义。查阅资料、询问同学……一系列“程序”之后,我对这句话有了初步的理解:只要心到了,眼神才会集中,眼神集中,能思考问题,才能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但心里觉得还是意犹未尽。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老爸不断从书店、带回学生类报刊杂志,供我阅读、学习。我总是囫囵吞枣,三下五除二就“解决”完一本书。我用自己的压岁钱,在书店买的一些书,都很快“看”完了。可我什么体会,什么好词,什么佳句,知之甚少,收获甚微。我很是不解:千辛万苦读完了这么多书报,怎么还是懂得不多?是不是对这句话理解还不深刻呢?直到有一天,我在一册书上再次注意到了朱熹的这句名言。我开始反思,但反思得很浅,只知道读书要认真。可归根到底,我仍然不懂。于是我请教老爸。老爸说了一大堆,我才明白:首先要心到,该干什么就干什么,阅读文章时要集中注意力,不要三心二意;其次要眼到,阅读文章,心眼合一,反复思索,并试着自己解答;第三要口到,在课堂上踊跃举手发言,并结合老师和同学的回答认真地做比较、分析,最后认真地总结和完善,从而把文章读懂读透。这才是读书要“三到”的真正涵义。从那以后,我把这句话铭记在心,时刻对照自己,时刻提醒自己,时刻督促自己。在这句话的鞭策、指导下,我阅读轻松,下笔轻松,语文成绩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第4篇
在学校里,我们学习了很多的名言。其中,给我最有启示的是巴甫洛夫所写的一句的名言:“观察,观察,再观察。”
在观察时,我们必须一心一意的去观察,而不能观察几天,休息几天。要连续的观察,不能半途而废!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幼年热爱观察昆虫。第一次在田野里发现了一位“歌唱家”——纺织娘。第二次在放鸭时,把鸭子赶走了,自己却留下来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第三次无意中捉到了一只小甲虫,在观察小甲虫时,法布尔发现了这只小甲虫比樱桃还小,颜色比蓝天还蓝。后来法布尔被父母打骂,可是父母的打骂没有打垮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最后,法布尔终于走进了科学的殿堂,成为了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英国的著名科学家牛顿在一次休息时,他身边的苹果树上的苹果落了下来,打到了他的头,这时牛顿就想:苹果为什么往下面落?而不是往天上飞呢?后来,牛顿就一直观察,一直研究、最后终于发现了为什么是往地上落,是因为地球引力的原因,才导致苹果往地上落,而不是往天上飞的真实原因……你看,这些有经过观察的人。在一直观察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是吗?
我们知道,只有观察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没有坚持不懈的观察,我们就不能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我们观察一天、两天后又停止观察一天、两天,这样也是不能实现我们美好的愿望。
我们要铭记巴甫洛夫写的这句名言所给予我们的启示:只有坚持不懈的观察,才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没有坚持不懈的观察,就不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第5篇
岁月的潮水不断地刷新着我的记忆,许多的人和事都在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中渐渐淡忘,可唯有一件事,我这辈子也无法忘记。
记得上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数学测试,我信心十足地接过考卷,我坚信我这次一定考九十五分以上,可当卷子发下来时,一个大大的73分映入我的眼帘,我的眼睛湿润了,鲜红如血的73分如同一把无比锋利的钢刀刺痛我的心,泪水止不住地涌出眼眶,我看了一下后面的应用题,竟扣了15分,平时我的应用题可是顶呱呱的,是全班公认的解答应用题高手,以往考试应用题从不丢分,这次竟然竟然扣了这么多。好不容易熬到下课,我奔出教室,找了了一个偏僻的角落,用我已经沙哑的嗓音,对着天空大吼几声,我才感到稍微好些了。
当天晚上,我看到了一句名言:通往荣誉的路上并不铺满鲜花但丁。我恍然大悟,如梦初醒,立马拿出试卷,把出错的原因记录下来,好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再因为同样的错误而连续失败。之后,我又把错题抄在了错题本上。
哪个人没有失败过?哪个人没有受到过挫折?著名的科学家诺贝尔不也是经过无数次失败,危险,才发明出炸药吗?爱迪生也不是经过13个月的刻苦专研,试用了6000多吨材料,失败7000多次,才发明出白炽灯吗?
当然生活中也有一些反面的例子,比如有的同学在科学课上做实验,失败了一次就放弃了再去试试的勇气。以前听一则报道说,一位大学生姐姐因为生活不能自理,就跳楼自杀了。我们可不能和他们一样啊!
是啊!通向成功的路上荆棘丛生,但是,那是刺向弱者的利剑,是强者的契机。我是一个小学生,漫漫人生路,怎能不受到挫折,我要做的是努力,再努力,尽力去战胜困难,挫折!
第6篇
百善孝为先这句名言流传千古。它的意思是孝顺父母在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父母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啊,我们一定要孝顺父母,这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
自古以来,孝顺父母的人就大有人在。东晋,九岁的黄香,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黄香每天读完书都钻进父亲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体温焐热后,再请父亲上床睡觉。当父母爱我们的时候,我们做到孝顺容易;当父母讨厌我们的时候,我们依然能做到孝顺,那才是难能可贵的。晋朝的王祥为讨厌他的继母卧冰求鲤,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也感动了继母。由此可见,黄香、王祥小小年纪就知道孝顺父母,我们真应该向他们学习啊!我们不要再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了,每天要给父母捶捶背、洗洗脚、沏杯茶
我国十大元帅之一陈毅是孝顺父母的典范。在母亲生病期间,他经常为母亲洗尿裤。试想想:大元帅陈毅都能在百忙之中抽时间为母亲洗尿裤,更何况我们呢?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孝顺父母呢?我们每天都应该在学习之余帮助父母做家务:刷刷碗、擦擦地、洗洗衣服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当然也有极少数的不孝之子。一次看电视,一条新闻让我大吃一惊,气愤不已。一位壮年男子向他八十多岁的老母要钱,老母亲不给,他就把老母亲打得鼻青脸肿,老母亲住进了医院。请问:你这个不孝之子啊!怎么忍心打生你养你的母亲呢?就连鸟鸦都知道反哺,羔羊都知道跪乳,你竟然连禽兽都不如啊!
父母的恩情,比天高,似海深。他们为我们费尽了心血,我们一生都报答不尽啊!所以,我们一定要用毕生的精力好好地孝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