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清明节”在千呼万唤中,已成了法定假日。这样一个节日,像一尊佛,走了几千年,又来到了雨丝缠绵的四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流传千年的诗歌萦绕耳畔,妇孺皆知。连续一周的小雨如天空无数灵魂的哭泣,勾起了对清明节的所有记忆。
清明是一个节气,古时也叫三月节。“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清明又是欢乐的节日:大禹治水成功,乡人奔走相告,在清明共庆天下太平。从唐代起,“清明”渐渐成为春游踏青的代名词,而且传承为习惯,人们在这个时节,纷纷走出户外踏青、郊游、插柳。孩子们最钟情的,当然是放风筝。孩子们的心跟着风筝飞上了天。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现在,“清明”与扫墓祭祖紧紧联系在一起。前天晚上,爷爷还打电话来,叫我们一同回去扫墓。清明扫墓已成为习俗。每到“清明”,爷爷会带好酒食、果品、纸钱、鞭炮等到祖坟墓地,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鸣炮祈祷,叩头行礼,还为坟墓培上新土。
小小的我,一直认为这是迷信,只是觉得好玩,偶尔会怀念离我们而去已七八年的姥姥。只到今年,我上网查了一些资料,才略微懂得这是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烙印着一种缅怀和追思,其中更深蕴着尊敬老人的传统习俗。我们的今天,是父母赐予的,往上追溯,一代一代地繁衍,我们不能忘本,不能辜负父母的给予。
清明墓碑前,祭祀者的泪珠串成一段段湿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的泪水。岁月如流水匆匆而逝,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歇,清明来了又去了,但愿留下孝心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