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望去我的青春散落一地作文七篇(2)

时间:2021-08-31

让责任之花永开心中

  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居里夫人

  从我们出生的那天起,命运之神就将责任托付给了父母,为了让我们吃饱穿暖,父母亲肩扛养家糊口的责任重担,不知熬过了多少个带月荷锄归的日子,不知凭借怎样的勇气走出那个贫穷与恐怖伴随的年月。

  至今我们也无法从父母亲的话语里读懂那份心酸的往事,也无法想象父母亲为了践行抚儿育女的责任是怎样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用双手刨挖那些可以让我们充饥的山肴野蔌。听父母说,即使如此,那些仅仅从自然界中采撷的充饥之物也常常遭遇叵测,流落他手。我们现在有幸生活在物质丰裕的时代,那些荒唐与可笑,迂腐和落后寄生的年代里的杂人诸事,对我们而言只能是神话传说。

  时代在迂回摸索的前行中把我们这群70后推向了改革开放后百废俱兴的发展潮流中,告别了懵懂未知的幼年时光,我开始踏上了求学闻知的路途。父母亲也曾多次向我暗示过念不成书将来就回家种地,其实也就是告诉我要牢记读书的责任。虽然那时我弄不明白为什么要读书,但我对待自己的学习却从不敢马虎,只记得拿了奖状后可以换回父母情脸上那不轻易显露的微笑,只懂得考了好成绩可以看到那暗藏在父母浑浊目光里赞许的眼神。

  上了初中后,曾一度被幼稚和顽劣蒙蔽的我整天游手好闲,浑浑噩噩,而那一大段美好的时光也随之与我擦肩而过,永不复返。而到后来那份被我已经遗弃的读书责任还是父母亲为我找回的,尽管在父母的管教下我终于迷途知返,但中考后我的人生航线也为此付出了无法弥补的沉重代价。

  从那以后,“责任”二字方才让我如梦初醒,使我理智重归。我再一次从父母的手中接过那朵近于枯萎的责任之花,将它谨藏于怀并小心翼翼的移植在心中,不时为它添肥浇水,不忘给它修枝减叶,使它得以劫后复活,生机焕发,使它永远将那份夺目的绚丽开在我的心中。

  现在,在我曲折坎坷的人生征途中,为人之夫的我晓得以家庭为根,将责任铭记在心,责任之花才能永不凋零;为人之父的我,明白以女儿为望,将责任常挂于怀,责任之花方能重育新生;为人之师的我深谙以事业为重,将责任紧揣在心,责任之花才会硕果满枝。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会一直把“让责任之花永开心中”的箴言深藏在自己毕生的心田和夙愿里。

  作者余平的文集

玫瑰花开的时候

  玫瑰花开的时候,我错过了。

  玫瑰花谢的时候,我恰好赶上。

  我的灵魂在花开的时候淹没在了梦想的漩涡里。

  却在花落的时候带着晶莹的泪珠斥责花的不是。

  我向往玫瑰花开的景色。

  为此我愿做花的奴隶。

  飘雪的日子里,我把心放在花下,让她感受生命的气息。

  我一直守护在花前,屹立不动,直到成为一个完美的雪人。

  玫瑰花即将盛开的时候,我用膨胀的血液做为她的养料。

  睁大双眼等待花的盛开。

  但花似乎不懂我的心,一直无动于衷。

  漫不经心的摇摆让我憔悴。

  一只蝴蝶飞过,遮住了我的眼睛。

  我闭着双眼想象蝴蝶与盛开的玫瑰相映衬的世界。

  久违的笑容浮现在了我的脸上。

  蝴蝶飞过,我睁开了双眼,花,却谢了。

  留下的仅仅是几片花瓣和远去的赞美。

  玫瑰花让另一个人独享了她的美丽与芬芳。

  我却承受着她凋谢的痛苦。

  无奈与无悔的我仍然屹立花旁。

  我的心在花谢的时候也停止了跳动,我成了一个雪人。

  当温度慢慢升高时,我开始融化。

  最后只剩一滴泪珠落在花旁。

  向花重复诉说着一个雪人的故事。

  啊!

  听……

  玫瑰花在哭泣。

  凋谢了的玫瑰在为化了的雪人哭泣。

等你转身发现的爱

  提起陈思斯,你也许不知道,若说《甄嬛传》里的曹贵人,你不可能不知晓了。前段时间偶然的机会看到《非常静距离》对陈思斯的采访,内心触动很大,一个刚迈入而立之年的女子,因父亲刻意的男孩式的培养致使她像极了男孩子,处事看似那么不在乎,内心却极其敏感,自己出生时父亲一个随性的动作却让她对父亲如此芥蒂,无法释怀,误解了整整三十年,也折磨了自己二十多年。

  到底是什么样的误会,让她在整个录制节目过程中投诉父亲,认为他一直重男轻女,不喜欢自己而泪流不止?父亲陈述事情源于陈思斯出生之时,当时自己许是太激动了---女儿出生了,自己终于松口气了,把自己手里握着的一个茶缸子摔到了地上;结果就是因为他这个随性的动作,使得以后三十年与女儿心存隔阂,误以为自己是想要个儿子,不喜欢女儿,再加上自己中国式的培养孩子,一直打压式教育,从未给过女儿正面的肯定,更使得女儿拧着劲向他证明自己,误解自己。

  其实正如节目中的画外音所说,抱怨父亲的陈思斯,就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小孩子,然而抱怨的目的并非表达自己对父亲真正的不满,或许她只是想用吵闹的方式得到更多的父爱,得到他的认可,看到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也可以像个男孩子一样赡养父母,而且还可以带个儿子回家。

  好在后来出现的父亲开口解开了这么多年的结,并且讲起了女儿上大学期间生病很严重住院时一些事情,每天自己在女儿面前伪装成她生病不是多大事的样子,晚上背着女儿却是恐惧的很,担心女儿得几乎精神崩溃,一走出医院就会痛哭,半夜也会忽然惊醒,害怕女儿会离去,每天夜里女儿躺在医院病房里,自己就躺在病房外过道里的狭窄的长椅上,心想这样也是陪伴着女儿的好。

  最终女儿还是借主持人之口询问父亲自己是不是一个好女儿,是不是一个合格的演员,父亲终于表达出了自己的爱---女儿是个贴心的孩子,是个合格的演员,自己为她感到非常自豪!当陈思斯听到等了三十年的父亲的认可时,抱着父亲在节目中呜呜的哭了,这时的哭泣不再是开始时的委屈而是压抑多年情感的释放。所以说陈思斯是幸运的,因为她在这个平台上终于得到渴盼已久父亲的认可;陈思斯又是幸福的,因为她真正的解开心结,真正懂得和体会到了含蓄的、沉甸甸的父爱。

  中国式父亲的表情大多是严肃的,他们对子女的爱也是严肃的,深深的隐藏在严厉斥责声中,甚至是恨铁不成钢的打骂。尤其农村为甚,父亲每天为了养家糊口,疲惫的奔波着,孩子是自己的希望和延续,中国式教育的承袭使得父亲继续着自己父辈的教育方式,尽管此时的大环境不再一样,孩子也不再一样。

  大多数子女也只有自己做了父母方体谅出父亲的所为,正如筷子兄弟所唱“总是向你索取 却不曾说谢谢你 直到长大以后 才懂得你不容易 每次离开总是 装作轻松的样子 微笑着说回去吧 转身泪湿眼底”。

  一次和朋友聊天提及她的父亲,她说,以前的自己总傻傻的以为父亲不喜欢自己,因而自己也就不会主动亲近他;由于父亲是个很传统的人,对子女要求很严厉,稍有差错就会严厉的责骂,做了对的事也不会表扬自己,所以很怕他,一直到大学毕业,自己能够自力更生了,方不是那么怕他,也许你感觉很可笑是吧?

  父女之间怎么会害怕呢,事实就是这样,二十多年我们彼此很少说话,每次往家里打电话大都是妈妈接的,他从来不会主动接;好在有一次我偶然发现一件事,突然醒悟父亲不是不爱而是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爱:有次趁假期回家了几天,临时决定返回工作地方,当时已经中午12点多了,母亲说吃过饭再走吧,自己为了赶车就不愿意。

  此时父亲刚下工回来,满身泥灰,尽管一脸的疲惫,知道后一句话没说,直接推着电动车就送我,当时我完全可以直接乘车去,可是父亲却担心中午没车自己等车太冷;还有母亲告诉我每次打电话时父亲虽然总会在旁边嚷着要求挂电话,说浪费电话费,然如果我两天不打电话,他就会唠叨怎么忙得连个电话也不打呢。

  是啊,这就是父爱,他的爱不同于母爱表现于暖暖的唠叨之中,他的爱是隐藏在你转身的背后,如若你现在仍然心存质疑父亲对自己的爱,那么请你转下身,你就会发现父亲不是不爱而是爱到了极致,不知道怎样表达他的爱,请珍惜这份无言的爱,学会用心体会,更重要的是学会用心回馈这份沉甸而内敛的父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