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能补拙初中作文(2)

时间:2021-08-31

  第二篇:勤能补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人叹息自己天生笨拙,成不了大器。其实,这种叹息是没有必要的。常言道,勤能补拙,就是说,天资差,是可以用努力来补偿的。

  事实不正是如此吗?

  梅兰芳年轻的时候去拜师学戏,师傅说他生着一双死鱼眼睛,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材料,拒不收留。天资的欠缺没有使梅兰芳灰心,反而促使他更加勤奋。他喂鸽子,每天仰望长空,双眼紧跟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随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后来,梅兰芳那双眼睛变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脉脉含情,终于成了着名的京戏大师。

  闻名世界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上小学的时候被老师称为“智能低下的人”,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就被迫离开了学校。但他并不因此而丧失信心,反而以顽强的意志勤奋学习,最后终于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

  类似由于勤奋而弥补了笨拙,甚至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古往今来是举不胜举的。

  由此可见,一个天资笨拙的人,只要勤勤恳恳,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就能变得聪明起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反过来说,一个人若不勤奋求学,天资再好也是不能成才的。宋代有个名叫方仲永的“神童”,五岁便会做诗,被乡里称为奇才,可谓聪明过人;但他出名后,不再勤奋上进,而是整天由他父亲带着到处吃喝受礼,结果诗才枯竭,终于“泯然众人矣”。类似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的。我的一个小学同学,由于勤奋好学,升中学的成绩名列全班之首,亲戚朋友夸赞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一年之后,他的成绩排在全班倒数第六,他的母亲生气地说:“真是笨蛋!”其实,他哪是什么笨蛋,不过是在一片夸赞声中变得骄傲了,不像过去那样勤奋了。

  华罗庚教授有句名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希望那些自认为没有天赋的朋友们不要悲观,要相信天才在于勤奋,只要自己肯在“勤”字上下功夫,朝着美好的目标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是必可以成大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