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板桥湖为题目的作文1500字(2)

时间:2021-08-31

  原场址上,不见我们开垦的湖田,也难觅当年的羊肠小路。昔日的食堂、宿舍、仓库早就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寺庙、茂盛的竹林和两户人家。好一个人是物非,徒增一份沮丧。但我们心态平和,毕竟事过境迁,没必要忧伤。仿佛当年的喧哗、嬉戏场景又回来了。我们在这里唱歌跳舞,合影拍照,诙谐打闹,谈笑风生。好不兴奋。然而,睹人思物,往事如烟让我回忆起那个火热的年代。

  一九七四年四月二十六日,对于我们这一群人来说,是一个特殊而温馨的日子,四十年前,在碧波荡漾的板桥湖边的一个小山岗上,来了一批还带着稚气青涩的男女青年,加上先期进场的知青,一共是五十二人。为了响应毛主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号召,怀着“战天斗地、大炼红心”的决心,他们踌躇满志,风华正茂,大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气魄。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板桥湖地处胜峰乡,东接三封寺镇,南望珠头山氮肥厂。湖内滩涂平坦,菱角、浮萍、芦苇、蒿草葳蕤,满目空旷邈远。两条水渠毕直延伸到华容河,湖畔、山岗上,野草丛生,蛇鼠肆意乱窜。我们就在这里安营扎寨。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烧窑做砖瓦,自己盖房子。挑坯上窑,战战兢兢;担砖下窑,更是惊心胆颤,稍不留神就有掉下去的危险。没日没夜地干,通过不懈努力,终于落成了三栋红砖瓦房。

  从宿舍到湖田,要经过那两条水渠,由两艘小船轮番渡过,两岸用纤绳固定来回穿梭,经常发生有人不慎落水,便会有“金训华”式的男知青跃水救人。我们围湖造田,在滩涂上围个院子,挖沟理水,平整土地成方形的稻田;赤脚下到田里,就会踩到很多菱角;春种秋收,向老农请教,学会了很多农活。我记得,那是一个雾霭的阴雨天,我头戴斗笠,裤脚扎得老高,在田里吆喝牛犁田。一个人站在我背后说:`歇会儿,抽支烟?'当我转过身后,他惊奇地说:`想不到是下放知青。'事后我才晓得,他就是当时的公社党委书记,并写了宣传材料上报县委。晨出暮归,全身都是湿漉漉的。一天的劳作回来,还要在自制的柴油灯下,含泪忍痛小心仔细地用针挑出钻入脚板上的菱角刺。不仅如此,那个时候处在计划经济年代,生活物质供应严重不足,我们经常吃的是没有油的菜。如果有人休假回城,总会从家里带来一瓶猪油或可口菜肴;因此,只要蜿蜒的田埂上走来回了趟城的战友,便会引来所有人的注目而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