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桥米线(2)

时间:2021-08-31

过桥米线4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每个地区食物的风味不同,每个人的口味也不同。从宴会的正餐大菜到街头的风味小吃,都是美食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在众多的美味佳肴中,我独爱云南的过桥米线。

  第一次吃过桥米线是很偶然的。那天,我跟妈妈逛街,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午饭时间。我们碰巧经过一家刚开业的云南过桥米线店。推开店门,香喷喷的鸡汤味便扑鼻而来,虽然不是正常的就餐时间,但是洁净、宽敞的店堂里还是有不少客人在品尝美味。

  点餐、等待之后,当服务员把热气腾腾的、漂着金黄鸡油的一大碗浓汤和各种菜品及烫熟的米线放到桌子上时,我立刻食欲大增。我迫不及待地按照服务员的指导,先将肉片、火腿片、鹌鹑等主料倒入浓汤,然后将蔬菜、葱花、香菜等作料倒进汤里,最后再将雪白的米线放入其中,并用筷子轻轻地在汤里搅拌。此时,浓郁而扑鼻的鸡汤香味不断地刺激着我的味觉,看着浓汤里漂浮着的薄如蝉翼的白色肉片和红红的火腿片,以及整块白皮粉肉的鸡腿、翠绿的葱段,还有黄白相间的鹌鹑蛋。哇,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小吃已经完美地呈现在我的面前!我轻轻地尝了一口,一时间,肉的鲜嫩、米线的清香以及鸡汤的鲜美一下溢满我的口中,天下怎么会有这么美味的东西啊?简直难以置信!我一口接一口不停地吃着,最后要不是因为肚子实在装不下了,否则我还真想把那碗鸡汤喝个底朝天。

  品尝之后,我问妈妈:“这么好吃的东西是谁发明的?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啊?”妈妈笑着给我讲了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清朝时,云南蒙自县城外有一个湖心小岛,有一个秀才为求安静,在小岛上苦读诗书,他的一日三餐都要靠妻子过桥送来。可是,因路途遥远,每次饭菜送过来都变凉了。妻子为此焦虑不已。有一天,妻子做了丈夫最爱吃的鸡汤和米线,为了方便携带,鸡汤和煮熟的米线是分开的,而在送去的途中,妻子因为过度劳累而晕倒在小桥边。等到秀才寻来并唤醒妻子时,他们惊奇地发现装鸡汤的瓦罐还是热的。原来,鸡汤上那一层厚厚的油阻止了热量的散失。从此,妻子每天依法炮制,秀才吃上了热乎乎的饭菜,读书也更加用心,终于考上了状元。因此,后人就把用这种方法做出来的米线叫“过桥米线”,并因此衍生出了“秀才米线”、“状元米线”、“牛肉米线”等许多品种。由于汤烫味鲜、肉片细嫩、米粉清香等特点,所以成为云南地区别具一格的风味美食。

  听了妈妈的介绍,我对过桥米线更加情有独钟了,因为它不仅味美,还书写了一个爱的奇迹!

过桥米线5

  跟随一阵浓浓的肉汤香味,我又走进了这家云南蒙自过桥米线店,这店里生意永远这么好,人总是这么多。

  见我一进门,门口卖票的大爷便问我:“几套?”“一套。”“粗还是细?”“粗。”他嗯了一声,扭头朝厨房用洪亮的声音喊:“一套,粗!”然后麻利的用眼睛扫了一圈店里,指着一个空位,“来,坐这里。”我刚坐下一会,服务员便用两块抹布垫着一个白色大瓷碗给我端来了一碗还在翻腾着的鸡汤,紧接着又送来了一盘料和一碗已经用滚水烫过的米线。

  鸡汤很烫,端到桌上还在“咕嘟咕嘟”地冒着小泡,香味随着腾出的一团团白色蒸气飘入我的鼻孔,瞬间感到好饿,可吃过桥米线急不得,一个大圆盘上面整齐摆放着好几个小碟子,每个小碟子都盛着一种小料,每种小料得一样一样的按先生后熟,先荤后素的顺序来放。料碟里有鲜肉片、火腿片、煮熟的鸡块、鲜鱿鱼片、竹笋片、葱花、韭菜……还有我最喜欢的两个鹌鹑蛋,料太多都数不过来了。大片的鲜肉片切得薄如蝉翼,薄得透过肉片都能看到碟子上的花纹,让我佩服切肉师傅的刀功。还有那碗米线,白白的、滑滑的,用筷子戳一下,弹性十足,令人垂涎三尺。

  我迫不及待地把火腿片放入汤里,溅出了几颗小油点,烫得我把手缩了回来,我又拿起鹌鹑蛋的小碟,靠进汤面,小心地将两个小鹌鹑蛋滑进汤里,再用筷子慢慢的夹起一片薄肉在汤里轻轻一涮,肉片顿时由粉嘟嘟的红变成了带粉的白色。先一样一样地把荤菜放完,再把素菜全部放到汤里,最后再把碗里的米线倒进去,稍等一两分钟,就可以开吃啦。

  看着那碗过桥米线,我不禁垂涎三尺。我用筷子轻轻拨开鸡汤上那层薄薄的金黄的油,从汤里挑出一小筷头米线,用嘴吹吹,小心塞进嘴里,真鲜;我慢慢咀嚼着这柔韧的米线,鸡汤的鲜味溢满了我的口。我又夹起一片肉放入嘴里,真嫩呀。还有那鹌鹑蛋,夹起一颗,用牙轻轻一咬,白白嫩嫩的蛋白包着还在流油的蛋黄,一不小心,“哧溜”,蛋黄便溜进了汤碗里……

  再看看周围,旁边的大叔吃得满头大汗,一边吃一边用手帕擦着头上的汗,后面的一个小妹妹也和我一样,吃得津津有味,满嘴流油……

  我爱吃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6

  这世上还有几个菜种是可以保温半小时的呢?

  这世上还有几个菜种是可以迎合所有人的口味呢?

  这世上还有几个地方是因为一盘菜而出名呢?

  还是先从云南南湖中的湖心亭说起吧。

  传说蒙自县城的南湖湖心亭风景优美,常有墨客攻书读诗于此。有位杨秀才,经常去湖心亭内攻读,他的妻子每天都给他送饭。可是书生读书刻苦,常常忘记了吃饭。有一天他的妻子便杀了一只鸡,想给他补补身子,中途却因为有事耽搁了,回来时,发现了一层厚厚的黄油浮在上面,便以鸡油烫米线。因为送饭时,要路过一座桥,便叫过桥米线。

  在来云南时,我还觉得云南的过桥米线和杭州的并无两样。但是后来我才发现大错特错。

  记得第一次吃云南过桥米线时,是在一家竹林轩里吃的,里面的路弯弯曲曲的,当我还在奇怪时,一碗热乎乎的米线便摆在了我的面前。奇怪?我明明没有点米线呀?我急忙摆摆手:不是我的,我的还没付钱呐!

  当然不用付,钱到那里再付。叔叔宽厚地笑一笑,并用手指了指迷宫的尽头。

  我顿时听得一头雾水,后来一打听才知道,那弯曲的路旁有佐料箱。你想吃什么,就取什么。不过云南人爱玩,他们把佐料的字都盖了起来,你抓到什么,便吃什么。当我明白规则时,我就迫不及待地出发了。

  可是,当我走到终点时,我简直欲哭无泪:大蒜、大葱、纳豆、牛肉、青椒、菠萝。天哪!这叫我怎么吃?最后我还是重新点了一份过桥米线,并仔细地端详起来,那薄如纸片,色如透明的鸣门卷,色为棕色的牛肉,那Q滑柔软的米线,那绿色的'葱在金黄的鸡汤上漂浮着。

  那鲜美的牛肉,一口咬下去,鲜美的鸡汤便喷发出来,烫得想要让人吐掉,但那鲜味又不舍得吐掉。那薄薄的鸣门卷,一口咬下去,这食物仿佛是在味蕾上跳着华尔兹。使人仿佛置身于天堂。

  从过桥米线这种食物,我品尝到了云南特有的习俗,也使我深深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地方。